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1. 推展「創意老化」,讓老化不再有礙!
2.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葉至誠校長,以不一樣的視角,將對於老年者的觀點提升至新高度!序
【自序】
鼓勵社會大眾從事志願服務,實施全民志工,建立「志工社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目標。隨醫療完善與科技的進步,老年人口的增加雖然是一種更健康與醫療進步的表徵,但同時也會對政治、經濟及社會帶來挑戰。臺灣近年來的老化速度已超過法國、瑞典等高齡化國家。衛福部統計顯示,到了二○二五年,臺灣六十五歲老年人口將達四百七十三萬人,占總人口百分之二十,進入超高齡社會。
高齡社會所衍生的問題已經深切影響社會結構,並將牽動經濟發展的脈動,帶來的不僅是人口結構的變遷,更會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模式。積極推動高齡者志願服務及社會參與,讓老人對於社會做到退而不休,繼續貢獻一己力量的精神。在社會網絡結構中,每一個人才資源都願意為社會服務及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付出的熱忱,進而帶動其他居民參與改造行動,因此漸漸累積的社會資本。鼓勵社會參與不僅提供老人活動及發揮的空間,更增加社會上可茲運用的人力資源,讓長者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依賴人口及社會的負擔。
人口老化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變遷經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人口結構的改變勢必對經濟及社會福利制度產生衝擊,並形成新的社會問題。各國的老化速度與經驗不盡相同,相較於歐美國家有五十至一○○年的時間因應準備,我國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僅約二十四年左右;再者,由高齡社會轉變為超高齡社會更縮短為七年,顯示我國人口老化的歷程將愈來愈快,預作準備的時間十分有限。
由於人口老化快速,高齡長者人數日漸增加,高齡者社會福利成為大家高度關注的議題,無論是健康醫療、老年年金、長期照護等議題,皆引起廣泛的重視。二○一七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高齡者整合照護》,延續健康老化觀點,清楚地提出執行方針,由早期的長壽轉移到不失能與不失智的健康老化,健康老化跳脫個別疾病觀點,以老化的活動能力作為健康主軸,因此,慢性病管理的長期目標,是老後的生活功能。要有效降低國民的失能與失智,需要做預防保健與高齡醫療的建置,透過整合照護的運作為核心理念。
現代社會強調公民治理,意味著肯定公民在公共政策運作過程中可以扮演更重要和更積極的角色,在人口老化的國家,期望透過公民社會的參與,達到自我管理與成長的目標。隨著老人人口數的增加以及平均壽命的延長,高齡者已逐漸成為社會資本的生力軍。由於我國高齡化轉變速度較快,未來我國勞動力相對應短缺且高齡化,但高齡勞動力教育程度提升。面對此一變化,如何有效運用與活化高齡勞動力,以減緩我國勞動力減少的衝擊,並維持國家經濟永續發展。高齡者在參與志願服務過程中,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增進老年人的社會歸屬,自我價值與自尊心,志願服務通常在行動時不會想到由助人而得到任何報償,其中含著大量的道德成分,藉以提升自我尊嚴,並可改善老人的生活品質。
臺灣社會由於老化速度過快、壽命明顯增加、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現有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不足,因此亟需借鏡各國應對人口老化的治理經驗。人在走過歲月的風霜後,凝聚出的許多智慧結晶,值得成為年輕人的榜樣或借鏡,因此宜應將「弱勢」的老人轉化為「積極能動性」的資源。針對高齡社會政策進行全面性整合規劃。透過公民參與達到治理或自理的境界。而以社區營造為主的公民治理模式是鼓勵公民參與的社區治理,也是強調公民社會的自主治理與成長。在高齡化社會中,不但要使高齡者能享受快樂生活,還要想如何活用他們長年的知識、經驗與技術來貢獻社會,讓他們感受生命的可貴,過著健康活力充滿的生活。
隨著社會進步、醫藥發達,出生率及死亡率逐年降低,臺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大幅增加,高齡少子化社會已成為當前重大議題,所產生的現象與問題也逐漸浮現。公民治理的概念及其分權的制度設計,乃是為人民進入並影響社區營造的公共事務過程,有助於廣闊的民主道路。因為,公民治理的實踐對強化了人民對社區營造的影響力,也提高了解決社區公共事務的能力;正當人民被賦予社區自主經營權與管理權時,也將是使社區民主自治運轉起來的時刻。
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如何維護高齡生活的品質與尊嚴,以及訂定健全的社會福利和健康政策,是政府刻不容緩的挑戰。現在對於老人的照顧觀念,必須要「翻轉」。如同Ted C. Fishman於《當世界又老又窮:全球人口老化大衝擊》所言:「老年化的世界裡,教育已經取代大家庭,成為老年的最佳保險。」讓老人們盡量維持生活功能,認清老人真正的需求。當照顧需求的程度降低、居住的環境改變了,就可以讓老人過得更有尊嚴,這才是未來長照的遠景。
