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揭露鮮為人知的蒙古族文革受難,白紙黑字的史料檔案,當局逃無可逃、避無可避!
★面對堪比種族屠殺的暴行「內人黨肅清事件」,正視中國少數民族治理問題!
★收錄總指揮滕海清將軍在事件期間的各種演講、發言,從史料窺見文革時期中共當局對民族自治的態度!序
【序言】──楊海英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共產黨在內蒙古自治區發動了大規模種族屠殺(genocide)。經中國政府操作過後的公開數據呈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即漢民族)總共逮捕了346,000人,殺害27,900人,致殘120,000人。親自在內蒙古各地做過社會調查的歐美文化人類學家們則認為被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屠殺的蒙古人受害者總數達10萬人。筆者曾經在日本編輯出版了兩本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為「文革」)被害者報告書,通過用社會學抽樣調查方法探討呼倫貝爾盟和基層人民公社的被害者情況,得出的結論與歐美文化人類學家的結論相同。這些數據裡並不包括「遲到的死亡」,亦即致殘者120,000人的命運。蒙古人的民族集體記憶是:「文革就是一場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合謀屠殺蒙古人的政治運動」。
直接在現場指揮大屠殺蒙古人的中共高層領導是滕海清將軍。滕海清,1909年3月2日出生於中國南部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幼時上私塾讀過《三字經》等,略通文字。1930年8月,21歲的滕海清參加了中共紅軍獨立團,以後編入紅四軍。中共執政后,1950年11月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兩年後又成為該校教員。1961年,赴北京軍區任副司令員。
內蒙古自治區受到來自北京文革衝擊影響,造反派和政府系統保守派激烈對立時,中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於1967年4月13日深夜命滕海清奔赴內蒙古收拾混亂局面。滕海清在4月18日空降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同時,屬北京軍區之第69軍28師亦入駐內蒙古自治區。軍事進駐的理由是:「蒙古人已經叛亂」。可見,中共從一開始就把蒙古人當作政治敵人;而蒙古人對此一無所知。
滕海清有過一段與造反派的「蜜月」。他通過打壓蒙古人領袖烏蘭夫等菁英階層和獲取造反派支持的手段成功掌握了內蒙古局勢。因為在整肅打擊蒙古人「資產階級當權派」一點上,滕海清和造反派等中國人(即漢民族)利益一致。中國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剛剛從長城以南逃難來到蒙古人自古生息的草原上的殖民者,相反,他們堅信自己是高人一等的解放者和「文明的傳播者」。中國人以農耕為上,視遊牧業為落後,從而更敵視遊牧民族蒙古人。所以,滕海清和殖民內蒙古的中國人都想利用文革運動改造同化「落後」的蒙古人,全面奪權,建立中國人「當家作主」的內蒙古自治區。有了造反派的支持,滕海清在1967年11月1日坐上了新成立的內蒙古革命委員會主人的交椅。
在中國人全面掌控內蒙古的政治權利後的1968年1月6日至18日間,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召開了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滕海清在會議上做了長篇講話,決定正式開始屠殺蒙古人的「三股勢力」。滕海清的「作戰計劃」得到了「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和毛澤東夫人江青的大力支持。中共情報機關頭目康生指示滕海清「蒙古族的壞人,要由蒙古人自己抓」。到1968年5月時,滕海清又提出「挖出烏蘭夫的社會基礎」,「敢於拼刺刀,要刺刀見紅」,直接號召對全體蒙古人社會動用暴力。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認為「叛亂」了的蒙古人應該有組織。