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她們四川上咱們這裡,就用不著結婚,四川就沒有她名字了,基本上就算結婚了。」
本書紀錄的是一九八〇年代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在涉及南北方十數省販賣婦女事件中,口述者們親歷深陷歧途的遭遇。她們當中最小的只有十二歲,一多半是未成年少女。她們未嘗花季的甜美,卻拾起人生的苦果。她們被人販子,有時還包括自己的親人,投進舉目無親的異樣環境中,被迫與陌生男人成家生子,操家務,受苦重,被白眼,遭虐待。三十幾年過去了,她們雖過上了常人的生活,卻付出了讓人意料之外的代價。
「……往死打呢。我是命大。打得我,想撇下孩子們走馬不回頭了。」
本書是以女性為主體的口述歷史,雖也間雜了八位男性的口述,仍然是圍繞著女性特殊的話題展開。在她們述說的話語間,深深地留下了女性的無奈和頑強,透露出女性的多重關注,如無法選擇配偶的家庭生活,男性對女性的家暴虐待,為人生子的性奴工具,女性在子女眼中的擔當,女性在農民家庭中的地位,女性對家庭經濟的負擔,女性在子女教育中的希冀,女性對父母孝道的遵從,女性在子女和個人意願兩難中的選擇,又是如何屈從命運的安排留在了異鄉的山西。
「我命也不值那麼多錢,我結婚人家花了兩萬,我就是冤枉人,討飯的命,我是四川的,人家留了我,不能再花錢了。」
在接受訪談的四十九位川籍、五位甘籍、三位滇籍、一位陜籍、一位晉籍婦女的家庭中有一個共同點,她們現在的生活基本屬於常識認識的正常狀態,雖不能按當地人的說法都處於「好活」(幸福)的時候,但與多數農村家庭比較沒有什麼大的差異。當訪問者在傾聽她們敘述的經歷時,自然地想到托爾斯泰曾描寫一位婦女生活時寫到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她們的境遇是現在的「幸福」家庭也有各個不幸的經歷。初到時不能自由行走防逃離的看管,被當地人歧視不稱姓名為「四川侉子」的稱號,遭男人打罵更是家常便飯,成為沒有婚姻登記、沒有戶口的「黑人」等等。談到這些經歷,她們往往忽略一些細節,可能是忌諱家庭其他成員的感受,卻談出比她們更可憐、更悲慘命運的「她人」。
「四川人上來你們就這樣對待,你是沒有見過,腳、手上的鏈子,怕跑了,真有苦的。」
如白辛莊村的一位川籍婦女,先後被賣過三次,頭一次賣到白辛莊村,二次賣到九坪梁村,三次又賣回白辛莊村,一個原因是當地人認為她是「愣子」(可能有精神疾病)。在最後這家,她被男人用鐵鏈子拴在文革時挖的防空洞裡,一年後她生下一個孩子,把她放出來,繼續拴在窯家裡,又生下一個孩子。這位不幸的女人,連「性奴」都算不上,只是一個性工具。就在同一時間,九坪梁村也有這樣一位被「撿」回來的,連籍貫都搞不清楚的女人,給賈四當老婆。她們還談到大泉溝村、小川村的兩位川籍女人,被男人用羊鞭抽打,逼她們幹農活,小川村的那個女人被男人用鞭桿戳瞎了一隻眼還不放過,整日挨打。在她們的男人心裡,她們只是花錢買來的一個對象,不是人,不是和他們一樣的男人、女人。
本書紀錄的是一九八〇年代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在涉及南北方十數省販賣婦女事件中,口述者們親歷深陷歧途的遭遇。她們當中最小的只有十二歲,一多半是未成年少女。她們未嘗花季的甜美,卻拾起人生的苦果。她們被人販子,有時還包括自己的親人,投進舉目無親的異樣環境中,被迫與陌生男人成家生子,操家務,受苦重,被白眼,遭虐待。三十幾年過去了,她們雖過上了常人的生活,卻付出了讓人意料之外的代價。
「……往死打呢。我是命大。打得我,想撇下孩子們走馬不回頭了。」
本書是以女性為主體的口述歷史,雖也間雜了八位男性的口述,仍然是圍繞著女性特殊的話題展開。在她們述說的話語間,深深地留下了女性的無奈和頑強,透露出女性的多重關注,如無法選擇配偶的家庭生活,男性對女性的家暴虐待,為人生子的性奴工具,女性在子女眼中的擔當,女性在農民家庭中的地位,女性對家庭經濟的負擔,女性在子女教育中的希冀,女性對父母孝道的遵從,女性在子女和個人意願兩難中的選擇,又是如何屈從命運的安排留在了異鄉的山西。
「我命也不值那麼多錢,我結婚人家花了兩萬,我就是冤枉人,討飯的命,我是四川的,人家留了我,不能再花錢了。」
在接受訪談的四十九位川籍、五位甘籍、三位滇籍、一位陜籍、一位晉籍婦女的家庭中有一個共同點,她們現在的生活基本屬於常識認識的正常狀態,雖不能按當地人的說法都處於「好活」(幸福)的時候,但與多數農村家庭比較沒有什麼大的差異。當訪問者在傾聽她們敘述的經歷時,自然地想到托爾斯泰曾描寫一位婦女生活時寫到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她們的境遇是現在的「幸福」家庭也有各個不幸的經歷。初到時不能自由行走防逃離的看管,被當地人歧視不稱姓名為「四川侉子」的稱號,遭男人打罵更是家常便飯,成為沒有婚姻登記、沒有戶口的「黑人」等等。談到這些經歷,她們往往忽略一些細節,可能是忌諱家庭其他成員的感受,卻談出比她們更可憐、更悲慘命運的「她人」。
「四川人上來你們就這樣對待,你是沒有見過,腳、手上的鏈子,怕跑了,真有苦的。」
如白辛莊村的一位川籍婦女,先後被賣過三次,頭一次賣到白辛莊村,二次賣到九坪梁村,三次又賣回白辛莊村,一個原因是當地人認為她是「愣子」(可能有精神疾病)。在最後這家,她被男人用鐵鏈子拴在文革時挖的防空洞裡,一年後她生下一個孩子,把她放出來,繼續拴在窯家裡,又生下一個孩子。這位不幸的女人,連「性奴」都算不上,只是一個性工具。就在同一時間,九坪梁村也有這樣一位被「撿」回來的,連籍貫都搞不清楚的女人,給賈四當老婆。她們還談到大泉溝村、小川村的兩位川籍女人,被男人用羊鞭抽打,逼她們幹農活,小川村的那個女人被男人用鞭桿戳瞎了一隻眼還不放過,整日挨打。在她們的男人心裡,她們只是花錢買來的一個對象,不是人,不是和他們一樣的男人、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