依照志願服務定義所揭櫫的內涵,歸納出志願服務工作的特質,包括:志願服務並非是謀求個人經濟利益之行為。志工是一種發自內心、出自個人意願結合而成的服務,非外力所能強迫;老人社會參與的實施,可結合老人的五種基本教育需求:應付需求、表現需求、貢獻需求、影響需求、超越需求等,促使老人自我實現,改善生活的品質。雖然志工在提供社會服務工作時,有時仍然會有金錢報酬,但這並不是衡量個別服務能力而提供的經濟性的報酬行為。
全球人口結構老化,各國都正在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面對人口老化浪潮,傳統社會福利結構面臨的挑戰,無論在政策規劃、方案推展、人力充實、品質提升、服務整合面等,皆需要社會支持體系具備更多彈性創意的能量,思考多元照顧與服務創新模式,方能予以因應。社會參與是社區重建的重要策略,其理念是透過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使個人更加融入社會活動,除可減少疏離感(alienation),社會資本也得以滋生。
我國人口老化加劇,凸顯出老人健康與社會參與的重要性。能支持高齡志願服務及終身學習刺激的政策,同時亦強化家庭與社區的健康照護體系,保障老年經濟安全,並促進人力資源再運用,提供高齡者友善社會參與的環境,完善高齡教育系統,以緩解高齡化問題。就此專業領域的引介,感謝秀威科技出版公司的玉成,方能完成這本著作。知識分子常以「金石之業」、「擲地有聲」以形容對論著的期許,本書距離該目標不知凡幾。唯因忝列杏壇,雖自忖所學有限,腹笥甚儉,然常以先進師長之著作等身為效尤典範,乃
不辭揣陋,敝帚呈現,尚祈教育先進及諸讀者不吝賜正。
葉至誠 謹識書籍簡介
★以健康方式生活,是實現積極、健康老年生活的關鍵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的現代,全球人口結構趨向老化,各國都正在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除了照護資源分配,還有壯年人力逐年下降的問題。二十一世紀是個知識創新的年代,也是老化議題推陳出新的時代,「創意老化」的新思維深受重視,高齡者的創造力並不會衰減,相反的其潛能更是個受期待的領域。
老人不只是社區裡的消費者、享受者,更可望成為生產者、貢獻者的能量。讓高齡者盡己所能,參與志願服務,是積極性的老人福利措施,讓達成老年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長期施行下來,將達到退而不休、老有所用的境界。
就高齡者而言,透過服務人群,將其智慧、經驗貢獻社會,有效促進其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並實現民主社會「參與服務」的理念。
1. 推展「創意老化」,讓老化不再有礙!
2.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葉至誠校長,以不一樣的視角,將對於老年者的觀點提升至新高度!序
【自序】
鼓勵社會大眾從事志願服務,實施全民志工,建立「志工社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目標。隨醫療完善與科技的進步,老年人口的增加雖然是一種更健康與醫療進步的表徵,但同時也會對政治、經濟及社會帶來挑戰。臺灣近年來的老化速度已超過法國、瑞典等高齡化國家。衛福部統計顯示,到了二○二五年,臺灣六十五歲老年人口將達四百七十三萬人,占總人口百分之二十,進入超高齡社會。
高齡社會所衍生的問題已經深切影響社會結構,並將牽動經濟發展的脈動,帶來的不僅是人口結構的變遷,更會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模式。積極推動高齡者志願服務及社會參與,讓老人對於社會做到退而不休,繼續貢獻一己力量的精神。在社會網絡結構中,每一個人才資源都願意為社會服務及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付出的熱忱,進而帶動其他居民參與改造行動,因此漸漸累積的社會資本。鼓勵社會參與不僅提供老人活動及發揮的空間,更增加社會上可茲運用的人力資源,讓長者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依賴人口及社會的負擔。
人口老化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變遷經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人口結構的改變勢必對經濟及社會福利制度產生衝擊,並形成新的社會問題。各國的老化速度與經驗不盡相同,相較於歐美國家有五十至一○○年的時間因應準備,我國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僅約二十四年左右;再者,由高齡社會轉變為超高齡社會更縮短為七年,顯示我國人口老化的歷程將愈來愈快,預作準備的時間十分有限。
由於人口老化快速,高齡長者人數日漸增加,高齡者社會福利成為大家高度關注的議題,無論是健康醫療、老年年金、長期照護等議題,皆引起廣泛的重視。二○一七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高齡者整合照護》,延續健康老化觀點,清楚地提出執行方針,由早期的長壽轉移到不失能與不失智的健康老化,健康老化跳脫個別疾病觀點,以老化的活動能力作為健康主軸,因此,慢性病管理的長期目標,是老後的生活功能。要有效降低國民的失能與失智,需要做預防保健與高齡醫療的建置,透過整合照護的運作為核心理念。