1968年7月20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正式認定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為「非法反革命組織」,有「民族分裂」的前科。於是,早在1947年5月既已被中共強迫解散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原成員和普通蒙古人皆被打成「內人黨員」,並命令在短期內登錄自首。從此,中國政府在自治區佈下天羅地網,號召殖民內蒙的中國人起來「從蒙古人手中奪權」,同時從鄰近的河北省和陝西,山西等地區動員「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大批移居內蒙古。外來的中國人在政府支持和解放軍保護下,屠殺草原上的蒙古人,搶奪原住蒙古人的土地並改造為農田。這一切,都是在滕海清將軍的直接指揮下進行。
1969年4月1日起,中共召開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毛澤東認為,「內蒙古的清理階級隊伍的運動已經擴大化」。毛只是講從中共體制內「清理」蒙古人的運動「擴大化」,他並不認為運動本身錯誤。在內蒙古的滕海清,因為其獨斷行為觸動了造反派利益,於是又引發了解放軍和造反派的對立。1969年7月底,中共決定肢解內蒙古自治區。把東部呼倫貝爾盟和哲里木盟及昭烏達盟分別割讓給東三省;西部阿拉善盟割讓予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從而又完全恢復了歷史上中國王朝善用的對異族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翌年11月,滕海清將軍離開了他熱愛的革命委員會主任一職。1975年10月1日,中共任名其為山東省濟南軍區副司令員,至1987年退休。
滕海清將軍自始至終認為自己「打擊蒙古人民族分裂集團」有功。因此,他拒絕在大量屠殺蒙古人一事上承擔責任。蒙古人則堅決要求把滕海清送上法庭一邊,審判中國政府所犯下的人道主義罪行。至晚到1981年8月1日,蒙古人知識分子和政治菁英代表整個民族和內蒙古自治區向中共司法機關「提出追究滕海清法律責任,並詳細陳述了理由」。然而,中共中央「念其在長期戰爭中,出生入死,為人民流血奮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所以還從寬,不擬追究刑事責任」。就這樣,滕海清「為中國人民流血奮鬥」的功績大過了他屠殺蒙古人的罪惡,最終無罪釋放。1997年10月26日,滕海清在北京一家專供中共高幹利用的「301醫院」死去。
滕海清是文革期間大量屠殺蒙古人的象徵性人物,他的存在和中共暴力性民族政策聯繫在一起,也是中國人根深柢固的歧視少數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結果。本書收錄了滕海清在內蒙古執政時期的講話和文革後期圍繞他的一些文獻,亦即是否追究滕海清屠殺蒙古人政治罪行的論爭。
中共高級幹部的講話帶有特殊意義。在一個沒有法制的專制政權之下,領導人物的講話就是法律而帶有生殺予奪職權。講話往往以「意見」,「批示」和「指示」等形式出現,實際上代表政府意志,具有不可抗拒的性質。
全部文獻曾經在日文版的『モンゴル人ジェノサイドに関する基礎資料1 ―滕海清将軍の講話を中心に』(風響社、2009年)中以影印的方式出版。本次中文版屬影印版文獻的重新輸入。讀者如果願意探討文革期間的印刷文化,即排版和蠟紙刻印的獨特氛圍的話,希望直接閱讀日文版。在此次重新電子輸入時,文革期間專用的簡體字和繁體字一律統一為現行繁體字。除明顯的錯別字以外,未作任何改動。書籍簡介
「蒙古人已經叛亂!」
1967年4月18日,滕海清奉中共總理周恩來之命,藉此軍事進駐內蒙古自治區,並受康生「蒙古族的壞人,要由蒙古人自己抓」的指示,打著「敢於拼刺刀,要刺刀見紅」的口號,於1968年公然號召「從蒙古人手中奪權」,對蒙古人動用暴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興起民族自決風潮,追求蒙古族民族解放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簡稱「內人黨」)相應於張家口成立。中日戰爭期間黨一度潛入地下,戰爭結束後恢復活動,但旋即於1947年再度解散,部分黨員陸續加入中國共產黨。不料,1966年中共發起文化大革命,也在草原上掀起腥風血雨的「挖內人黨」政治運動,追究內蒙古被日本殖民的歷史,指其「通敵」、「蒙奸」,又稱其追求民族解放是鼓吹「民族分裂」。
