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光之律-華文俳句集 | 拾書所

渺光之律-華文俳句集

$ 198 元 原價 220
本書特色
1.日本俳句協會副會長、日本俳句大學校長 永田滿德 專序推薦!
2.日本著名俳人 五島高資與香港詩人 秀實 專文評論!序
▎作者序

渺光之律,源於我的一首在日本火神句集被評論的俳句,「渺光之律/草露」。先不談此俳句字面上的意思,來談剛起步的華文俳句。於古體詩、現代詩占絕大多數的華文詩圈中,是的,過去的俳句只是米粒般渺小的存在,是台灣文學日治時代以來的遺產,是上流社會長輩們的社交消遣,是現代詩人創作小詩的一個選擇。俳句在華語文學的汪洋大海中是極顯微的,是小眾中的小眾。然而究竟甚麼原因,讓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外來文體,能不停的被傳揚而不隱沒?

以殖民的影響來概述俳句的影響力,似乎違背國際俳句發展之趨勢。自十九世紀後半以來,歐美的日本研究者將俳句擴展至全球舞台,已經達到令人難以想像的規模。數百年來,俳句不僅未隨時代的變遷消失,至今仍普及於各國文藝界,詩人們相繼探尋以本國語言創作俳句之可能性。近來因為諾貝爾獎詩人,瑞典的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ömer)也寫俳句詩,更助長了國際文壇的俳句風。因此,俳句的影響力非但不小,更有甚者,儼然已成為國際文壇的通用文體。回頭來談渺光之律。草露之渺小,如同華文俳句形式之短小。在「世界最短詩型」的俳句中,華文俳句更是短小,幾乎是海灘的沙粒了!詹冰提倡減字定型俳句,以三四三共十字。而華俳的規則是寫成兩行,無字數限定,因此可長可短。且看此句集的夏之首,「愛或不愛/花已葉」,共七字,或是此俳句詩集的書名緣由,秋之首渺光之律,共六字。當然,好的華文俳句非以字數的多寡評論,如同其他詩體一樣,是心弦的震動,是字間彷彿若有光。

光的旋律。一個秋天早晨,我行走於霧裡的市民農場。反照的路鏡蒙蓋整個清晨的灰。環繞家園的遠山忽隱忽顯。在沉默的灰白和漫無邊境的影子裡,我看見路
旁的小草各個結了粟米般的露珠,閃耀著光的旋律。其音清脆飽滿,像自行發光的小恆星高聲頌揚全能者奇妙的造化。此時我想起俳句。在忙碌繁雜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眼光常受到思緒的影響,看不見季節的變化,只關注於纏繞自己的是非。有時候我們過度專注於數點發生的種種失去,而看不見當下所擁有的美景。然而當我們願意停下腳步靜觀生活中的萬象,試圖從所有的不堪中尋找美好之處,或觀照季節裡發生的事物並書寫成俳句,這些瞬間的感動便如草露的光律,在生命中發出清脆的聲響,成為我們存在的確據。

亨利.柏格森(Henri-Louis Bergson)說過,生命取決於記憶或直覺的時間。當我們隱藏於剎那的經驗中,此曇花一現的片刻便有了恆常的意義。我們擺脫了時間的限制而自由,在每個瞬間燃燒一生。俳句即是捕捉瞬間靈思,化為永恆的一種文學形式。俳人靜觀生活中的萬象,試圖從中看出美好。此即日本美學的「物哀」(もののあはれ)。飛花落葉,松濤麥浪,稍縱即逝的生命中,唯有瞬間的觀照成為存在的證據。以一年為週期的「季語」讓我們切實意識到時間的流動。一個「切」(切れ)促使我們停下來觀察傾聽景物的脈動。而我們所寫下的俳句,會在同樣關注語言藝術的人群中,引起一種特別的共鳴曲調,如草露之光律相互震盪。

日本俳人正岡子規曾經主張「寫生」概念。他說日本文學史中,上世階段表現主體美感的文學較多,後世則愈加深入表現客觀美的境界。「不直敘成為結果的情感,惟注重描寫作為原因的客觀事物,從而打動讀者。」當我們專注於凝視外界,內在的真與外界的真協調了,混合了,我們消失,而達到一個更大的光明―與萬化冥合。我們在自然裡,自然也在我們裡。於是,樹即是你,你即是樹。此般形神兩忘的境界,便是渺小如草露般的俳句所釋放的,與永恆與萬物冥合的光之旋律。

期盼此俳句詩集的誕生,能使讀者更了解華文俳句,並且能在日常生活停下腳步,將剎那的感動化為永恆。最後,容我以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純真的預言」(Auguries of Innocence)之開頭作為此序文的結語:

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
一朵野花裡一個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恆在一刻那裡收藏。

二○一九年五月吉日
洪郁芬書籍簡介
「我們所寫下的俳句,會在同樣關注語言藝術的人群中,引起一種特別的共鳴曲調,如草露之光律相互震盪。」洪郁芬的俳句觀照自然萬物的互動,發現每個不起眼與所有不堪中的美好。華文俳句短小如草露,但藉由這些瞬間的文字靈光,「片刻」因而在俳句中獲得「永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