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劍橋語絲》出版。十五年後,第二本散文集《海德堡語絲》出版。這二本「語絲」在香港、臺灣和大陸都有幾個版本。一九八五年後,兩書一直以姊妹篇的姿態面世。從兩岸三地不時有新版樣看來,她們是頗受中文讀者歡迎的。
這些年來,很有些友人笑鬧我,「怎麼只寫外國的?為什麼沒有一本寫中國的?」二○○四年,我從香港中文大學退休,開始了我一生中的長假。退休生涯未必有我期待的閑逸,但畢竟多了幾分自在與自由。二○○七年,我有了二次不很尋常的故土之行。一是回到六十年未回的原鄉――天台,一是去了幾十年想去的沙漠藝都――敦煌。返港後寫了〈歸去來兮,天台〉與〈敦煌語絲〉二個長篇。
這第三本語絲,同時收錄我寫中國最早的〈最難忘情是山水〉長篇。那是我一九四九年離大陸後第一次的神州之旅。文字發表迄今已二十有三年了。在那個歲月,大陸從文革災難走出不久,開放改革還剛起步,大江南北所見,感觸多矣深矣。三十年來,神州之變化大矣,今日大江南北之所見,真有「敢將日月換新天」之感了。
這些年來,很有些友人笑鬧我,「怎麼只寫外國的?為什麼沒有一本寫中國的?」二○○四年,我從香港中文大學退休,開始了我一生中的長假。退休生涯未必有我期待的閑逸,但畢竟多了幾分自在與自由。二○○七年,我有了二次不很尋常的故土之行。一是回到六十年未回的原鄉――天台,一是去了幾十年想去的沙漠藝都――敦煌。返港後寫了〈歸去來兮,天台〉與〈敦煌語絲〉二個長篇。
這第三本語絲,同時收錄我寫中國最早的〈最難忘情是山水〉長篇。那是我一九四九年離大陸後第一次的神州之旅。文字發表迄今已二十有三年了。在那個歲月,大陸從文革災難走出不久,開放改革還剛起步,大江南北所見,感觸多矣深矣。三十年來,神州之變化大矣,今日大江南北之所見,真有「敢將日月換新天」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