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又有一本帶著孩子登山健行的書籍問世,讓不少親子家庭躍躍欲試,這幾年隨著社交媒體愈發深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家長樂於將親子上山下海的每一段旅程分享在平臺上,從路線指南、行前準備到事後回饋,無論新手或老鳥都能在他人的分享中獲得新的知識或體會。但我們為什麼要帶孩子走入自然?
過去有多項研究指出,親近自然能提升免疫力、減少引發過敏、增加幸福感等,但從這一期三組親子家庭的訪談中,我們可以看到,離開了資源、協助都唾手可得的現代化生活環境,孩子在偌大的自然環境中最能感受到「自己」,自己的呼吸、腳步;自己的觀察、樂趣;甚至是感受到危機。不但認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感受到自己必須對行為負起責任。
不過,感受自我並非只是孩子們的課題,其實也是大人終身學習的目標。只有瞭解到個體的差異及多樣性,尊重與包容才能真正實踐。臺灣的國家公園囊括了臺灣最具特色的自然與人文風景,也建制了適合各年齡層使用的軟硬體設備,歡迎大手牽小手走進國家公園,在自然的壯闊多變及人文的時光積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另一方面,《濕地保育法》於2015年三讀通過,因此從本期開始,《國家公園季刊》將納入臺灣重要濕地的介紹,在各季封面故事中,將帶領讀者一窺各濕地的主管單位如何與當地民眾及遊客共同守護濕地,搭起人與環境的橋樑。
過去有多項研究指出,親近自然能提升免疫力、減少引發過敏、增加幸福感等,但從這一期三組親子家庭的訪談中,我們可以看到,離開了資源、協助都唾手可得的現代化生活環境,孩子在偌大的自然環境中最能感受到「自己」,自己的呼吸、腳步;自己的觀察、樂趣;甚至是感受到危機。不但認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感受到自己必須對行為負起責任。
不過,感受自我並非只是孩子們的課題,其實也是大人終身學習的目標。只有瞭解到個體的差異及多樣性,尊重與包容才能真正實踐。臺灣的國家公園囊括了臺灣最具特色的自然與人文風景,也建制了適合各年齡層使用的軟硬體設備,歡迎大手牽小手走進國家公園,在自然的壯闊多變及人文的時光積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另一方面,《濕地保育法》於2015年三讀通過,因此從本期開始,《國家公園季刊》將納入臺灣重要濕地的介紹,在各季封面故事中,將帶領讀者一窺各濕地的主管單位如何與當地民眾及遊客共同守護濕地,搭起人與環境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