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自一九九四年成立以來,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開始出版年刊,二零一零年改為雙年刊,單年出刊。作協新近還開闢了《文繫中華專欄》(紙本)、《華府作協專欄》(網站),雖與雙年刊堪稱姊妹三花,但雙年刊仍是其中最重要的展示會員文學成果的途徑。
此期年刊有悼念巫寧坤先生的專題,以及八個囊括了各種體裁的文學欄目,更有兩年來會員的新書發表等訊息。不僅文章、著作數量創新高,並且內容豐富飽滿、文字旖旎多姿,彰顯會員筆耕不綴、踴躍投稿、碩果累累的精神風貌。另有作協活動報導、寫作工坊、「寫•閱•評•聚」、新創建的編輯部以及徵稿信息,與讀者共享來自大華府地區中華文化的鼎盛文風。
※會長的話(代前言)
建平川綠蔭 展一脈輝煌/陳小青
窗外的雪花一片片飄落,手中沉甸甸的雙年刊一頁頁翻過,心內的感慨如潮迭湧。兩年來的日日夜夜,濃縮在一篇篇文稿之內;兩年來的風風雨雨,流淌於一個個字裡行間。
此次雙年刊收錄了五十七位會員的九十篇文稿,參與者與文章數均創新高。作者年齡跨度從九零後到九十高齡。專題報導記錄了作協對新近去世的華府著名文人、國內外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的悼念活動。八個文學欄目中各種文章體裁均有涉及,彰顯了華府作協會員的水平,豐富了雙年刊內容。
雙年刊歷來是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會員筆墨的定期展示,也是一屆幹事會工作接近尾聲的總結,同時作爲一界地標,是作協在華府華人文化史上留下的醒目烙印。
十分榮幸能與副會長賈明文、文書梁林、財務陳藝虹三位幹事共事。他們的低調與苦幹使我若不在此高調敘述一二,便會覺得愧疚。此屆幹事會做了不少新的嘗試,工作量呈幾何指數增長。但他(她)們從不抱怨,總是踏踏實實工作,使我們的努力大多獲得了成功。賈明文堪稱放心大姐,任何事情交給她都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落實。從不熬夜的她,卻常常陪我忙於作協事務到天明。寫作工坊事多纏身,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負責到底。梁林似如千手觀音,發通知、寫報導、管網站、應對方方面面的聯絡,他都竭盡全力、妥善處理。為嘗試創建網站和編輯部,能將其私人電子郵箱配額用到爆。陳藝虹心細如絲也鐵面無私,常常連夜審核、嚴格把關每個會員每筆賬目,並及時更新信息;為不延誤《華府人物文集》的按時出版,縱然狂風暴雨,仍堅持親自登門送交支票。
幹事會再精幹也只能是單打獨鬥,不可能應對諸多挑戰,得到廣大會員的支持和幫助才有可能長足進展。我們一如既往地打破華人地域、習慣、理念以及背景的障礙,使大多來自兩岸三地的會員,從上任時的134人增至2019年底的191人。新會員素質普遍較高,有各行各業的精英,著書或在重要刊物發文者不勝枚舉﹔年齡下降,甚至包括八零乃至九零後的年輕會員﹔寫作熱情高,奉獻精神強,所有新增項目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老會員的幹勁也得到了激發,重要報刊發稿、文學獎項得勝、内部文稿把關等各個方面都顯示了不可估量的實力。這兩年來,正是得到了近三分之一的會員大力支持、與幹事會一起奉獻,才使得作協的工作如虎添翼、順利進展。
為廣大會員開闢文章刊發的途徑,以此鼓勵華人寫作、記錄華府華人的文化史,一直是我的心願、也是本屆幹事會的努力方向。務實的幹事會和熱情的會員提供了難得的「人和」因素,再結合華府的「天時」與「地利」,我們得以抓住重要時機、創造出重要條件,在不影響作協傳統活動的前提下,使得幾項「史無前例」、大且難,但對實現作協宗旨將起重大和長遠影響的計劃得以初步實現,從而初步了結我期盼已久的心願。
本屆最重要的創新主要有四:
1. 集體著書
連續主辦2018-2019、2019-2020兩屆工坊學員、由幹事會及「寫閱評聚」核心成員把關,兩年集體創作兩本《華府人物文集》。效仿前輩吳崇蘭,將華府甘於奉獻的「小人物」載入史冊。
2. 創立報上專欄
