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與世俗在中世紀是衝突而無法並存的,中世紀藝術著重天堂的神聖境界,絕少涉及俗世。到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藝術家把畫筆從天上轉向人間。然而有些藝術家在越來越往俗化走去的時代,努力尋找屬於他們自己時代的神聖與崇高,以慰藉人生,帶來希望。
好評推薦:
「本書將『日光之上的神』拉進日光之下的塵世,深扣那份被安放在世人心中的永恆,讓藝術作品無聲地訴說出神、人間既近又遠的拉扯及等待。於是,那份面對他人的順應掙扎、面對自我的懷疑失落,以及仰望神的堅持盼望,成了出自深層生命的共鳴餘音,得以與不同世代的觀者持續對話、啟發與激勵。」
──于禮本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系主任
「本書作者以貼近人心的筆調,為讀者述說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之間,從義大利、德意志地區、低地國、西班牙等地之中,許多著名畫作的文化特質,以及當中與基督信仰相互對應的關聯。而面對一些過去流傳下來的藝術家傳奇故事,作者以一種對應生命的路徑,讓我們再思藝術存在的價值。」
──羅頌恩 東海大學美術系講師/基督教藝術工作者
好評推薦:
「本書將『日光之上的神』拉進日光之下的塵世,深扣那份被安放在世人心中的永恆,讓藝術作品無聲地訴說出神、人間既近又遠的拉扯及等待。於是,那份面對他人的順應掙扎、面對自我的懷疑失落,以及仰望神的堅持盼望,成了出自深層生命的共鳴餘音,得以與不同世代的觀者持續對話、啟發與激勵。」
──于禮本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系主任
「本書作者以貼近人心的筆調,為讀者述說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之間,從義大利、德意志地區、低地國、西班牙等地之中,許多著名畫作的文化特質,以及當中與基督信仰相互對應的關聯。而面對一些過去流傳下來的藝術家傳奇故事,作者以一種對應生命的路徑,讓我們再思藝術存在的價值。」
──羅頌恩 東海大學美術系講師/基督教藝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