1968年,中共正式認定「内人黨」為「非法反革命組織」以後,以滕海清為首的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打著「打擊民族分裂」、「階級鬥爭」的旗號,發動「內人黨肅清事件」,將早已被中共強迫解散的内人黨員和普通的蒙古人都打成「内人黨員」,並大規模抓捕與迫害蒙古菁英,將其打為「蘇修」(蘇聯修正主義分子)、「蒙修」(與外蒙古接觸的通敵者)、「日特」(為日本蒐集情報的特務)等「罪人」,尤其針對蒙古領袖烏蘭夫的支持者進行「挖肅」:「挖烏蘭夫黑線,肅烏蘭夫流毒」。當時約150萬的內蒙人口中,就有34萬人遭到逮捕,超過2萬人死亡,幾近種族屠殺與文化滅絕,堪比蘇俄對波蘭的卡廷屠殺、波布統治下的紅色高棉。
1969年3月起,受到迫害的內蒙古人民帶著種種狀告信、申訴書以及親人遺物、刑具等物品,集結上訪北京要狀告中央。此時適逢「九大」(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夕,毛澤東決定將文革降溫,好讓「九大」可以順利召開。在內蒙古人民上訪的壓力下,中共中央發布了「五二二指示」,要求對被誤傷的好人予以平反。內蒙古的風向一夜轉變。滕海清成了眾矢之的,多次在整肅大會上受到批鬥,直面倖存者及被害者遺族的血淚控訴。
直到中共將內蒙古東部割讓給東三省,西部割讓給甘肅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恢復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整起事件方告平靜;滕海清亦於1975年調至山東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76年文革結束,「內人黨事件」雖受到平反定性為歷史錯案,但滕海清終其一生卻不曾受到任何刑事處分,於1997年病逝。
本書集中收錄滕海清在内蒙古執政時期的講話和文革後期的相關文獻,書分三冊,據史料重新繕打排版;中冊內容收錄1968年3月至12月,「內人黨事件」「挖肅」行動的進一步鞏固期。
「內蒙古文革檔案」全系列共五書,另有《有關内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政府文件和領導講話》(二冊)、《挖内蒙古人民革命黨歷史證據和社會動員》(二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被害者報告書》(乙冊)、《内蒙古軍區被害者和加害者紀錄》(乙冊)。
★揭露鮮為人知的蒙古族文革受難,白紙黑字的史料檔案,當局逃無可逃、避無可避!
★面對堪比種族屠殺的暴行「內人黨肅清事件」,正視中國少數民族治理問題!
★收錄總指揮滕海清將軍在事件期間的各種演講、發言,從史料窺見文革時期中共當局對民族自治的態度!序
【序言】──楊海英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共產黨在內蒙古自治區發動了大規模種族屠殺(genocide)。經中國政府操作過後的公開數據呈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即漢民族)總共逮捕了346,000人,殺害27,900人,致殘120,000人。親自在內蒙古各地做過社會調查的歐美文化人類學家們則認為被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屠殺的蒙古人受害者總數達10萬人。筆者曾經在日本編輯出版了兩本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為「文革」)被害者報告書,通過用社會學抽樣調查方法探討呼倫貝爾盟和基層人民公社的被害者情況,得出的結論與歐美文化人類學家的結論相同。這些數據裡並不包括「遲到的死亡」,亦即致殘者120,000人的命運。蒙古人的民族集體記憶是:「文革就是一場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合謀屠殺蒙古人的政治運動」。
直接在現場指揮大屠殺蒙古人的中共高層領導是滕海清將軍。滕海清,1909年3月2日出生於中國南部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幼時上私塾讀過《三字經》等,略通文字。1930年8月,21歲的滕海清參加了中共紅軍獨立團,以後編入紅四軍。中共執政后,1950年11月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兩年後又成為該校教員。1961年,赴北京軍區任副司令員。