通過積極聯繫,爭取到了《華府新聞日報》的支持,得以在其報紙上創立《文繫中華專欄》。刊於該報每星期四的版面,及時報導作協簡訊、發表會員作品。至2019年底已完成第45期專欄。
3. 創立網上專欄
及時抓住機遇,將《華府作協專欄》擴展到《華府新聞日報》的網站上藉助媒體的力量。平均2-3天更新一次文學作品,從2019年8月創刊至2019年12月短短四個月,已徵得、並上刊一百四十多篇各種體裁的文章,全部都是會員作品。
4. 創辦編輯部
上述創新之路,很自然地催開了一朵奇異之花:這就是「華府作協編輯部」的創立。這一新生團隊的創辦與運轉,令所有創新走上良性循環的堅實之路。該編輯部由二十餘位有實力、且甘於奉獻的會員組成,負責十個文學園地文稿的徵收、審閱、修改、以及刊發工作。這十個園地分別是:散文怡園、小說園地、新詩天地、古詩詞苑、傳記/回憶、報導文學、旅遊園地、文化美食、親子教育、評論/雜文/其他。編輯部有詳細的整體規劃,有銜接緊密、分工明確的工作流程,有嚴格的紀律規定與工作手冊,並且有循序漸進的培訓計劃。正是這一切,我們得以出色地、持之以恆地推行着各個專欄的合理運轉。既便是這本雙年刋的成功刋出,也包含了很多編輯的辛勤汗水。此編輯部將是作協的一筆寶貴財富,希望今後會在更多更大的範圍上展現其風貌、更深更廣地爲所有會員的文學創作服務,使華府作協更加具有作家協會的典型風範。
總之,我們堅守了華府作協的優良傳統,也爲未來打下了一些基礎,開創了一段堅實的平川大路,種下了幾棵但願可以成蔭的大樹。相信無論是打開雙年刊,還是翻開報上專欄,抑或搜尋媒體網站,都能欣賞到會員們創造的美麗風景,都可以在未來親嚐甜美的果實。希望更多的會員拿起筆同我們一起,用美麗的中國字,寫下自己的心聲。這,就是在爲弘揚中華文化、爲在海外建造中華文化的綠洲,貢獻著我們自己的力量。
願不遠將來我們的創作之路一馬平川、樹木成蔭。願我們不分你我、攜手共進。願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永遠健康成長、青春永駐。願海外中華文化的綠洲興旺發達、繁榮茂盛。願中華文化在異國的土地上仍脈脈相承、一展輝煌。
自一九九四年成立以來,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開始出版年刊,二零一零年改為雙年刊,單年出刊。作協新近還開闢了《文繫中華專欄》(紙本)、《華府作協專欄》(網站),雖與雙年刊堪稱姊妹三花,但雙年刊仍是其中最重要的展示會員文學成果的途徑。
此期年刊有悼念巫寧坤先生的專題,以及八個囊括了各種體裁的文學欄目,更有兩年來會員的新書發表等訊息。不僅文章、著作數量創新高,並且內容豐富飽滿、文字旖旎多姿,彰顯會員筆耕不綴、踴躍投稿、碩果累累的精神風貌。另有作協活動報導、寫作工坊、「寫•閱•評•聚」、新創建的編輯部以及徵稿信息,與讀者共享來自大華府地區中華文化的鼎盛文風。
※會長的話(代前言)
建平川綠蔭 展一脈輝煌/陳小青
窗外的雪花一片片飄落,手中沉甸甸的雙年刊一頁頁翻過,心內的感慨如潮迭湧。兩年來的日日夜夜,濃縮在一篇篇文稿之內;兩年來的風風雨雨,流淌於一個個字裡行間。
此次雙年刊收錄了五十七位會員的九十篇文稿,參與者與文章數均創新高。作者年齡跨度從九零後到九十高齡。專題報導記錄了作協對新近去世的華府著名文人、國內外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的悼念活動。八個文學欄目中各種文章體裁均有涉及,彰顯了華府作協會員的水平,豐富了雙年刊內容。
雙年刊歷來是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會員筆墨的定期展示,也是一屆幹事會工作接近尾聲的總結,同時作爲一界地標,是作協在華府華人文化史上留下的醒目烙印。
