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的藏傳佛法道次第修行之法王,是達賴喇嘛。
藏傳佛法的道次第之本源,是阿底峽尊者寫的《菩提道炬論》。
讓法王用這本書,點亮我們成佛之道上的那盞燈⋯⋯
本書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於二〇一二年在北印度達蘭薩拉的大乘法苑,向華人請法團的求法者講授對《菩提道炬論》的解釋。
阿底峽尊者的大作《菩提道炬論》原本是針對阿里王菩提光,就當時佛法現況所提出的「七問」之答覆,凸顯了當時流行的佛法,讓隨學者抉擇價值觀時所出現的矛盾:
.如何才能真正進入佛法中?
.如何才能解脫?
.方便與智慧,一定缺一不可嗎?
.受菩薩戒時,一定要先有別解脫戒嗎?
.未得金剛阿闍黎之灌頂,可否講解密法?
.梵行者可否受無上密的第二與第三層次的灌頂?
.未得灌頂前,是否可以修持密法?
正因為此七問如此重要,所以尊者的答覆也就切入修行次第的重點,使這本著作不單單是一個「問答集」,而起匡扶性的重要作用。
阿底峽尊者是藏傳佛法後弘期時代的泰斗,他所重視的三士道修行次第,不但校正了當時藏傳佛法體系的良莠不齊的現實,更深刻的影響了藏傳佛法、讓其「重視次第」的美譽,直到今天還能獨樹一格於全世界。
藏傳佛法的道次第之本源,是阿底峽尊者寫的《菩提道炬論》。
讓法王用這本書,點亮我們成佛之道上的那盞燈⋯⋯
本書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於二〇一二年在北印度達蘭薩拉的大乘法苑,向華人請法團的求法者講授對《菩提道炬論》的解釋。
阿底峽尊者的大作《菩提道炬論》原本是針對阿里王菩提光,就當時佛法現況所提出的「七問」之答覆,凸顯了當時流行的佛法,讓隨學者抉擇價值觀時所出現的矛盾:
.如何才能真正進入佛法中?
.如何才能解脫?
.方便與智慧,一定缺一不可嗎?
.受菩薩戒時,一定要先有別解脫戒嗎?
.未得金剛阿闍黎之灌頂,可否講解密法?
.梵行者可否受無上密的第二與第三層次的灌頂?
.未得灌頂前,是否可以修持密法?
正因為此七問如此重要,所以尊者的答覆也就切入修行次第的重點,使這本著作不單單是一個「問答集」,而起匡扶性的重要作用。
阿底峽尊者是藏傳佛法後弘期時代的泰斗,他所重視的三士道修行次第,不但校正了當時藏傳佛法體系的良莠不齊的現實,更深刻的影響了藏傳佛法、讓其「重視次第」的美譽,直到今天還能獨樹一格於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