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學刊收錄文章4篇,包含1篇研究論文、1篇研究報告、1篇實務論壇及1篇專題報導,主題包含國內文化資產信託業務執行現況與建議、3D建模技術對室外文物保存記錄的應用、臺灣在世界記憶國家名錄推動計畫執行概況,以及「2019國際文化資產講座」活動報導與展望,可為文化資產保存提供多元參考。
〈臺灣當前推動文化資產信託業務的幾點芻議〉一文旨在釐清文化資產信託的本質與方法,探討文化資產組織在信託事務上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以及以「信託」作為文化資產管理維護工具對於文資保存與永續發展的影響。作者以臺灣和英國的實務案例進行比較,除探討英國文化資產信託業務的核心價值外,並提出臺灣現行法令與觀念下文化資產信託之執行困難與建議。文中指出民間組織雖可在文化資產管理維護擔當要角,然臺灣社會對於民間文化資產組織的接受度遠不及英國,因此唯有創造文化資產經營管理人才的流動與經驗傳承,讓文化資產管理維護的目標從搶救或追求指定文資身分的階段,進階到獲得法定文資身分之後的永續發展階段,並且在信託法及其相關法令的監督與稅賦優惠制度上正視文化資產的實務需求,才能讓臺灣有形文化資產的管理維護達到以文化資產價值為主體的模式。
〈3D數位建模應用於室外文物保存紀錄之研究-以鳳山縣舊城北門門神為例〉一文將3D技術運用於室外文物掃描,分析作業環境及光源等現場條件對於模型建構之影響,本研究以數種掃描儀分別對鳳山縣舊城北門泥塑門神進行3D掃描,結果發現不同建模技術所建構之模型尺寸無太大差異,但3D模型外觀色彩受環境光源影響甚大。
〈臺灣世界記憶國家名錄推動計畫及其執行概況〉係作者於任職單位內對於其承辦業務「臺灣世界記憶國家名錄推動計畫」之階段性成果及後續策略所進行的整理及探討。此計畫自2016年開始執行,迄今已成功登錄9個國家名錄項目,文中指出未來除應從制度面和法制面著手讓此計畫更臻完善外,並且要鼓勵國內文資保管機關、民間團體甚至個人參與提報,以落實世界記憶精神與臺灣文獻保存之理念。
〈2019國際文化資產講座-促進共享、提升認知與落實培力〉主要針對本年度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的國際文化資產講座中,來自澳洲、韓國、日本、美國、印度等多國學者對於「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與管理維護的國際案例」、「文化資產保存區規劃與文化資產教育的國際經驗」、「保存與管理水下文化資產的國際趨勢」、「近現代建築遺產保存的實踐」與「國際文化資產的防災守護與災害管理體系」等五項會議主題的發言內容和現場討論進行報導紀錄,據以對應當前國內外文化資產發展趨勢,進而歸納出跨域整合、觀念認知、地方培力等三項推進文化資產保存永續的關鍵。
〈臺灣當前推動文化資產信託業務的幾點芻議〉一文旨在釐清文化資產信託的本質與方法,探討文化資產組織在信託事務上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以及以「信託」作為文化資產管理維護工具對於文資保存與永續發展的影響。作者以臺灣和英國的實務案例進行比較,除探討英國文化資產信託業務的核心價值外,並提出臺灣現行法令與觀念下文化資產信託之執行困難與建議。文中指出民間組織雖可在文化資產管理維護擔當要角,然臺灣社會對於民間文化資產組織的接受度遠不及英國,因此唯有創造文化資產經營管理人才的流動與經驗傳承,讓文化資產管理維護的目標從搶救或追求指定文資身分的階段,進階到獲得法定文資身分之後的永續發展階段,並且在信託法及其相關法令的監督與稅賦優惠制度上正視文化資產的實務需求,才能讓臺灣有形文化資產的管理維護達到以文化資產價值為主體的模式。
〈3D數位建模應用於室外文物保存紀錄之研究-以鳳山縣舊城北門門神為例〉一文將3D技術運用於室外文物掃描,分析作業環境及光源等現場條件對於模型建構之影響,本研究以數種掃描儀分別對鳳山縣舊城北門泥塑門神進行3D掃描,結果發現不同建模技術所建構之模型尺寸無太大差異,但3D模型外觀色彩受環境光源影響甚大。
〈臺灣世界記憶國家名錄推動計畫及其執行概況〉係作者於任職單位內對於其承辦業務「臺灣世界記憶國家名錄推動計畫」之階段性成果及後續策略所進行的整理及探討。此計畫自2016年開始執行,迄今已成功登錄9個國家名錄項目,文中指出未來除應從制度面和法制面著手讓此計畫更臻完善外,並且要鼓勵國內文資保管機關、民間團體甚至個人參與提報,以落實世界記憶精神與臺灣文獻保存之理念。
〈2019國際文化資產講座-促進共享、提升認知與落實培力〉主要針對本年度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的國際文化資產講座中,來自澳洲、韓國、日本、美國、印度等多國學者對於「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與管理維護的國際案例」、「文化資產保存區規劃與文化資產教育的國際經驗」、「保存與管理水下文化資產的國際趨勢」、「近現代建築遺產保存的實踐」與「國際文化資產的防災守護與災害管理體系」等五項會議主題的發言內容和現場討論進行報導紀錄,據以對應當前國內外文化資產發展趨勢,進而歸納出跨域整合、觀念認知、地方培力等三項推進文化資產保存永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