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膚色:藍啟元雙語詩集 | 拾書所

無關膚色:藍啟元雙語詩集

$ 252 元 原價 280
本書特色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副社長藍啟元精選詩作,詩人潛默翻譯,中譯馬(巫)雙語詩集。序
【推薦序】
詩與散文的邂逅──序藍啟元的《無關膚色》/溫任平

  我在二零一四~二零一六年寫成的詩集《傾斜》,裡頭有好些詩是當時政局的反映。現實的顧慮使我不得不用詞謹慎。
  啟元的詩寫在二零一八年的509*之後,許多意思可以表達得清晰到位,無須像我那樣,把法庭的審訊用「果凍」暗喻,有時甚至把自己丟到香港大嶼山,拉遠距離盡說些社區選舉的事。
  近日困擾我的問題莫過於詩與散文結合、詩與散文混合為一體的可能性。這種困擾在撰寫《天狼星散文選:舞雩氣象》的序的過程,愈來愈是迫切煎熬。
  同一時候,詩的小說化、散文的小說化,也如影隨形,成了內心的糾結。最近這些日子讀了不少三百到五百字的極短篇小說,發現小說被壓縮到某個程度會成為詩。文本的證據顯示,極短篇撇開贅言冗語,作者不得不留白,這就走向「詩化」。
  散文的消耗性太大了,作者只有一個母親,俗話說母愛大過天,作者用三篇散文處理,什麼都寫完了。人的一生經歷,有許多不能寫成散文,也不能寫成詩,題材本身缺乏(那種可以用在小說的)戲劇性與啟發性。有些題材是個人隱私,一直挖自己的肚臍,不僅把汙垢挖出,不小心會把內裡的小腸也掏了出來。一句簡單的話,個人抒情或述志的散文,每個人都有自己恪守的分寸,寫散文無法不暴露,但不是在跳脫衣舞。
  藍啟元的近作如〈小鎮遺老〉(2018年6月28日):

   早上八點鐘  耆老圍坐咖啡店
   喝海南咖啡吃乾咖哩麵
   閩南話參雜三幾句華語  
   問安寒暄嘮叨家常
   聲音低沉  聲速緩慢  
   像街上稀薄無力的空氣 
   飽肚後四散。帶著咖啡香
   掂量棕油價格起落不定
   一老自駕朝向拿督村
   二老外勞代駕奔往直昂港
   三老洋貨  四老五金  
   問價還價同一條街
   餘下眾老悠閒在家追看連續劇
   噢,戲裡的兒孫也一樣
   逢年過節才回家

  這是一首語言流暢,意義明朗的詩,把這些句連在一起,加上分號逗句點,即成了一篇散文。如何辨別詩與散文?前者分行,後者把多個意義所指共同的句子,結集在一起稱之為「段落」。即使把第六行的「像」――這個散文化(prosaic)的字眼――刪除也無助於事。我在想,這些年我投稿給報章雜誌,都不曾註明文類。報刊雜誌的編輯以他們的慣性作判斷,把有故事、對話的視為小說, 把分行的當作都是詩,而介乎其間的各種敘事,自然就是散文。這兒再抄錄啟元的另一首詩〈無所謂〉(2018年6月24日):

   工作日十時出門
   十一時打卡  不在意
   同事們驚疑的目光
   沒準時九點鐘到位 
   傍晚加班補回  他無所謂
   轎車路稅新貼紙  塞入
   車內小櫃
   偶遇車檢掏出展示  
   不會累贅  
   几上杯盤狼藉  
   滿屋煙蒂
   頭髮蓬鬆  衣衫不整
   也無所謂  
   星期日早上酣睡如泥  
   錯過  足球賽經典戰役 
   跳過營養主餐  頭腦困頓
   精神萎靡渾渾噩噩  
   他喃喃囈語
   都  無所謂

