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度臺北、桃園、嘉義、臺南及屏東地區地層下陷監測及分析 | 拾書所

106年度臺北、桃園、嘉義、臺南及屏東地區地層下陷監測及分析

$ 1,020 元 原價 1,200
本計畫今年度於臺北、桃園、嘉義與屏東的工作項目已執行完成,茲將相關成果說明如下:
(1) 地層下陷區水準網檢測與分析
完成臺北、桃園、嘉義、臺南及屏東等地區之水準檢測,總計今年度水準測量規劃總里程數為1260公里,水準檢測成果說明如下:
(a) 民國106年臺北地區全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0.9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0.0平方公里,多數檢測點下陷速率約±1公分/年內,無顯著地表變化。
(b) 民國106年桃園地區全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0.4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0.0平方公里,近10年桃園地區並無顯著下陷,地表變形速率大都在±1公分以內,因此現階段桃園地區無顯著下陷之虞。
(c) 民國106年嘉義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3.2公分/年(位於六腳鄉與新港鄉),顯著下陷面積為7.0平方公里。民國105年嘉義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2.6公分/年(位於布袋鎮),東石鄉最大年下陷速率為2.3公分/年;由106年度水準檢測結果顯示,嘉義地區的最大年下陷速率與顯著下陷面積都比民國105年略微增加(由0.0平方公里增加至7.0平方公里)。
(d) 臺南地區民國103~106年之平均下陷速率皆低於3公分/年;惟有在北門區、學甲區與安南區有部分區域下陷速率超過1公分/年,其餘點位下陷速率多小於1公分/年;全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2.1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0.0平方公里。
(e) 民國106年屏東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3.8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4.9平方公里;水準檢測成果顯示,民國106年屏東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與顯著下陷面積均較105年監測成果略微增加,主要下陷位置發生在佳冬鄉。
(2) 地層下陷監測井與GPS固定站之維護與資料分析
(a) 本計畫共計維護宜蘭(1口)、桃園(1口)、嘉義(7口)、臺南(4口)、高雄(1口)及屏東(6口),共20口的地陷監測井,目前所有監測井功能正常,每月定期量測一次。
(b) 水利署所屬嘉義縣布袋國小、屏東縣林邊國中及頂寮安檢所GPS固定站,根據IGS觀測站統計資訊作為GPS資料品質分析允收標準,各站單日觀測數量皆高於20000筆、週波脫落指標介於0~5、MP1值及MP2介於0.1~0.5,訊號品質穩定接收中。
(3) 新建1站GPS固定站及1支100公尺深層水準樁
(a) 經水利署會勘同意後,新建GPS固定站與深層水準樁站址選定於嘉義縣六腳鄉灣內國小,GPS固定站與深層水準樁均已建置完成並於民國106年9月驗收合格。
(b) 截至今年度10月份,灣內國小GPS固定站單日觀測數量皆高於43000筆、週波脫落數/觀測量數比值約0~2、MP1值及MP2約0.1~0.3公尺,訊號品質穩定接收中;灣內國小深層水準樁之遠端傳輸、資料擷取及數據儲存等功能皆正常運作中。
(4) 新建1口200公尺地層下陷監測井
(a) 經水利署會勘同意後,新建地層下陷監測井站址選定於屏東縣佳冬鄉頂寮安檢所,地層下陷監測井業已建置完成並於民國106年9月驗收合格。
(b) 本計畫於民國106年9月至11月期間,每半個月量測一次監測井,經成果顯示監測井功能正常,同時針對該監測井進行不確定度評估,經量測資料顯示,該監測井的量測精度為±0.064公分。
(5) 地層下陷區之資料整合分析
(a) 宜蘭縣壯圍地區之地層壓縮行為仍持續發生,但由民國98年至106年,其累計壓縮量僅4.4公分,且長、短期平均壓縮速率均小於1公分/年以下,顯示現階段此區域無顯著下陷之虞。
(b) 民國99~106年桃園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0.4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0.0平方公里。套疊民國95至99年與99至106年平均下陷速率圖顯示,近10年桃園地區並無顯著下陷,地表變化速率大都在±1公分以內,因此現階段桃園地區無顯著下陷之虞。
