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誠布公集思廣益:林嘉誠政經論 | 拾書所

開誠布公集思廣益:林嘉誠政經論

$ 252 元 原價 280
本書特色
前台北市副市長、前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前考選部長──林嘉誠,以無黨籍的立場,兼具學理與實務經驗,全面評論台灣政治運作、經濟社會及選舉情勢。序
【自序】

  本書共分四大部分:政治運作、經濟社會、2020年總統大選及2016年歷史殷鑑。另附錄一篇,共計67篇文章,係作者於2019年3月-2019年7月,以及2016年以前若干文章,均在媒體刊登,集成一冊。
  2016-2018年,作者封筆三年,除了身體健康因素,含飴弄孫照顧孫子,主要考慮蔡英文政府成立,完全執政,先觀察執政良否,不宜妄下評論。2018年11月,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挫敗,各方對於執政批評不絕於耳。雖然停止撰文,但是仍然觀察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的變化。
  作者專攻政治學與經濟學,擔任大學教授將近四十年。並曾歷任台北市副市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考選部長等政府公職十二年。兼具理論與實務經驗。2008年離開政府公職之後,仍然兼任教職,在媒體撰寫評論文章,同時擔任大型智庫顧問。
  作者曾任台北市政府副市長兼研考會主委(1994-1998),行政院研考會主委(2000-2004)。研考會負責政府總體政策的規劃、執行方案評估及績效考核。專攻政治學及經濟學,並在大學社會學系擔任教授長達二十年。作者對於公共政策的探討,特別著力,相關著作之外,作者於台灣大學經濟系就讀時(1970-1974),擔任大學新聞社長,養成針對時事撰寫評論的習慣。1981-1994年,大學專任教職,亦在媒體撰寫社論、專欄。
  2008-2015年,作者共計出版4本評論文集。探討的主題以政治運作、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為主。每逢重要公職人員選舉,也花費較多時間評析(例如2012、2016年總統大選,2014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作者專攻國際政治經濟學及政治經濟學,評論角度,跨越單一政治學或經濟學。再者,以實務輔助,長期實證研究的經驗,秉持社會科學的科學專業,分析評論問題,並嘗試提出解決的方案。政府公職期間,責無旁貸,
一介平民,依然如故,善盡知識份子的角色。
  本書以開誠布公集思廣益為名,除了自勉惕勵之外,也是有感而發,期待社會各界(尤其執政政府及領導人物)。台灣所處國際環境,本來挑戰不勝枚舉,加上全球化、國際化、資訊化衍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生態、人口、能源等問題。考驗全國人民,特別是政府領導人及高階人員、主要政黨、團體、意見領袖、學者專家。唯有開誠布公,以開放胸襟,集思廣益,才是國家發展的正途。反其道而行,胸襟狹隘,彼此抨擊,先入為主積非成是,絕非國家之福。
  此書特別列入2016歷史殷鑑,納入數篇2016年以前撰寫文章,除了文章架構、主軸意義依在,再者對照以後三年發展,令人感慨萬千。民進黨政府完全執政,為何2018年選舉挫敗,人民的批評此起彼落。對照2012-2016年在野期間,是否做好執政的準備。作者在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政府、中央政府,擔任十二年政府部門首長,十多年保持無黨籍,本來樂見台灣政黨政治良性發展,可惜國家認同爭議、治理人才未有效培養,
民主政治文化有待強化。新興民主國家的缺失,在國內無法避免。
  經過將近四年,再度出書。作者歷經人生大風大浪,心境改變許多。截至2012年,仍以全力以赴自我期待,七年之後,順其自然按步就班,自然而然成為典範。年齡漸進,回顧往昔,以更成熟穩重撰文。出身市長父親,大學學歷母親的家庭唯一兒子,父母親的身教言教,充滿理性智慧感情,終身受益人生明燈。
  建中、台灣大學、負笈美國德國、博士、教授、副市長、主委、部長,應是人生勝利者的楷模。其實,看盡政治百態,體會多數人民生活方式,七十多年台灣所處國際環境,面對全球變遷。民智漸開,以坦然謙虛謹慎心情,大家開誠布公集思廣益。
  本書所有文章,分別在蘋果日報、民報、聯合報、台灣時報等刊登。特別感謝民報陳永興董事長、劉志聰總編輯;蘋果日報杜念中前社長、郭淑媛副總編輯,台灣時報李啟聰主編,聯合報言論部、專欄組。
  家人及幾位知心好友,長期的支持及鼓勵。父母親的栽培,兒子學有所成工作順利,孫子帶來的歡樂,感謝上蒼賜予,國家政府提供十多年服務人民的機會。

林嘉誠謹序
2019年7月書籍簡介
本書結集作者林嘉誠在各大報發表的評論文章,分為政治運作、經濟社會、2020年總統大選、2016年歷史殷鑑四大部分。作者專攻政治學與經濟學,擔任大學教授將近四十年,尤其著力於公共政策之探討,並曾歷任台北市副市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考選部長等政府公職十二年。一直保持無黨籍的林嘉誠,秉持社會科學之專業,兼具學理與實務經驗,以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為核心,評論當前台灣問題並提出中肯的建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