現代社會強調公民治理,意味著肯定公民在公共政策運作過程中可以扮演更重要和更積極的角色,在人口老化的國家,期望透過公民社會的參與,達到自我管理與成長的目標。隨著老人人口數的增加以及平均壽命的延長,高齡者已逐漸成為社會資本的生力軍。由於我國高齡化轉變速度較快,未來我國勞動力相對應短缺且高齡化,但高齡勞動力教育程度提升。面對此一變化,如何有效運用與活化高齡勞動力,以減緩我國勞動力減少的衝擊,並維持國家經濟永續發展。高齡者在參與志願服務過程中,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增進老年人的社會歸屬,自我價值與自尊心,志願服務通常在行動時不會想到由助人而得到任何報償,其中含著大量的道德成分,藉以提升自我尊嚴,並可改善老人的生活品質。
臺灣社會由於老化速度過快、壽命明顯增加、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現有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不足,因此亟需借鏡各國應對人口老化的治理經驗。人在走過歲月的風霜後,凝聚出的許多智慧結晶,值得成為年輕人的榜樣或借鏡,因此宜應將「弱勢」的老人轉化為「積極能動性」的資源。針對高齡社會政策進行全面性整合規劃。透過公民參與達到治理或自理的境界。而以社區營造為主的公民治理模式是鼓勵公民參與的社區治理,也是強調公民社會的自主治理與成長。在高齡化社會中,不但要使高齡者能享受快樂生活,還要想如何活用他們長年的知識、經驗與技術來貢獻社會,讓他們感受生命的可貴,過著健康活力充滿的生活。
隨著社會進步、醫藥發達,出生率及死亡率逐年降低,臺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大幅增加,高齡少子化社會已成為當前重大議題,所產生的現象與問題也逐漸浮現。公民治理的概念及其分權的制度設計,乃是為人民進入並影響社區營造的公共事務過程,有助於廣闊的民主道路。因為,公民治理的實踐對強化了人民對社區營造的影響力,也提高了解決社區公共事務的能力;正當人民被賦予社區自主經營權與管理權時,也將是使社區民主自治運轉起來的時刻。
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如何維護高齡生活的品質與尊嚴,以及訂定健全的社會福利和健康政策,是政府刻不容緩的挑戰。現在對於老人的照顧觀念,必須要「翻轉」。如同Ted C. Fishman於《當世界又老又窮:全球人口老化大衝擊》所言:「老年化的世界裡,教育已經取代大家庭,成為老年的最佳保險。」讓老人們盡量維持生活功能,認清老人真正的需求。當照顧需求的程度降低、居住的環境改變了,就可以讓老人過得更有尊嚴,這才是未來長照的遠景。
依照志願服務定義所揭櫫的內涵,歸納出志願服務工作的特質,包括:志願服務並非是謀求個人經濟利益之行為。志工是一種發自內心、出自個人意願結合而成的服務,非外力所能強迫;老人社會參與的實施,可結合老人的五種基本教育需求:應付需求、表現需求、貢獻需求、影響需求、超越需求等,促使老人自我實現,改善生活的品質。雖然志工在提供社會服務工作時,有時仍然會有金錢報酬,但這並不是衡量個別服務能力而提供的經濟性的報酬行為。
全球人口結構老化,各國都正在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面對人口老化浪潮,傳統社會福利結構面臨的挑戰,無論在政策規劃、方案推展、人力充實、品質提升、服務整合面等,皆需要社會支持體系具備更多彈性創意的能量,思考多元照顧與服務創新模式,方能予以因應。社會參與是社區重建的重要策略,其理念是透過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使個人更加融入社會活動,除可減少疏離感(alienation),社會資本也得以滋生。
我國人口老化加劇,凸顯出老人健康與社會參與的重要性。能支持高齡志願服務及終身學習刺激的政策,同時亦強化家庭與社區的健康照護體系,保障老年經濟安全,並促進人力資源再運用,提供高齡者友善社會參與的環境,完善高齡教育系統,以緩解高齡化問題。就此專業領域的引介,感謝秀威科技出版公司的玉成,方能完成這本著作。知識分子常以「金石之業」、「擲地有聲」以形容對論著的期許,本書距離該目標不知凡幾。唯因忝列杏壇,雖自忖所學有限,腹笥甚儉,然常以先進師長之著作等身為效尤典範,乃
不辭揣陋,敝帚呈現,尚祈教育先進及諸讀者不吝賜正。
葉至誠 謹識書籍簡介
★以健康方式生活,是實現積極、健康老年生活的關鍵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的現代,全球人口結構趨向老化,各國都正在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除了照護資源分配,還有壯年人力逐年下降的問題。二十一世紀是個知識創新的年代,也是老化議題推陳出新的時代,「創意老化」的新思維深受重視,高齡者的創造力並不會衰減,相反的其潛能更是個受期待的領域。
老人不只是社區裡的消費者、享受者,更可望成為生產者、貢獻者的能量。讓高齡者盡己所能,參與志願服務,是積極性的老人福利措施,讓達成老年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長期施行下來,將達到退而不休、老有所用的境界。
就高齡者而言,透過服務人群,將其智慧、經驗貢獻社會,有效促進其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並實現民主社會「參與服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