(c) 由桃園市觀音區樹林國小地陷監測井資料顯示,桃園地區長期之地層變化情形呈現回彈狀態,由民國93年累計至106年之回彈量達0.5公分,且長期與短期平均壓縮變形速率均小於1公分/年以下,顯示該地區地層壓縮行為不明顯;由地下水位與其對應之壓縮量關係分析顯示,目前地層壓縮行為與地下水位變化無顯著相關性。
(d) 民國106年嘉義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3.2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7.0平方公里;由水準檢測結果顯示,民國106年嘉義地區的最大年下陷速率與顯著下陷面積都比民國105年略微增加,主要下陷位置發生在六腳鄉與新港鄉。
(e) 分析東石地區主要下陷點位(內部G056)歷線圖顯示,民國93年下陷最嚴重,年下陷速率達9.0公分/年,102~103年下陷速率減緩至小於1.0公分/年,至104年下陷速率又上升至4.0公分/年,105年下陷速率趨緩至2.3公分/年,106年下陷速率至0.9公分/年。
(f) 分析布袋地區主要下陷點位(嘉45)歷線圖顯示,民國93年下陷最嚴重,年下陷速率達6.6公分/年,99年~103年下陷速
率逐年趨緩,至104年下陷速率又增至4.4公分/年,105年下陷速率趨緩至0.9公分/年,106年下陷速率為1.2公分/年。
(g) 分析義竹地區主要下陷點位(水資嘉09)歷線圖顯示,民國93年下陷最嚴重,年下陷速率達5.5公分/年,99年~103年下陷速率逐年趨緩,至104年下陷速率又增至3.0公分/年,105年下陷速率趨緩至1.1公分/年,106年下陷速率為1.9公分/年。
(h) 分析朴子地區主要下陷點位(內部I042)歷線圖顯示,民國99~103年下陷速率逐年趨緩,至104年度下陷速率又上升至3.7公分/年,105年下陷速率趨緩至1.5公分/年,106年下陷速率為1.2公分/年。
(i) 分析新港與六腳地區主要下陷點位(BM28)歷線圖顯示,民國93年下陷最嚴重,年下陷速率達4.3公分/年,99年~102年下陷速率逐年趨緩,至104年下陷速率增至3.8公分/年,105年下陷速率雖減緩至0.4公分/年,但106年又上升至3.0公分/年。
(j) 嘉義地區之地層壓縮行為仍持續發生,近期又以濱海地區的網寮國小、布袋國小地陷監測井及鄰近高鐵的安和國小及蒜頭國小潭墘分校地陷監測井較為明顯,短期平均壓縮速率均大於1.5公分/年以上,未來需持續注意這些地區地層下陷情形的發展。
(k) 臺南地區民國103~106年的年平均下陷速率大多低於2公分/年,疊合過去之平均下陷速率成果,顯示臺南地區近五年之主要下陷區域分布在北門與學甲地區,最大下陷速率約在2~3公分/年之間,顯示臺南地區已無顯著下陷。。
(l) 分析北門與學甲地區主要下陷點位(內部X204與水利南12)歷線圖顯示,民國96~99年下陷速率逐漸增加,於民國100年後,下陷速率多呈現減緩的趨勢。
(m) 分析安南地區主要下陷點位(陸檢8686)歷線圖顯示,民國103~106年間,年下陷速率增加至2.0公分/年,經現地踏勘,該區域附近有大量開發與施工情形,因該地區過去為海埔地,研判可能為區域施工而造成下陷行為。
(n) 臺南地區之地層壓縮行為雖仍持續發生,但壓縮情況較其他地區和緩,其中以下營國小及學甲國中地陷監測井壓縮情況相對明顯,長期與短期平均壓縮速率約於1.0公分/年以上。
(o) 由高雄永安區鹽田分校地陷監測井資料顯示,此地區之地層壓縮行為不明顯,本區由民國92年至106年累計壓縮量僅4.4公分,故區域內地層壓縮行為與主要壓縮範圍並不顯著。
(p) 民國106年屏東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3.8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4.9平方公里,主要沉陷範圍集中在林邊溪出海口兩側的林邊鄉和佳冬鄉;由水準檢測結果顯示,今年度下陷速率與顯著下陷面積都較105年度有略微增加的現象,此現象應與106年度上半年雨情不佳有關。
(q) 分析林邊地區主要下陷點位(內部G127)歷線圖顯示,民國100年下陷最嚴重,年下陷速率達5.3公分/年,民國101~104年間,下陷速率大致呈逐年增加之趨勢,105年度因降雨量豐沛而減緩至2.2公分/年,但民國106年又增加為2.7公分/年。
(r) 分析佳冬地區主要下陷點位(內部G129)歷線圖顯示,民國100年下陷最嚴重,年下陷速率達4.6公分/年,民國101~104年間,下陷速率呈逐年增加之趨勢,105年度因降雨量豐
vii
沛而減緩至1.8公分/年,但民國106年又上升至2.6公分/年。
(s) 由屏東地區大庄與林邊國中地陷監測井資料顯示,年平均壓縮速率均大於1公分/年以上;此外,今年度前期之降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且地下水位洩降量亦較105年度大,因此區域內地層壓縮之行為較去年顯著。
綜觀今年度各區地層壓縮情況顯示,由於今年度降雨量較去年減少,大部分地區的地層壓縮行為較去年顯著,因此整體地層下陷趨勢有逐漸加劇的情況。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