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囚徒與2個香港人的越獄 | 拾書所

18個囚徒與2個香港人的越獄

$ 342 元 原價 380
維基百科以「中國的索忍尼辛」來比擬廖亦武。知名作家大衛·艾克曼(David Aikman)則說:第一個使用和索忍尼辛在古拉格群島中一樣精準的數據來描述中國大陸監獄和虐待情況的第一作家。

繼《六四.我的證詞》、《子彈鴉片》,「中國古拉格三部曲」最終曲,終於問世。壓卷作,(逃港聖經),塵世首現。

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稱此新作:文學性直通卡夫卡創世鉅作《審判》。

人性最深的試煉,尋找生命的出口

廖亦武對西方讀者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對中國古拉格(勞改營)的描寫,還有人類主體對抗吃人社會主體制的宣示。――戴勒維.克勞森(Detlev Claussen)

這是對中國監獄系統的全面調查,其範圍與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相當,.作者花了二十年時間記錄了這些令人痛苦的敘述。這本書始於廖亦武的無能和暴力的經歷,包括兩次瘋狂的謀殺企圖和渴望性釋放的被強姦貓和豬的囚犯,用廖亦武的話來說,他是他自己的醫生,寫作為他提供了一個漸進戒毒的過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每個人都患有極權主義暴政造成的「監獄病」。
本書開篇和結束,是兩個從中國大陸越獄到香港的故事,分別發生在文革前後,極其驚險刺激。相比好萊塢電影《刺激1995》(Shawshank redemption),毫不遜色。12個囚徒用一根偷運入獄的棺材釘,一點點掏穿廣州監獄的厚牆,並選擇在龍捲風天氣,魚貫鑽出,再搭人梯,翻過第二道高牆,然後在追捕下逃進深山,11個人死了,唯一剩下的故事主角,在邊境地帶第二次被抓,又鬼使神差脫逃,最後投入巨浪咆哮的大海,游了11個小時41公里,從香港上岸――這是第一個關於自由的「勵志」故事;最後一個故事主角,則懷揣偷渡者們「集體創作」的《逃亡香港聖經》,千難萬險,也抵達香港,兩人都被港英政府接納和善待,令人不禁想到香港的今日,如果淪陷於共產黨之手,香港和中國人民都無路可逃……。――文學經紀人彼得.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的英文出版報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