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 | 拾書所

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

$ 342 元 原價 380
有趣的手作實驗,讓藝術動起來。
21個停格動畫實驗,發揮創意、玩出驚奇!

不知道該如何向人們表達自己腦中的奇思妙想?熱愛動畫,因而好奇動畫的製作過程?想動手玩創意,讓自己手作的角色變身動畫主角?動畫世界裡,想像力無邊無際,得以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實體化,這種「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發揮空間,真是讓人著迷不已!

蘿拉和艾蜜莉專精藝術設計,在美國創辦動畫學校,她們結合簡潔易懂的文字與現場實作的照片,將多年教育精華寫成這本書,要讓更多人認識動畫、喜愛動畫、有能力自製動畫。有別於電腦繪製而成的動畫,《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裡介紹的停格動畫是拍攝真人或實際的物體,例如布偶、黏土、紙偶等,每拍一張照片後,稍微調整被拍攝物體的位置或動作,最後串聯起所有照片,物體看起來就像在動了!從動畫的基本要素講起,介紹鏡頭與視角、加入聲音、剪輯;緊接著帶領讀者運用手邊的材料,自己製作道具,設計人偶和布景。最重要的是激發創意,讓腦海中絢爛多姿的世界真實成形!

全書步驟條理分明、清楚易懂,配合大量的操作圖片,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無論有沒有專業背景知識,都能輕鬆掌握原則,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動畫作品,自讀、帶孩子讀、帶學生讀都適合。動畫的世界,原來這麼近。

兒童拍攝動畫的壓箱寶
文/石昌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

回想起來,筆者個人在臺灣,率先企劃與執行兒童動畫工作坊已經將近二十餘載!近年來,透過張淑滿、邱禹鳳、陳?偉、楊婉儀和吳彥杰等多位老師的投入,臺灣的兒童動畫工作坊,有了更為全面與深入的發展。然而,遺憾的是,相關專門書籍的出版,卻是付之闕如。本書的出版,正是彌補了這樣的遺憾!

書中的第一個單元「成為動畫師」,可以說是基礎介紹篇,針對拍攝動畫的製作流程、數位設備準備工具、鏡頭概念,淺顯地說明。

第二個單元「復古派:傳統動畫技巧」,介紹的則是動畫歷史發展初始的實驗手法;很多甚至是在電影膠片沒有發明之前的技法,像是走馬畫筒、手翻書的製作等,很能帶領學童,領略動畫魔法背後的視覺暫留原理。

第三個單元「俯視拍攝動畫」,介紹的是將攝影機垂直架設,由上而下俯視拍攝的手法;其中,建議了炭筆塗鴉、剪裁彩色紙、水彩揮灑,甚至壓擠黏土、平面偶等多種媒材的嘗試。

第四個單元「平視拍攝動畫」,則介紹了將攝影機水平架設,向前平視拍攝的手法;其中,建議了使用玩具、布偶、黏土人偶等當角色,甚至利用索具的各種方法。

第五個單元「真人停格動畫」,進一步介紹了真人動畫、實物動畫等實驗手法,讓學童多方嘗試玩樂。

本書可以說透過簡明的編撰,深入淺出地提供了兒童拍攝動畫的準備工具和應用媒材,得以讓國中小美勞教師指導學童簡單地入門,拍攝起動畫,絕對是在國內當前提倡科技融合美感教育的動畫教育壓箱寶!

推薦
王耿瑜(《短片實驗室》策展人)
就像封面上醒目的紅底英文:ACTION!這是一本教大家動手做的書。因為分類明白、圖解詳細、說明清晰,親子或師生可以很容易地按圖索驥,用遊戲的心情,逐一實踐、逐格創作!
做動畫,本身就是一種修行,需要專注、耐心和創意,能夠做到這些,是送給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史明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主任)
這是一本親子可以共同動手做動畫的好書,用簡易的教材、有步驟式的教學,啟發孩子運用視覺暫留,在逐格原理下,創造屬於孩子們的小小世界。

吳彥杰(共玩創作總監)
感謝科技!影像創作卸下專業的光環,走出才藝教室,成為人人皆能擷取的「素養」。推薦這本書給尋求親子時光的父母們:即使毫無影音製作的基礎,您也能跟著本書21堂動畫實驗,陪孩子一同探索動畫的趣味。你們成就的將不只是一部能跟親朋好友分享的作品,還有一段您跟孩子私房的美感經驗!

