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撰寫編輯室手記的時刻,一年一度負責主編《原教界》的工作,又將接近尾聲,在此也要再一次向每一位情義相挺的撰稿朋友們,表達衷心的感激之意。
自去年開始,我有幸奉命負責政治大學之高教深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種子培育計畫中的「原鄉原民的文化與產業」計畫。此計畫希望由大學扮演連結社會企業與小農之平台,在泰雅族原鄉透過支持部落業師與建立部落農業教室,形成文化生態教育的基地,也藉以發展新而永續的產業模式。隨著部落教室的增加,也希望擴大至不同類型之知識實踐與傳承,未來這些教室的串連,亦將成為論述與實踐泰雅學之基礎。
當然,這並非一蹴可及的過程,但能有機會鬆動大學/王野二分的界線、促成現代科學知識殿堂與原住民知識實踐場域間的相互滲透,對我而言既是榮幸也是責任。在逐步嘗試的過程中,必須面對部落既有的、從過去經驗中累積的正負面資產,也意識到回顧經驗、尋求對話,甚至在「創生」之前先看懂「創傷」、促成「療傷」,是確保雖然緩步前行但方向正確的關鍵。因此,遂誕生了本期《原教界》以「大學社會責任與原鄉地方創生」為題,廣邀交流的想法。
本期【原教評論】撰搞的吳勁毅局長、郭明政校長、徐榮春校長,在地方創生、大學社會責任、原鄉教育與社會發展都有長期的投入與卓然的成果,他們在公務繁忙之餘,慨然允諾賜稿,在此致上深深的謝意。為【原教前線撰稿的政治大學戴秀雄教授、清華大學劉柳書琴教授、陽明大學劉影梅教授、中央大學吳忻怡教授、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台北科技大學陳建文教授,都是相當值得尊敬的先進,他們執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經驗豐富,願意在此園地大方分享,令人萬分感謝,並期待未來有進一步的對話合作,共同為部落發展而努力。為【校園連線】撰稿的吳薇同學年輕有潛力,胡哲豪講師是優秀的學術新生代、柯念竹同學對家鄉充滿使命感,而金惠雯秘書長為原鄉產業奉獻多年,感謝他們願意從不同的角度來檢視大學社會實踐的經驗,以及地方創生政策執行的現況。對於在【校園連線】中,引介各國經驗的王雅萍教授、黃書緯教授、李孟儒博士生、詹庭萱女士、簡圭彣女士與陳宣亦先生,我同樣要藉此致上我由衷的感謝。
感謝每一位撰稿的長官、先進與朋友們,你們的慷慨相助與奉獻投入,將為大學社會責任與原鄉發展之實務經驗的集結,以及論述的深化,留下重要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