「無所謂」的多次重奏,襯以「車內小櫃」、「不會累贅」的諧音,這首詩便擺脫了散文的幢幢投影,是你我都能接受的現代詩了。然則詩與散文的分野,是仰賴詩中某些語句複奏的音樂性嗎? 過份依賴這種音樂性(如每隔一兩行即押韻)會不會把詩驅向「打油詩」的死角?我經常和寫詩的年輕人說,詩要避免過於油滑,應該考慮在同一作品中換韻,即一首詩有兩個或三個韻。
〈無所謂〉 能夠掙脫打油詩的陷阱,原因之一是,作者在第二節加入了「小櫃」、「累贅」的變奏;原因之二是,作者在情緒上、情節上的階段性佈署:第一節的加班補回固然「無所謂」,第三節對外在環境與人物本身惡質化「也無所謂」,然後對於生活品質的劣化、精神的困頓的「都無所謂」,沉鬱的情緒一直在升級, 用間接的方式「呈現」題旨,它就向詩移近了一步或是兩三步。
汪曾祺在他的全集的自序直言:「我年輕時曾打破小說、散文和詩的界限。」他的精神導師沈從文亦曾在其全集指出:「一切藝術都容許作者注入一種詩的情緒。」如此看來,余光中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創造的一系列傑出的「自傳性抒情散文」,其實是散文的「詩化」或「詩化的散文」。我在七十年代寫的現代散文〈散髮飄揚在風中〉,是把散文意象化,文字稠密化,刻意在語言律動營造一種具有音樂性的「散文詩」。雖然我在年近七十五的高齡,「自我評議」一篇收錄在《馬華文學大系1965-1996‧散文》的舊作, 似乎不智。但在學術認知方面,我無法不坦然相告、坦然面對,何況我這樣做不會為〈散髮飄揚在風中〉加分或減分。
唐詩律絕的純粹性(purity),使詩離開散文遠些,站穩立場,有自己的位置,像藍啟元的〈大漠觀日出〉(2018年7月2 日):

清晨零下二度
一泓寶藍沒入眼簾
靜謐  纖塵不染
沙棗樹下抖瑟出神
寒意襲人
日出倒映鹽湖水面
瞳內紅影初現
丘上金光  乍洩  
悄悄
劃破  蒼  穹
四野沙脊綿延起伏
千載鄉途  跫音去遠

純粹寫景,其中似乎又隱藏其他意思。詩在不露餡的情況下, 內容往往最豐沃。王維是這方面最佳的示範,下面是他的兩首五絕: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比較啟元的詩與王維的詩,讀者會發現它們都似乎無話可說,又似乎透露了一些心事,詩的大量留白,強化了「詩性」(poeticity),使它與散文撇清了關係。王維的〈使至塞上〉其中兩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與藍啟元的〈大漠觀日出〉似乎有相通之處。啟元多次以背包客的姿態前去中國內陸,相信他一定不會錯過大漠觀日出奇景的良機。
我個人嚮往的文學藝術形式是,用輕鬆的散文著筆,而又能巧妙的凸顯某種意境。二零一八年八月十一日,啟元寫幸福的脆弱性與短暫性:「像樹上的果實  伸手可摘/也像浮雲  瞬間湮滅」,甚佳。我其實更欣賞他的〈燒焦的吐司〉:「她錯手燒焦吐司/炭黑帶著焦味/如常上班的愛人沉默地看著餐盤/以花生醬塗蓋炭色/咽下焦黑」似是而非,「燒焦」有象徵意義,而語言散漫(非詩性)的「十足散文」卻(弔詭性地)充滿詩的隱藏、暗示、影射與意趣。
面對詩與散文(還有小說)fusion 與變種的種種可能性,最後的辦法仍然是從文本去觀察、衡測,或許這樣,真相才能日益清晰。謝謝啟元的《無關膚色》,它使我對這問題更上心。

2018年8月25日
*編按:2018年5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第14屆選舉。書籍簡介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副社長藍啟元80首精選詩作,由精通中、馬雙語的詩人潛默翻譯。
詩作主題涵蓋社會現象、生活面貌與內心獨白,創作融入生活,嘗試多元視野,透過文字,詩人著力描繪所見、所聞、所感,有時輕吟,有時高歌,時而平敘,時而吶喊,展現真實詩心。

-------------
憧憬沒有包袱的壯麗河山
跨越家園、田野
隨時爲彩虹
換妝,遺忘特徵
巨輪來時,我們換一個姿勢
讓掌紋繞過高牆,穿越
大街小巷,讓它數說身世
過濾刺耳喧嘩
讓它調色,揭開
面紗背後的骯髒
──〈無關膚色〉節錄
-------------

「面對詩與散文(還有小說)fusion 與變種的種種可能性,最後的辦法仍然是從文本去觀察、衡測,或許這樣,真相才能日益清晰。謝謝啟元的《無關膚色》,它使我對這問題更上心。」
──溫任平,〈詩與散文的邂逅──序藍啟元的《無關膚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