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在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背景之下,探討普丁時代俄羅斯重亞輕歐的「大歐亞想像」地緣戰略,剖析中、俄的競合關係!
★深究當前中國與俄羅斯競逐亞太領導地位時戰略上面臨的先天結構性矛盾,以及可預期的未來衝突!序
〈推薦序〉
文/張裕亮(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哈薩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倡議提出後,在國際學術論壇間引發高度重視,香江長期以來處於中西文化交流匯合場域,也是當前中美爭霸前沿陣地,學術界對此倡議關注自然不落人後。由香港教育大學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合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就基於上述的背景,從國際政治學的視野,試圖論述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之間的博弈關係。
「絲綢之路經濟帶」簡稱「一帶」,是從中國大陸出發,沿著路上絲綢之路以歐洲為終點: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新疆經巴基斯坦到印度洋、中亞與西亞到達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各國。「一帶」作為中國通往歐洲的中繼站,連接亞太地區與歐洲,中間經過的15個中亞地區國家,俱為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即使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仍視其為傳統的勢力範圍。
明顯地,中國試圖透過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發展新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加強沿路的基礎建設,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與勞動力、保障中國的能源與糧食供給,並帶動大西部地區的開發。中國也清楚「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仍與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政經文化關係,再加上這些地區局勢動盪多變,要有效加強彼此合作夥伴關係,往往必須藉由「分而治之」策略,為個別雙邊談判創造有利條件。至於從俄羅斯立場觀之,由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恰恰是俄羅斯為重拾昔日榮光,戮力重塑「歐亞」融合的場域,自然對於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背後隱藏對中亞國家的政治經濟滲透,有所忌憚不願樂見其成,因此對於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往往口惠而實不至,諸多合作項目完工似乎遙遙無期。同時,俄羅斯也鼓動中亞五國的「恐中症」、東歐國家的能源資源、南高加索三國的「凍結衝突」,都對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帶來諸多挑戰。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一書中,二位作者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就清楚洞見了,當前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推動過程中,面臨的先天結構性矛盾,以及可預期的未來衝突。該書指出,基於當前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俄羅斯和歐亞融合的學術文獻不少,例如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曾對「絲綢之路經濟帶」進行利弊分析,解釋何為「一帶一路」及其對俄羅斯利益的影響(Petrovsky et al., 2016)。中國學者亦撰書討論「一帶一路」與歐亞盟的實際銜接過程(李興,2018)。為此,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則在書中另闢蹊徑,試圖將「絲綢之路經濟帶」、俄羅斯和歐亞融合三者的關係結合分析,以事態探討的進路(Issue inquiry approach)入手,梳理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再引伸它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深廣影響。
金義教授早年供職香港城市大學時,某次在金門大學學術研討會與我初識,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之後時相過從以文論交,幾次謬承盛情邀稿,拙作得以刊載於香港學術專書。期間,金義教授轉任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並身兼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立足香江關懷寰宇,近年來更主編《東亞焦點叢書》等多本專書,對區域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著力極深,收穫豐碩。
邇來香江風波不斷,社會民心動盪不安,然金義教授潛隱校園,自律嚴謹筆耕不輟。近日聽聞金義教授述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一書即將在臺付梓,相信對臺灣讀者是一大佳音。金義教授並囑余作序,謬承邀約盍興乎至,乃援筆略述如上。是為序。書籍簡介
●俄羅斯的復興,對中國的發展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利多於弊?
●「大歐亞夥伴關係」以俄羅斯和中國為核心,兩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上的分工產生協同效應,對中國推廣「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有莫大裨益?
●俄羅斯的全球博弈策略,旨在改變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是否為中國進軍國際打開缺口?
●俄羅斯提倡的全球治理模式,為西方價值找尋替代品,是否正好與「中國模式」百花齊放?
●抑或,「大歐亞」戰略是對「一帶一路」的軟制衡,隱含了普丁對中國崛起的顧忌?
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將視野逐步拉寬:第一章導論;第二章討論歐亞國家如何回應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第三章剖析俄羅斯在開展「歐亞融合」大計時跟白羅斯、烏克蘭、喬治亞、哈薩克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雙邊關係,從而推論「絲綢之路經濟帶」將面對的機遇與考驗;第四章探討普丁時代重亞輕歐的「大歐亞想像」地緣戰略,以及它以中國為重心的亞太政策將使俄中交往產生何種變化;第五章關於「大國博弈」,考察俄羅斯在重大國際議題的角色和表現,如何影響中國在全球權力平衡的處境;第六章對莫斯科和北京的「非西方」全球治理理念與作為進行互相參照,探索俄羅斯模式和中國模式求同存異的空間。
★在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背景之下,探討普丁時代俄羅斯重亞輕歐的「大歐亞想像」地緣戰略,剖析中、俄的競合關係!
