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狂想曲:曾美玲詩集 | 拾書所

未來狂想曲:曾美玲詩集

$ 270 元 原價 300
本書特色
★書中收錄78首詩作,是曾美玲對於週遭現實的憂心與關懷,也是生命的珍貴見證。

★王厚森、洪淑苓、季閒專序推薦。

★特別收錄李瑞騰教授與作者的問答十則,幫助讀者更清楚、更深刻地認識作者。序
【總序】

不忘初心/李瑞騰


  詩社是一些寫詩的人集結成為一個團體。「一些」是多少?沒有一個地方有規範;寫詩的人簡稱「詩人」,沒有證照,當然更不是一種職業;集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是有人起心動念,時機成熟就發起了,找一些朋友來參加,他們之間或有情誼,也可能理念相近,可以互相切磋詩藝,有時聚會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然後他們可能會想辦一份詩刊,作為公共平台,發表詩或者關於詩的意見,也開放給非社員投稿; 看不順眼,或聽不下去,就可能論爭,有單挑,有打群架,總之熱鬧滾滾。

  作為一個團體,詩社可能會有組織章程、同仁公約等,但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很多事說說也就決定了。因此就有人說,這是剛性的,那是柔性的;依我看,詩人的團體,都是柔性的,當然程度是會有所差別的。

  「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看起來是「雜誌社」, 但其實是「詩社」,一開始辦了一個詩刊《台灣詩學季刊》(出了四十期),後來多發展出《吹鼓吹詩論壇》,原來的那個季刊就轉型成《台灣詩學學刊》。我曾說,這一社兩刊的形態,在台灣是沒有過的;這幾年, 又致力於圖書出版,包括吹鼓吹詩叢、同仁詩集、選集、截句系列、詩論叢等,迄今已出版超過一百本了。

  根據彙整的資料,二○一九年共有十二本書(未含蘇紹連主編的四本吹鼓吹詩叢)出版:

一、截句詩系

 王仲煌主編/《千島詩社截句選》
 於淑雯主編/《放肆詩社截句選》
 卡夫、寧靜海主編/《淘氣書寫與帥氣閱讀―截句解讀一百篇》
 白靈主編/《不枯萎的鐘聲:二○一九臉書截句選》

二、台灣詩學同仁詩叢

 離畢華詩集/《春泥半分花半分》(台灣新俳壹百句)
 朱天詩集/《沼澤風》
 王婷詩集/《帶著線條旅行》
 曾美玲詩集/《未來狂想曲》

三、台灣詩學詩論叢

 林秀赫/《巨靈:百年新詩形式的生成與建構》
 余境熹/《卡夫城堡―「誤讀」的詩學》
 蕭蕭、曾秀鳳主編/《截句課》(明道博士班生集稿)
 白靈/《水過無痕詩知道》

  截句推行幾年,已往境外擴展,往更年輕的世代扎根了,選本增多,解讀、論述不斷加強,去年和東吳大學中文系合辦的「現代截句詩學研討會」(發表兩場主題演講、十六篇論文),其中有四篇論文以「截句專輯」刊於《台灣詩學學刊》三十三期(二○一九年五月)。它本不被看好,但從創作到論述,已累積豐厚的成果,「截句學」已是台灣現代詩學的顯學,殆無可疑慮。

  「台灣詩學詩論叢」前面二輯皆同仁之作,今年四本,除白靈《水過無痕詩知道》外,蕭蕭《截句課》是編的,作者群是他在明道大學教的博士生們,余境熹和林秀赫(許舜傑/台灣詩學研究獎得主)都非同仁。

  至於這一次新企劃的「同仁詩叢」,主要是想取代以前的書系,讓同仁更有歸屬感;值得一提的是,白靈建議我各以十問來讓作者回答,以幫助讀者更清楚更深刻認識詩人,我覺得頗有意義,就試著做了,希望真能有所助益。

  詩之為藝,語言是關鍵,從里巷歌謠之俚俗與迴環復沓,到講究聲律的「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宋書‧謝靈運傳論》),這是寫詩人自己的素養和能力;一旦集結成社,團隊的力量就必須出來,至於把力量放在哪裡?怎麼去運作?共識很重要,那正是集體的智慧。

  台灣詩學季刊社將不忘初心,在應行可行之事上面,全力以赴。


================================

【推薦序】
巧筆寫人間
――曾美玲詩集《未來狂想曲》序/洪淑苓

  從出版第一本詩集以來,曾美玲以穩健的步履走在詩路上,抒情、敘事、論理,各種風格都有優秀的表現。她的〈虎尾小鎮―糖廠〉曾被收入民視「飛越文學地景」系列,拍成影片播放;《相對論一百》更是中英文對照的詩集,展現她精通中、英文創作的才華。近幾年來,從高中教師退休下來的她,更加投入文學志業,不僅頻頻發表作品,也經常受邀演講,為大家傳授創作的秘訣。如今,曾美玲又累積豐厚的創作成果,即將出版最新詩集《未來狂想曲》,真是可喜可賀。

