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民初書畫鑑賞家朱省齋談畫憶往,懇摯之情,溢於言表。
★1960年代海內外公私收藏書畫鑑賞的散文集結!序
〈引言〉
十幾年來,我曾先後出版了《省齋讀畫記》、《書畫隨筆》、《海外所見中國名畫錄》、《畫人畫事》四種專談書畫的書籍。這些都是平時零零碎碎為香港各報紙及各雜誌所寫的,初無出版成書之意;可是因恐遺散可惜,於是遂不得不殃及梨棗了。
現在這本《藝苑談往》的性質亦復如此。雖然文不足取,但是所謂敝帚自珍,覺得也還有其出版之價。尤其書中如〈石濤《繁川春遠圖》始末記〉、〈董北苑《瀟湘圖》始末記〉、〈關於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的故事〉、〈黃山谷《伏波神祠詩書卷始末記〉諸篇,其中所述,雖不敢自詡謂鄙人「獨得之祕」,但因都曾經身預其事,知之較切,自非如一般途聽道說,摭人唾餘者之可比。
至於本書內容的排列方面,因如按性質分類詮次,頗為困難,所以遂照原文刊登出來日期的先後為標準,以示統一;雖其間因一時忘加剪存,還不無遺漏之作,那亦只好聽其自然,或者留待將來後補了。書籍簡介
作者難,識者亦難。朱省齋不僅談書畫賞鑑之難,也談古今藝苑人士軼聞掌故,身預其事,知之較切。
朱樸,字樸之,號樸園,晚號省齋。熱愛書畫,仿清人孫承澤《庚子銷夏記》、高士奇《江村銷夏錄》體例,收錄所見名畫法書,品評鑑賞,考其源流,並記錄其尺寸、後人題跋圖記等等。一生浸淫書畫,特請陳巨來為其刻章:「晚知書畫真有益,卻悔歲月來無多。」
《藝苑談往》提及作者在香港、日本購藏的部分書畫,以及在海內、外私人收藏家處鑑賞書畫的過程。除了歷代書畫名作鑑賞、名人軼事、參觀海外畫展的心得,書中也描述了訪友的歷程,如其中的兩篇日記摘要,分別記錄朱省齋1957年北京、上海兩地訪友和鑑賞書畫的歷程:
在北京遇見曹聚仁、冒鶴亭、邵力子、周作人、徐邦達、何香凝、張珩、徐一士等故友,參觀故宮博物院古書畫庫房,同時受邀參觀北京中國畫院成立紀念畫展、應葉恭綽邀請參加成立餐會,順訪北海、琉璃廠等地。上海期間則見了徐森玉、謝稚柳、吳湖帆、周黎庵、瞿兌之、金性堯、馬公愚等人,參觀上海美術館、博物館、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等,不僅觀賞了龐萊臣之子龐冰履的書畫收藏,同時描寫與吳湖帆等友人聽戲、宴敘的情景,提供了解當時藝文界的第一手記錄。
★民初書畫鑑賞家朱省齋談畫憶往,懇摯之情,溢於言表。
★1960年代海內外公私收藏書畫鑑賞的散文集結!序
〈引言〉
十幾年來,我曾先後出版了《省齋讀畫記》、《書畫隨筆》、《海外所見中國名畫錄》、《畫人畫事》四種專談書畫的書籍。這些都是平時零零碎碎為香港各報紙及各雜誌所寫的,初無出版成書之意;可是因恐遺散可惜,於是遂不得不殃及梨棗了。
現在這本《藝苑談往》的性質亦復如此。雖然文不足取,但是所謂敝帚自珍,覺得也還有其出版之價。尤其書中如〈石濤《繁川春遠圖》始末記〉、〈董北苑《瀟湘圖》始末記〉、〈關於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的故事〉、〈黃山谷《伏波神祠詩書卷始末記〉諸篇,其中所述,雖不敢自詡謂鄙人「獨得之祕」,但因都曾經身預其事,知之較切,自非如一般途聽道說,摭人唾餘者之可比。
至於本書內容的排列方面,因如按性質分類詮次,頗為困難,所以遂照原文刊登出來日期的先後為標準,以示統一;雖其間因一時忘加剪存,還不無遺漏之作,那亦只好聽其自然,或者留待將來後補了。書籍簡介
作者難,識者亦難。朱省齋不僅談書畫賞鑑之難,也談古今藝苑人士軼聞掌故,身預其事,知之較切。
朱樸,字樸之,號樸園,晚號省齋。熱愛書畫,仿清人孫承澤《庚子銷夏記》、高士奇《江村銷夏錄》體例,收錄所見名畫法書,品評鑑賞,考其源流,並記錄其尺寸、後人題跋圖記等等。一生浸淫書畫,特請陳巨來為其刻章:「晚知書畫真有益,卻悔歲月來無多。」
《藝苑談往》提及作者在香港、日本購藏的部分書畫,以及在海內、外私人收藏家處鑑賞書畫的過程。除了歷代書畫名作鑑賞、名人軼事、參觀海外畫展的心得,書中也描述了訪友的歷程,如其中的兩篇日記摘要,分別記錄朱省齋1957年北京、上海兩地訪友和鑑賞書畫的歷程:
在北京遇見曹聚仁、冒鶴亭、邵力子、周作人、徐邦達、何香凝、張珩、徐一士等故友,參觀故宮博物院古書畫庫房,同時受邀參觀北京中國畫院成立紀念畫展、應葉恭綽邀請參加成立餐會,順訪北海、琉璃廠等地。上海期間則見了徐森玉、謝稚柳、吳湖帆、周黎庵、瞿兌之、金性堯、馬公愚等人,參觀上海美術館、博物館、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等,不僅觀賞了龐萊臣之子龐冰履的書畫收藏,同時描寫與吳湖帆等友人聽戲、宴敘的情景,提供了解當時藝文界的第一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