十分榮幸能與副會長賈明文、文書梁林、財務陳藝虹三位幹事共事。他們的低調與苦幹使我若不在此高調敘述一二,便會覺得愧疚。此屆幹事會做了不少新的嘗試,工作量呈幾何指數增長。但他(她)們從不抱怨,總是踏踏實實工作,使我們的努力大多獲得了成功。賈明文堪稱放心大姐,任何事情交給她都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落實。從不熬夜的她,卻常常陪我忙於作協事務到天明。寫作工坊事多纏身,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負責到底。梁林似如千手觀音,發通知、寫報導、管網站、應對方方面面的聯絡,他都竭盡全力、妥善處理。為嘗試創建網站和編輯部,能將其私人電子郵箱配額用到爆。陳藝虹心細如絲也鐵面無私,常常連夜審核、嚴格把關每個會員每筆賬目,並及時更新信息;為不延誤《華府人物文集》的按時出版,縱然狂風暴雨,仍堅持親自登門送交支票。
幹事會再精幹也只能是單打獨鬥,不可能應對諸多挑戰,得到廣大會員的支持和幫助才有可能長足進展。我們一如既往地打破華人地域、習慣、理念以及背景的障礙,使大多來自兩岸三地的會員,從上任時的134人增至2019年底的191人。新會員素質普遍較高,有各行各業的精英,著書或在重要刊物發文者不勝枚舉﹔年齡下降,甚至包括八零乃至九零後的年輕會員﹔寫作熱情高,奉獻精神強,所有新增項目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老會員的幹勁也得到了激發,重要報刊發稿、文學獎項得勝、内部文稿把關等各個方面都顯示了不可估量的實力。這兩年來,正是得到了近三分之一的會員大力支持、與幹事會一起奉獻,才使得作協的工作如虎添翼、順利進展。
為廣大會員開闢文章刊發的途徑,以此鼓勵華人寫作、記錄華府華人的文化史,一直是我的心願、也是本屆幹事會的努力方向。務實的幹事會和熱情的會員提供了難得的「人和」因素,再結合華府的「天時」與「地利」,我們得以抓住重要時機、創造出重要條件,在不影響作協傳統活動的前提下,使得幾項「史無前例」、大且難,但對實現作協宗旨將起重大和長遠影響的計劃得以初步實現,從而初步了結我期盼已久的心願。
本屆最重要的創新主要有四:
1. 集體著書
連續主辦2018-2019、2019-2020兩屆工坊學員、由幹事會及「寫閱評聚」核心成員把關,兩年集體創作兩本《華府人物文集》。效仿前輩吳崇蘭,將華府甘於奉獻的「小人物」載入史冊。
2. 創立報上專欄
通過積極聯繫,爭取到了《華府新聞日報》的支持,得以在其報紙上創立《文繫中華專欄》。刊於該報每星期四的版面,及時報導作協簡訊、發表會員作品。至2019年底已完成第45期專欄。
3. 創立網上專欄
及時抓住機遇,將《華府作協專欄》擴展到《華府新聞日報》的網站上藉助媒體的力量。平均2-3天更新一次文學作品,從2019年8月創刊至2019年12月短短四個月,已徵得、並上刊一百四十多篇各種體裁的文章,全部都是會員作品。
4. 創辦編輯部
上述創新之路,很自然地催開了一朵奇異之花:這就是「華府作協編輯部」的創立。這一新生團隊的創辦與運轉,令所有創新走上良性循環的堅實之路。該編輯部由二十餘位有實力、且甘於奉獻的會員組成,負責十個文學園地文稿的徵收、審閱、修改、以及刊發工作。這十個園地分別是:散文怡園、小說園地、新詩天地、古詩詞苑、傳記/回憶、報導文學、旅遊園地、文化美食、親子教育、評論/雜文/其他。編輯部有詳細的整體規劃,有銜接緊密、分工明確的工作流程,有嚴格的紀律規定與工作手冊,並且有循序漸進的培訓計劃。正是這一切,我們得以出色地、持之以恆地推行着各個專欄的合理運轉。既便是這本雙年刋的成功刋出,也包含了很多編輯的辛勤汗水。此編輯部將是作協的一筆寶貴財富,希望今後會在更多更大的範圍上展現其風貌、更深更廣地爲所有會員的文學創作服務,使華府作協更加具有作家協會的典型風範。
總之,我們堅守了華府作協的優良傳統,也爲未來打下了一些基礎,開創了一段堅實的平川大路,種下了幾棵但願可以成蔭的大樹。相信無論是打開雙年刊,還是翻開報上專欄,抑或搜尋媒體網站,都能欣賞到會員們創造的美麗風景,都可以在未來親嚐甜美的果實。希望更多的會員拿起筆同我們一起,用美麗的中國字,寫下自己的心聲。這,就是在爲弘揚中華文化、爲在海外建造中華文化的綠洲,貢獻著我們自己的力量。
願不遠將來我們的創作之路一馬平川、樹木成蔭。願我們不分你我、攜手共進。願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永遠健康成長、青春永駐。願海外中華文化的綠洲興旺發達、繁榮茂盛。願中華文化在異國的土地上仍脈脈相承、一展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