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海內外兩岸三地共60位專家學者,於錢穆逝世30週年,重探錢穆之思想、學術與行誼序
【編者序】
錢穆先生(1895-1990)為國學大師、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研究範圍甚廣,涉及學術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文學、史學等等。錢先生出生於中國江蘇無錫,嘗任教北京大學。早年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抗日戰爭期間完成《國史大綱》。及至1949年後,先生南下香港及遠赴臺灣,晚年更多在今天的東吳大學旁之素書樓講學,成為推動北學南移的重要力量。先生的《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嘗為香港、澳門、臺灣三地高等院校的教科書,及高中公開考試擬題的重要參考書,啟迪一個時代的學生,使彼等對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其中尤以《國史大綱》以下一語所承載之信念:「有一種溫情與敬意」,既引領青年學者提升其治中國史的情懷,又成為今天治史者的座右銘。另一方面,錢穆先生的學術著作雖在1949年前已在中國流行,及後更在既有學術風氣下,隨先生《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朱子新學案》、《中國文化史》等多本著作,分別成為中國高等院校的重要參考書,先生治史風尚得以進一步流行海峽兩岸四地。甚至,隨先生的著作及其學生任教東南亞及美國等地,更使先生治學精神得以傳往彼邦。由是可見,錢先生治學思想及精神廣被海內外華文文化界。
2020年為錢穆先生的冥壽125週年紀念,也是錢先生逝世30週年的重要紀念年分。本書的三位編者,早於2019年9月已構思針對錢先生之思想、行誼,編輯一部論文集,希望藉百年後「重訪」先生的思想及行誼,以為今天治學的借鑑,遂邀請海內外相關學者專家不吝惠賜鴻文。編者為求符合現今學術界之相關規範,並提升論文之水準,嘗把各論文送予三位評審者評審。其相關建議,乃承蒙學者專家惠予接納並作出適度修改。編者必須在此致上十二萬分之謝意與敬意,否則本論文集恐未必可以出版!
本論文集主要研究、闡述以下課題:錢先生的治學思想及治學特色、錢先生的行誼、先生與時人論學、先生行事及治學引起一個時代的論爭、海內外地區學人傳承先生治學的精神面貌等等的課題。
論文集得以順利出版,尤應感謝林浩琛先生、梁唯實先生、劉子文先生、楊子熹先生、李嘉明小姐、吳佰乘先生、顧乾玥先生、卓家俊先生、張靜儀小姐、盧錫俊先生、顧敏妤小姐對全書各篇文章進行校對及統一註釋的工作。編者更要感謝秀威出版社編輯蔡登山先生、鄭伊庭小姐、杜國維先生、陳彥儒先生及其團隊協助排版、多次細心校對。沒有以上各位的支持及付出心力,本書必不能順利出版。
最後,更重要的是,本書三位編者衷心感謝惠賜文稿的各位專家學者。沒有您鼎力支持、惠賜大作,本論文集根本不可能問世。在新冠病毒猖獗肆虐期間,您埋首疾書,「雖千萬病毒,吾往矣」的精神,「敬佩」二字豈足以詮表吾等三人私衷之萬一哉!