★深究當前中國與俄羅斯競逐亞太領導地位時戰略上面臨的先天結構性矛盾,以及可預期的未來衝突!序
〈推薦序〉
文/張裕亮(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哈薩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倡議提出後,在國際學術論壇間引發高度重視,香江長期以來處於中西文化交流匯合場域,也是當前中美爭霸前沿陣地,學術界對此倡議關注自然不落人後。由香港教育大學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合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就基於上述的背景,從國際政治學的視野,試圖論述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之間的博弈關係。
「絲綢之路經濟帶」簡稱「一帶」,是從中國大陸出發,沿著路上絲綢之路以歐洲為終點: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新疆經巴基斯坦到印度洋、中亞與西亞到達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各國。「一帶」作為中國通往歐洲的中繼站,連接亞太地區與歐洲,中間經過的15個中亞地區國家,俱為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即使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仍視其為傳統的勢力範圍。
明顯地,中國試圖透過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發展新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加強沿路的基礎建設,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與勞動力、保障中國的能源與糧食供給,並帶動大西部地區的開發。中國也清楚「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仍與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政經文化關係,再加上這些地區局勢動盪多變,要有效加強彼此合作夥伴關係,往往必須藉由「分而治之」策略,為個別雙邊談判創造有利條件。至於從俄羅斯立場觀之,由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恰恰是俄羅斯為重拾昔日榮光,戮力重塑「歐亞」融合的場域,自然對於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背後隱藏對中亞國家的政治經濟滲透,有所忌憚不願樂見其成,因此對於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往往口惠而實不至,諸多合作項目完工似乎遙遙無期。同時,俄羅斯也鼓動中亞五國的「恐中症」、東歐國家的能源資源、南高加索三國的「凍結衝突」,都對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帶來諸多挑戰。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一書中,二位作者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就清楚洞見了,當前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推動過程中,面臨的先天結構性矛盾,以及可預期的未來衝突。該書指出,基於當前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俄羅斯和歐亞融合的學術文獻不少,例如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曾對「絲綢之路經濟帶」進行利弊分析,解釋何為「一帶一路」及其對俄羅斯利益的影響(Petrovsky et al., 2016)。中國學者亦撰書討論「一帶一路」與歐亞盟的實際銜接過程(李興,2018)。為此,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則在書中另闢蹊徑,試圖將「絲綢之路經濟帶」、俄羅斯和歐亞融合三者的關係結合分析,以事態探討的進路(Issue inquiry approach)入手,梳理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再引伸它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深廣影響。
金義教授早年供職香港城市大學時,某次在金門大學學術研討會與我初識,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之後時相過從以文論交,幾次謬承盛情邀稿,拙作得以刊載於香港學術專書。期間,金義教授轉任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並身兼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立足香江關懷寰宇,近年來更主編《東亞焦點叢書》等多本專書,對區域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著力極深,收穫豐碩。
邇來香江風波不斷,社會民心動盪不安,然金義教授潛隱校園,自律嚴謹筆耕不輟。近日聽聞金義教授述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一書即將在臺付梓,相信對臺灣讀者是一大佳音。金義教授並囑余作序,謬承邀約盍興乎至,乃援筆略述如上。是為序。書籍簡介
●俄羅斯的復興,對中國的發展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利多於弊?
●「大歐亞夥伴關係」以俄羅斯和中國為核心,兩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上的分工產生協同效應,對中國推廣「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有莫大裨益?
●俄羅斯的全球博弈策略,旨在改變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是否為中國進軍國際打開缺口?
●俄羅斯提倡的全球治理模式,為西方價值找尋替代品,是否正好與「中國模式」百花齊放?
●抑或,「大歐亞」戰略是對「一帶一路」的軟制衡,隱含了普丁對中國崛起的顧忌?
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將視野逐步拉寬:第一章導論;第二章討論歐亞國家如何回應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第三章剖析俄羅斯在開展「歐亞融合」大計時跟白羅斯、烏克蘭、喬治亞、哈薩克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雙邊關係,從而推論「絲綢之路經濟帶」將面對的機遇與考驗;第四章探討普丁時代重亞輕歐的「大歐亞想像」地緣戰略,以及它以中國為重心的亞太政策將使俄中交往產生何種變化;第五章關於「大國博弈」,考察俄羅斯在重大國際議題的角色和表現,如何影響中國在全球權力平衡的處境;第六章對莫斯科和北京的「非西方」全球治理理念與作為進行互相參照,探索俄羅斯模式和中國模式求同存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