《安定與苦悶:冷戰時期的台灣( 1949-1971 )》是人文學系幾位教師共同撰寫的教科書,時空斷限標定在1950到1960年代的台灣。如眾所知,自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台到1971年退出聯合國,是台灣從驚濤駭浪到安定發展的重要階段,但是反共戰鬥的強人政治,也讓島內醞釀一股待解的苦悶。安定發展的控制與自由民主的追求,在這段時間裡相互激盪,形成此一時期的主要特色。我們嘗試從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文學與藝術等各面向呈現這個時代特色,但因為篇幅有限,掛一漏萬不免,諸如音樂、戲劇....等面向,便無法一併呈現,期待日後授課過程再予以補充。另,緣於空大同學大都經歷過這段歲月,人人都有自己親歷的版本,所以如何讓同學從個人體驗中走出,認識並接受其他人多元的經驗,也成為撰寫老師最具挑戰的部分。
本教科書由陳德馨老師規劃全書章節,並確定撰寫者負責部分:陳德馨撰寫第一章及第六章,劉仲容老師撰寫第二章,沈佳姍老師撰寫第三章及第四章,楊若萍老師撰寫第五章。至於撰寫格式,則是根據空大教科書的基本規定,但内容仍然有一些變動。變動的方向主要是考慮在空大遠距教學的要求下,既能增加同學的知識,又能引燃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撰稿老師乃就各自堅持開始撰寫,最終的結果,便在此教科書上完整呈現。
本系文史哲藝四組教師,訓練背景不同,文風各成特色,想求統一標準,實難獲致。其中,沈佳姍老師保留較多學術論文形式,這點尤其展現在她極度冷靜的用詞,以及處處出現的英日文註釋上;劉仲容老師則以博聞強記見長,部分史事是他親耳聽聞當事人口述,因此娓娓道來感人至深;陳德馨與楊若萍老師體例修改最多,除突顯史料與圖錄的角色外,主要的「史事略述」則簡化為「大事記」,目的是為了能夠一新教科書的舊有模式,讓同學拿到教科書後,便能在一、兩天内讀完,剩餘時間便是循著註釋或參考書目,再繼續尋幽訪勝,讓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或是進入永遠得不到滿足的求知渴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