2020年為紀念錢穆先生的重要年分,據悉兩岸四地已有不少學術機構擬舉辦紀念先生的學術研討會,惜疫情未寧,不少研討會被迫延期或取消。本論文集的出版,或得以稍微彌補此缺憾歟?是為序。
編者
李帆、黃兆強、區志堅 謹識
2020年8月25日書籍簡介
錢穆(1895-1990)為國學大師、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研究範圍涉及學術思想史、史學通論、宗教史、文化史、文學等領域。出生於江蘇無錫,曾任教北京大學等校。早年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抗日戰爭期間完成《國史大綱》。1949年後,南下香港及遠赴臺灣,大力推動北學南移,晚年更多在今日東吳大學旁之素書樓講學。
其中《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香港、澳門、臺灣大學的教科書;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也將錢穆的多部著作,列為大學重要參考書。其治學風尚除了在兩岸三地流行外,隨著錢穆著作及學生任教東南亞及美國等地,他的思想及精神也被傳播至海外,並受海內外華文學術、文化界所接納。
2020年為錢穆先生冥壽125週年,也是逝世30週年的重要紀念年份。本書編者針對錢穆之思想、學術、行誼,編輯成一本論文集,希望透過百年後「重訪」錢穆,審視今日的治學風氣。
★海內外兩岸三地共60位專家學者,於錢穆逝世30週年,重探錢穆之思想、學術與行誼序
【編者序】
錢穆先生(1895-1990)為國學大師、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研究範圍甚廣,涉及學術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文學、史學等等。錢先生出生於中國江蘇無錫,嘗任教北京大學。早年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抗日戰爭期間完成《國史大綱》。及至1949年後,先生南下香港及遠赴臺灣,晚年更多在今天的東吳大學旁之素書樓講學,成為推動北學南移的重要力量。先生的《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嘗為香港、澳門、臺灣三地高等院校的教科書,及高中公開考試擬題的重要參考書,啟迪一個時代的學生,使彼等對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其中尤以《國史大綱》以下一語所承載之信念:「有一種溫情與敬意」,既引領青年學者提升其治中國史的情懷,又成為今天治史者的座右銘。另一方面,錢穆先生的學術著作雖在1949年前已在中國流行,及後更在既有學術風氣下,隨先生《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朱子新學案》、《中國文化史》等多本著作,分別成為中國高等院校的重要參考書,先生治史風尚得以進一步流行海峽兩岸四地。甚至,隨先生的著作及其學生任教東南亞及美國等地,更使先生治學精神得以傳往彼邦。由是可見,錢先生治學思想及精神廣被海內外華文文化界。
2020年為錢穆先生的冥壽125週年紀念,也是錢先生逝世30週年的重要紀念年分。本書的三位編者,早於2019年9月已構思針對錢先生之思想、行誼,編輯一部論文集,希望藉百年後「重訪」先生的思想及行誼,以為今天治學的借鑑,遂邀請海內外相關學者專家不吝惠賜鴻文。編者為求符合現今學術界之相關規範,並提升論文之水準,嘗把各論文送予三位評審者評審。其相關建議,乃承蒙學者專家惠予接納並作出適度修改。編者必須在此致上十二萬分之謝意與敬意,否則本論文集恐未必可以出版!
本論文集主要研究、闡述以下課題:錢先生的治學思想及治學特色、錢先生的行誼、先生與時人論學、先生行事及治學引起一個時代的論爭、海內外地區學人傳承先生治學的精神面貌等等的課題。
論文集得以順利出版,尤應感謝林浩琛先生、梁唯實先生、劉子文先生、楊子熹先生、李嘉明小姐、吳佰乘先生、顧乾玥先生、卓家俊先生、張靜儀小姐、盧錫俊先生、顧敏妤小姐對全書各篇文章進行校對及統一註釋的工作。編者更要感謝秀威出版社編輯蔡登山先生、鄭伊庭小姐、杜國維先生、陳彥儒先生及其團隊協助排版、多次細心校對。沒有以上各位的支持及付出心力,本書必不能順利出版。
最後,更重要的是,本書三位編者衷心感謝惠賜文稿的各位專家學者。沒有您鼎力支持、惠賜大作,本論文集根本不可能問世。在新冠病毒猖獗肆虐期間,您埋首疾書,「雖千萬病毒,吾往矣」的精神,「敬佩」二字豈足以詮表吾等三人私衷之萬一哉!
2020年為紀念錢穆先生的重要年分,據悉兩岸四地已有不少學術機構擬舉辦紀念先生的學術研討會,惜疫情未寧,不少研討會被迫延期或取消。本論文集的出版,或得以稍微彌補此缺憾歟?是為序。
編者
李帆、黃兆強、區志堅 謹識
2020年8月25日書籍簡介
錢穆(1895-1990)為國學大師、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研究範圍涉及學術思想史、史學通論、宗教史、文化史、文學等領域。出生於江蘇無錫,曾任教北京大學等校。早年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抗日戰爭期間完成《國史大綱》。1949年後,南下香港及遠赴臺灣,大力推動北學南移,晚年更多在今日東吳大學旁之素書樓講學。
其中《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香港、澳門、臺灣大學的教科書;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也將錢穆的多部著作,列為大學重要參考書。其治學風尚除了在兩岸三地流行外,隨著錢穆著作及學生任教東南亞及美國等地,他的思想及精神也被傳播至海外,並受海內外華文學術、文化界所接納。
2020年為錢穆先生冥壽125週年,也是逝世30週年的重要紀念年份。本書編者針對錢穆之思想、學術、行誼,編輯成一本論文集,希望透過百年後「重訪」錢穆,審視今日的治學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