內蒙古自治區受到來自北京文革衝擊影響,造反派和政府系統保守派激烈對立時,中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於1967年4月13日深夜命滕海清奔赴內蒙古收拾混亂局面。滕海清在4月18日空降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同時,屬北京軍區之第69軍28師亦入駐內蒙古自治區。軍事進駐的理由是:「蒙古人已經叛亂」。可見,中共從一開始就把蒙古人當作政治敵人;而蒙古人對此一無所知。
滕海清有過一段與造反派的「蜜月」。他通過打壓蒙古人領袖烏蘭夫等菁英階層和獲取造反派支持的手段成功掌握了內蒙古局勢。因為在整肅打擊蒙古人「資產階級當權派」一點上,滕海清和造反派等中國人(即漢民族)利益一致。中國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剛剛從長城以南逃難來到蒙古人自古生息的草原上的殖民者,相反,他們堅信自己是高人一等的解放者和「文明的傳播者」。中國人以農耕為上,視遊牧業為落後,從而更敵視遊牧民族蒙古人。所以,滕海清和殖民內蒙古的中國人都想利用文革運動改造同化「落後」的蒙古人,全面奪權,建立中國人「當家作主」的內蒙古自治區。有了造反派的支持,滕海清在1967年11月1日坐上了新成立的內蒙古革命委員會主人的交椅。
在中國人全面掌控內蒙古的政治權利後的1968年1月6日至18日間,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召開了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滕海清在會議上做了長篇講話,決定正式開始屠殺蒙古人的「三股勢力」。滕海清的「作戰計劃」得到了「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和毛澤東夫人江青的大力支持。中共情報機關頭目康生指示滕海清「蒙古族的壞人,要由蒙古人自己抓」。到1968年5月時,滕海清又提出「挖出烏蘭夫的社會基礎」,「敢於拼刺刀,要刺刀見紅」,直接號召對全體蒙古人社會動用暴力。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認為「叛亂」了的蒙古人應該有組織。1968年7月20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正式認定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為「非法反革命組織」,有「民族分裂」的前科。於是,早在1947年5月既已被中共強迫解散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原成員和普通蒙古人皆被打成「內人黨員」,並命令在短期內登錄自首。從此,中國政府在自治區佈下天羅地網,號召殖民內蒙的中國人起來「從蒙古人手中奪權」,同時從鄰近的河北省和陝西,山西等地區動員「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大批移居內蒙古。外來的中國人在政府支持和解放軍保護下,屠殺草原上的蒙古人,搶奪原住蒙古人的土地並改造為農田。這一切,都是在滕海清將軍的直接指揮下進行。
1969年4月1日起,中共召開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毛澤東認為,「內蒙古的清理階級隊伍的運動已經擴大化」。毛只是講從中共體制內「清理」蒙古人的運動「擴大化」,他並不認為運動本身錯誤。在內蒙古的滕海清,因為其獨斷行為觸動了造反派利益,於是又引發了解放軍和造反派的對立。1969年7月底,中共決定肢解內蒙古自治區。把東部呼倫貝爾盟和哲里木盟及昭烏達盟分別割讓給東三省;西部阿拉善盟割讓予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從而又完全恢復了歷史上中國王朝善用的對異族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翌年11月,滕海清將軍離開了他熱愛的革命委員會主任一職。1975年10月1日,中共任名其為山東省濟南軍區副司令員,至1987年退休。
滕海清將軍自始至終認為自己「打擊蒙古人民族分裂集團」有功。因此,他拒絕在大量屠殺蒙古人一事上承擔責任。蒙古人則堅決要求把滕海清送上法庭一邊,審判中國政府所犯下的人道主義罪行。至晚到1981年8月1日,蒙古人知識分子和政治菁英代表整個民族和內蒙古自治區向中共司法機關「提出追究滕海清法律責任,並詳細陳述了理由」。然而,中共中央「念其在長期戰爭中,出生入死,為人民流血奮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所以還從寬,不擬追究刑事責任」。就這樣,滕海清「為中國人民流血奮鬥」的功績大過了他屠殺蒙古人的罪惡,最終無罪釋放。1997年10月26日,滕海清在北京一家專供中共高幹利用的「301醫院」死去。
