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創新NO.27(108/07) | 拾書所

高教創新NO.27(108/07)

$ 40 元 原價 40
近10年,臺灣高職學生數都比高中多。 根據教育部統計,97〜107學年度高 職生的占比都介於5〜6成,是我國人才主力。但高等教育在五專、科大拚升格的情況下,技專校院與一般研究型大學的界線模糊化,技職體系講究實作、接軌產學的特色也逐漸式微。
 105年起,教育部舉辦數場公聽會討論高教未來發展。教育部爬梳,過去的大型計畫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等,都採競爭性經費、一致的指標,導致強者學校拿愈多經費,衍生出大學M型化的現象。計畫的設計也讓各大學輕教學、重研究,忽略大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受教育,以及啟發他們的興趣、潛能。
  4大主軸,強化教育的角色
 教育部107年啟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善盡社會責任為4大主軸。共85所技專校院獲補助,鼓勵各校發展自己的特色。各地技職體系大學執行1.5年來,已經看到初步成果。
 甫由高雄3所科大併校的高雄科技大學,以海洋專長為特色,107年獲高教深耕補助8件USR計畫,是全國科大第一。高科大在校內建立第一座開放性水域安全教育基地,提升漁業競爭力。崑山科技大學聚焦深耕綠能研發力,以地理優勢結合臺南沙崙科學園區與中小企業,是唯二申請到Global Taiwan研究中心的私立科大,技術轉移金額已逾700萬元。
 往北走,雲林的虎尾科技大學運用補助經費,持續擦亮飛機檢修人才招牌,除了訓練中心取得民航局認證,也正拓展校地,扶持更多飛機工程系學生「畢業即就業」的願景。明志科技大學則開展助弱築夢計畫,透過輔導資源投入,已讓近年弱勢生休退比率降至0.7%。
 臺北科技大學延續該校與原住民族部落的互動歷史,帶學生走進海拔約1,700公尺的泰雅部落,發揮技職體系動手做的實務精神,為當地友善蔬菜建立品牌與行銷通路。學生在課堂上本來無神,上山服務後轉為雀躍,對學習、對社會的熱情始被點燃。該計畫也藉此試驗USR與地方創生結合的可能,讓校園與社會開始產生有機鏈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