汪純煌(臺灣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 執委會主席)
動畫的歷史是悠久的,畫面總是充滿不可思議的表現。而停格動畫製作更是可以橫跨不同藝術材料與型態,用極簡單的手法,呈現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作品。

林巧芳(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不匱乏的物質年代,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親身體驗。很高興《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提供你我共玩一場「動手做」玩「停格動畫」之創意實踐。

林佳蓉(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館長)
面對每個小孩腦袋裡裝滿的「五顏六色七彩幻想」,總是讓爸媽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除了提供小朋友觀看已完成的動畫作品外,這本《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還能帶著孩子動手將腦袋裡的創意表現出來!

林秋宛(臺北市敦化國小老師)
透過一本書,我們總想教孩子做些什麼?希望孩子能學到些什麼?
想動是天性,一種孩子們尚未遺忘,而大人們可能不復記憶的本能。《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不是一本教學書而是一張藏寶圖,推薦給每一個小孩與住在大人心中的小小孩,按圖索驥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探索可能移動的每一個停格瞬間。

邱立偉(《小貓巴克里》導演)
再也沒有一本像這樣將動畫的創造力與趣味性,藉由遊戲的方式一步一步帶領讀者進入動畫世界的書了。更重要的是,從動手創作的過程中,讓我想起初次嘗試讓圖畫動起來的感動,以及動畫豐富的生命力如何讓我著迷。

張晏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動畫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融合了美術、雕塑、空間、戲劇、音樂、動態影像等各種創作形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集大成的美感教育,在以影音傳播的現在和未來,相信會是一種越來越被看重的素養。

張淑滿(阿尼馬動畫工作室導演)
在手機、平板隨手可得的臺灣,與其禁止孩子玩手機,不如引導孩子使用它,運用手機創作,將靜態的繪畫變成動態作品,也從動手做之中學習欣賞別人的影像創作。


陳建榮(臺北市忠孝國小教師)
《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從電影原理至各種創作技法,甚至連世界知名的動畫大師都網羅其中,因此,不只是孩子們的自學參考書,更是親師生的互動工具書,從字體、排版都讓人賞心悅目,感謝信誼為孩子埋下影像思考與生活美學的啟蒙種子。

陳?偉(兒童動畫推廣人)
近年來親子團隊共同創作的兒童動畫短片在國內逐漸蔚為風潮;「音像動畫」這種能夠傳達奇思妙想,好玩又需要高度整合力的特色,也儼然是一種未來世代不可或缺的科藝能力。

楊仁賢(《花帔阿獺》導演)
愛塗鴉的小朋友,有一天在書本的角落上畫起小人、小動物,當他們發現了,藉由翻動紙張時,那原本安靜在角落上的小人、小動物們,開始走動奔跑時,剎那間圖案彷彿有了神奇的生命力。

熊思婷(臺北市立美術館兒藝中心組長)
對APP世代的孩子來說,動畫是再常見不過的藝術表現方式了;他/她們熟悉動態影像,對動畫世界裡的角色著迷不已。那麼,何不動手來試試看呢?

劉育樹(《諸葛四郎》導演)
以前,常聽人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現在我說,學動畫的小孩長大了仍然是保持赤子之心的大小孩。因為我就是一位大小孩。
如果在我小時候就能得到《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這本書,我真的會痛哭流涕。書中介紹了21種停格動畫的創意方式,濃縮了我17年的動畫學習人生。

蔡依齡(新北市立桃子腳國中小小學教導主任)
新課綱強調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溝通互動中「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的層面上,我相信停格動畫會是很好的教學媒材。

蕭弘林(彌賽亞創意工作室執行長)
這是一本孩子們能盡情揮灑創意、天馬行空,啟發靈感、培養美感,鍛鍊手作、練習繪畫的好書,在現在網路資訊過度發展的時代,急需這樣一本動畫藝術美學創作的書籍,來給家裡有小朋友們的爸爸媽媽,陪伴他們一起畫畫、動手玩、做實驗,回到童年時光、以孩子們的眼光,來重新看待這個美好的世界,真心地推薦給大家!

賴怡伶(臺中市龍港國小老師)
我很喜歡animation的原意:「將不是生命的物件,賦予靈魂,使其動起來!」動畫已經被普遍運用在不同的視覺媒體,具有娛樂及教育的諸多價值。在學校從事動畫教育多年,很欣喜看到這樣一本學習門道的工具書,讓更多對動畫創作有興趣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們,依藉著本書圖文並茂、詞彙索引及按步操作,就能將被現實框架的想像,幻化成真實無拘的生命動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