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家與諍臣:唐宋賦學論集 | 拾書所

賦家與諍臣:唐宋賦學論集

$ 285 元 原價 300
諷諭一事是後世讀者對於漢賦創作精神的基本敦知,至唐代四海一統,君臣繫心興亡之道,於是首柬諍一事成為唐帝國的重要治道論述。
唐代賦學對於漢賦諷諭傳統的重視與汰興,除了鑒於對六朝以來賦家因追求綺靡巧麗,終致「繁華損枝,膏腴害骨」,隨之與漢賦紹承古《詩》之義,以諷諭為宗的傳統精神,漸行漸遠,其中固然亦有文學支上發霞及流變的基本規律及其世變因素,然而若就唐代開國之初太宗君臣深鑑於前代興替之數,從而重視諫諍制度與文化,從而樹立治道典範而言,唐賦作為唐代帝國「宣上德而盡忠孝」之書寫意義外,最重要的職能正是諷諭,因此從賦學史的流變面向而言,賦家重視「諷諭」的創作精神,固然是漢賦傳統的汰古或再現,然若深入唐賦諷諭書寫精神重振汶與的背後,實與唐代開國君臣重視諫諍文化,及其在諫議制度與科舉考目上具體而微的制定及實踐攸關,因此唐代相關諫諍文化的蔚然與盛,遂成為唐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制度與特色,因而「學而優則仕」的文士,往往具有濃厚的諍臣意識及其仕宦理想。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