滕海清是文革期間大量屠殺蒙古人的象徵性人物,他的存在和中共暴力性民族政策聯繫在一起,也是中國人根深柢固的歧視少數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結果。本書收錄了滕海清在內蒙古執政時期的講話和文革後期圍繞他的一些文獻,亦即是否追究滕海清屠殺蒙古人政治罪行的論爭。
中共高級幹部的講話帶有特殊意義。在一個沒有法制的專制政權之下,領導人物的講話就是法律而帶有生殺予奪職權。講話往往以「意見」,「批示」和「指示」等形式出現,實際上代表政府意志,具有不可抗拒的性質。
全部文獻曾經在日文版的『モンゴル人ジェノサイドに関する基礎資料1 ―滕海清将軍の講話を中心に』(風響社、2009年)中以影印的方式出版。本次中文版屬影印版文獻的重新輸入。讀者如果願意探討文革期間的印刷文化,即排版和蠟紙刻印的獨特氛圍的話,希望直接閱讀日文版。在此次重新電子輸入時,文革期間專用的簡體字和繁體字一律統一為現行繁體字。除明顯的錯別字以外,未作任何改動。書籍簡介
「蒙古人已經叛亂!」
1967年4月18日,滕海清奉中共總理周恩來之命,藉此軍事進駐內蒙古自治區,並受康生「蒙古族的壞人,要由蒙古人自己抓」的指示,打著「敢於拼刺刀,要刺刀見紅」的口號,於1968年公然號召「從蒙古人手中奪權」,對蒙古人動用暴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興起民族自決風潮,追求蒙古族民族解放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簡稱「內人黨」)相應於張家口成立。中日戰爭期間黨一度潛入地下,戰爭結束後恢復活動,但旋即於1947年再度解散,部分黨員陸續加入中國共產黨。不料,1966年中共發起文化大革命,也在草原上掀起腥風血雨的「挖內人黨」政治運動,追究內蒙古被日本殖民的歷史,指其「通敵」、「蒙奸」,又稱其追求民族解放是鼓吹「民族分裂」。
1968年,中共正式認定「内人黨」為「非法反革命組織」以後,以滕海清為首的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打著「打擊民族分裂」、「階級鬥爭」的旗號,發動「內人黨肅清事件」,將早已被中共強迫解散的内人黨員和普通的蒙古人都打成「内人黨員」,並大規模抓捕與迫害蒙古菁英,將其打為「蘇修」(蘇聯修正主義分子)、「蒙修」(與外蒙古接觸的通敵者)、「日特」(為日本蒐集情報的特務)等「罪人」,尤其針對蒙古領袖烏蘭夫的支持者進行「挖肅」:「挖烏蘭夫黑線,肅烏蘭夫流毒」。當時約150萬的內蒙人口中,就有34萬人遭到逮捕,超過2萬人死亡,幾近種族屠殺與文化滅絕,堪比蘇俄對波蘭的卡廷屠殺、波布統治下的紅色高棉。
1969年3月起,受到迫害的內蒙古人民帶著種種狀告信、申訴書以及親人遺物、刑具等物品,集結上訪北京要狀告中央。此時適逢「九大」(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夕,毛澤東決定將文革降溫,好讓「九大」可以順利召開。在內蒙古人民上訪的壓力下,中共中央發布了「五二二指示」,要求對被誤傷的好人予以平反。內蒙古的風向一夜轉變。滕海清成了眾矢之的,多次在整肅大會上受到批鬥,直面倖存者及被害者遺族的血淚控訴。
直到中共將內蒙古東部割讓給東三省,西部割讓給甘肅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恢復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整起事件方告平靜;滕海清亦於1975年調至山東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76年文革結束,「內人黨事件」雖受到平反定性為歷史錯案,但滕海清終其一生卻不曾受到任何刑事處分,於1997年病逝。
本書集中收錄滕海清在内蒙古執政時期的講話和文革後期的相關文獻,書分三冊,據史料重新繕打排版;中冊內容收錄1968年3月至12月,「內人黨事件」「挖肅」行動的進一步鞏固期。
「內蒙古文革檔案」全系列共五書,另有《有關内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政府文件和領導講話》(二冊)、《挖内蒙古人民革命黨歷史證據和社會動員》(二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被害者報告書》(乙冊)、《内蒙古軍區被害者和加害者紀錄》(乙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