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ICT產業白皮書(上)資訊硬體、消費性電子、智慧行動載具 | 拾書所

2020 ICT產業白皮書(上)資訊硬體、消費性電子、智慧行動載具

$ 11,400 元 原價 12,000
2019年底全球的總體經濟皆開始面臨罕見的COVID-19疫情,為了保障人民,各國相繼實施隔離、封鎖和廣泛的公共場所關閉,減緩病毒傳播。然而,上述政策對於經濟活動產生嚴重的衝擊,IMF即預估全球經濟成長將收縮3%,此幅度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加劇烈。
由於疫情變化劇烈,難以捉摸2020年的經濟預測趨勢,包含了防控措施範疇調整、供應鏈波動的影響、各國消費模式轉變、人群互動程度降低等,這將帶來多種風險因子而且交互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將不得不持續投入醫療支出,導致財務赤字表現。即使疫情結束,經濟復甦模型也有待商榷。
目前,受到疫情影響的發達經濟體,例如澳洲、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等皆實施了迅速且大規模的財政寬鬆刺激行動。此外,發展中經濟體,例如中國大陸、印尼、南非等也已開始提供或宣布將對受到嚴重影響的部門和工人提供直接或間接的財務支援。上述各項財政刺激方案確實能夠防止企業與消費者信心下滑,進而避免全球經濟陷入更深層的衰退。
疫情的關鍵點在於各國的合作,例如提供醫療體系薄弱的國家各種援助,藉此避免疫情捲土重來。雖然各國的經濟活動已進入成熟的全球化階段,疫情將導致人流急速停滯,進而衍生出許多經濟衝擊,即使針對疫苗或藥物開發樂觀,未來或將面臨與過往不同的經濟交流模式,同時此舉將帶來更多資訊產業的挑戰與機會。
由於各國皆已積極處理疫情,假設樂觀預期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防控措施可望逐步鬆綁,於此經濟活動恢復正常情景,全球經濟預計在2021年將因此增長5.8%。
台灣疫情相對其他國家控管得宜,然而國際機構IMF下修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至-4%,2021年則可望回升到3.5%。主要是有三大悲觀因素,第一,即使台灣政府計畫紓困從600億元增加至1,500億元,但紓困方案對經濟復甦幫助力道可能不強,疫情的影響還是高於紓困方案所帶來的功效。第二,台灣與中國大陸及美國經濟連動很深,由於IMF預估美國2020年經濟成長-5.9%,中國大陸也下修到1.2%,因此進而影響台灣表現。第三,IMF主要預估疫情短期內將無好轉趨勢,即使疫苗與相關藥品上市也對經濟助益有限。相較於2008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反彈,2021的復甦幅度將較為緩慢。因此悲觀看待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
另一方面,台灣主計總處預估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由2月的2.72%下修為2.37%,3月下旬再調為1.8%。此外,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估計,樂觀情況下台灣的經濟長率為1%;然而在悲觀的情況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2.5%。對於各機構預測台灣經濟的共識,都與全球疫情控制息息相關,在控制成效上一旦出現意料之外的衝擊,台灣的經濟成長幅度預估將會遭受連累而再度下修。
根據資策會MIC研究調查,2019年全球主要資訊硬體產業產值約達171,161百萬美元之規模,相較2018年172,652百萬美元微幅衰退0.9%。分析主要產業產值表現,桌上型電腦產業衰退2.6%至43,055百萬美元、筆記型電腦產業微幅衰退0.001%至71,966百萬美元、主機板產業衰退0.4%至4,621百萬美元、伺服器產業成長4.1%至51,519百萬美元。
觀察全球主要資訊硬體產值成長與衰退的各項因素,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皆遭受處理器的缺貨議題,持續影響下游品牌廠商的出貨,然而Win 10與Intel的新品效應也持續刺激市場需求表現,資料中心大廠也持續帶動伺服器市場規模,因此兩者交互影響下微幅衰退0.9%。
2019年關鍵國家的資訊硬體產業生產製造排名,台灣仍扮演舉足輕重的一環,例如2019年桌上型電腦相較2018年51.1%提升至53.1%、2019年筆記型電腦相較2018年78.7%提升至80.3%、2019年伺服器相較2018年35.4%提升至35.7%、2019年主機板相較2018年80.6%提升至81.2%。
觀察全球主要資訊硬體生產製造成長與衰退的各項因素,台灣桌上型電腦製造廠商競爭國家主要為美國及中國大陸。美系桌上型電腦廠商以Dell、HP等業者為代表,為維持各區域市場的產品彈性,少部分桌機在北美當地組裝生產。全球筆記型電腦產業之主要品牌與代工業者近三年無明顯變化,台灣業者以PC代工為大宗,近年市占率約可達80%。伺服器台廠長期累積的硬體設計能力獲得品牌商的青睞,同時切入伺服器品牌廠或資料中心大廠的業務,整體市占率也因此逐年提升。中國大陸主機板廠商為台灣業者主要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巴西之主機板產業興起與關稅保護政策的關係密切,故2008年金融海嘯後嚴重影響業者進貨能力。主機板大廠持續對巴西市場各通路商的信用與財務風險控管,當地SMT廠商在此影響下,出貨比重至今難有突破。
根據資策會MIC研究調查,2019年台灣主要資訊硬體產業產值約為112,824百萬美元,相較前一年表現,成長幅度為1.8%。
分析產值成長的主要原因,雖然2019年上半年受到中美貿易衝擊,然而2019年下半年的回補效應發揮效益。進一步觀察各細項表現,桌上型電腦由於2019年商用機種出貨占比高,且新品以高階為主提升了產值。伺服器於2019年下半年適逢傳統出貨旺季,且資料中心市場持續刺激出貨,大幅提高了整體資訊硬體產業產值。主機板處理器新品效應,以及商用和電競桌機平均售出價格較高而提高產值。
預估2020年台灣資訊硬體產業產值將達104,957百萬美元左右,成長率-7.3%。衰退主因為COVID-19疫情所致,同步衝擊資訊硬體產業之供給端與需求端。供給端方面,一開始的中國大陸封城造成供應鏈瞬間停擺,即使中國大陸疫情緩和而復工,其他國家例如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相繼封閉式管理也造成整體產業鏈效率低落。需求端方面,由於封城造成各行各業的經濟損失,導致企業與民眾同步降低消費力。預估2021年因疫情逐漸改善而迎來反彈性的成長,但整體而言仍視疫情趨勢走向而定。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透過「2020 ICT產業白皮書」,回顧2019年資通訊產業與資訊服務市場的整體表現,彙整資訊硬體、行動暨網路通訊、消費性電子,以及軟體服務等領域。除了提供關鍵性產品的產銷調查數據資料之外,並進一步的聚焦探討資通訊產業新興發展趨勢,透過產業上中下游的深度訪談及數據分析,對產業發展提出新契機,並前瞻未來的發展,以更寬廣的視野正確解讀、掌握趨勢,為企業提供完整且詳盡的經營策略分析參考。
全書共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包含主機板產業、筆記型電腦產業、伺服器產業,以及涵蓋行動暨網路通訊領域之智慧型手機產業。
下冊包含智慧製造、智慧醫療、5G產業、台灣電子商務市場分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