  《未來狂想曲》分為八輯,輯名分別是未來狂想曲、念故鄉、搭捷運、那一夜,在往鹿特丹的渡輪上、截句、那年夏天、選舉三部曲以及魚木花開。從各輯命名可以感受到這是一部充滿人間情味的詩集,即使是輯一「未來狂想曲」同名的詩作,也是從現實世界出發, 設想5G的通訊網路啟動後,這現實世界將會有怎樣的變化。巧筆刻劃人間情味,確實是曾美玲創作的重要精神。

  在曾美玲筆下,故鄉、家人、師長、朋友都在她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念故鄉〉、〈漂鳥歸鄉〉與〈鄉居圖〉等,都是在懷念故鄉虎尾,糖廠、布袋戲館、稻田、向日葵花田,乃至陽光、狗叫聲,都是她日夜懷念,揮之不去的故鄉記憶。而描寫家人的倫理詩作,更有寫給母親、外婆、女兒,以及〈寫給家人的情詩〉這樣的作品。現代詩裡常見描繪愛情的情詩,有關親情倫理的書寫卻是較少數,但曾美玲在這方面卻有不少佳作,尤其是寫給母親、外婆和女兒的詩,恰恰構成女性/母性的血緣與情感脈絡,形成一大特色。
……

================================

【推薦序】
用文字後製的感懷寫真集
――季閒讀曾美玲詩集《未來狂想曲》/季閒

 詩人曾美玲老師的詩總是影象鮮活,景物在文字裡栩栩如生,閱讀她的詩已經數年,雖然幾年前她出版的詩集《相對論一百》,是我必定推薦給跟我學詩同學的觀摩詩集之一,但直到前些日子前,受囑託為這本詩集寫幾個字,才認真思考美玲現代詩創作的特性,曾想過以「用文字寫生的畫冊」來形容這本詩集,可是「寫生」雖然可以表達詩人描景寫物的文字功力,卻侷限在「鏡頭拷貝風景」的功能而已,無法表述美玲文字裡「素描」之外的創作性;若以「用文字作畫」來形容,雖然「作畫」兩字可以涵蓋到比素描更高層的創作意涵,和詩集裡諸多社會與人文關懷的範疇,卻總覺得會讓人有「唯美」的誤解,而且也少了點現代感;前後列出五個選項,最後決定以「用文字後製的感懷寫真集」,作為我個人對這本詩集的詮釋。

  這本詩集共有八個單元, 又可綜合概分為「記遊」、「關懷」、「感念」、「批判」等幾個面向,但幾乎每首詩都是「藉景抒懷」,一首好詩不應只是情緒的文字寫真而已,還須將文字「後製」,讓讀者的眼睛亮起來;美玲詩人的詩句的特色之一乃「簡潔親民」, 既不晦澀也不堆砌華麗詞藻,而是言簡意賅意象鮮明, 她擅於將描寫主題的週遭景物或相關事物納入詩裡,然而卻也常常在從容的文字裡,將所見所感的記述加以後製成簡單的陌生化,達到吸睛的效果。
……

================================

【推薦序】
從念故鄉到未來狂想曲
――讀曾美玲詩集《未來狂想曲》/王厚森

  生於雲林、長於雲林的詩人曾美玲(1960-)老師,即將出版新作《未來狂想曲》,囑我替詩集寫些讀後感,趁著期末批閱完學生的考卷與作業之際,反覆讀了這本詩集幾遍,發現這部詩集一方面承續過去的幾個創作路向,一方面對於未來的科技與生活也有了些精采的觀察與思考。

  會知道曾美玲老師,是因為幾年前進行台灣1960 世代詩人的研究時,在大量翻讀詩作的過程中,發現這位過往很少被論者們注意,卻已繳出豐碩成果的女詩人。美玲老師的創作之路,或許可以以2011年自虎尾高中退休為止為界。從開始創作的1984年到2011年退休為止,這二十幾年中因為教學等事務的忙碌,她僅出版了四部詩集,其寫作的速度並不算快;但是在退休之後,從2011年至今的八年間,卻已先後出版《終於找到回家的心》(2012)、《相對論一百》(2015)、《貓的眼睛》(2017)、《未來狂想曲》(2019)等四冊,其豐沛的創作力以幾乎是兩年一本的速度,替詩壇上帶來陣陣和暖的煦風。
……書籍簡介
本書結集詩人曾美玲2016年至2019年間發表的七十八首詩作。有對未來生活的動人描繪與尖端科技的浪漫狂想,對台北生活的真實體驗與對當下所處的現實世界的憂心與關懷,對故鄉與過去人事物的深情感懷與對家人的愛,以及旅行詩的拓展和截句小詩的實驗等等;取材廣泛,包羅萬象,都是生活的真實體驗與紀錄,也是生命的珍貴見證。

「這部詩集一方面承續過去幾個創作路向,一方面對於未來的科技與生活也有了些精彩的觀察與思考。」──王厚森(詩人、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本書印證曾美玲對於世間人情的重視與珍惜,她不是活在虛無縹緲的雲端,她是一位熱情入世的詩人。」──洪淑苓(詩人、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她擅於將描寫主題的週遭景物或相關事物納入詩裡,然而卻也常常在從容的文字裡,將所見所感的記述加以後製成簡單的陌生化,達到吸睛的效果。」──季閒(詩人、《乾坤詩刊》責任編輯)


【特別收錄】
詩人.評論家李瑞騰教授的專文──〈曾美玲答客十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