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代臺灣運動員的奧運夢:林月雲的三挑戰與解開裹腳布的女子運動競技 | 拾書所

日本時代臺灣運動員的奧運夢:林月雲的三挑戰與解開裹腳布的女子運動競技

$ 360 元 原價 400
本書特色
★臺灣初代「女飛人」林月雲的田徑生涯與三次參與奧運會選拔的征途全紀錄,臺灣女子運動員的標竿與典範!
★收錄專文〈纏足到競技〉,梳理臺灣女性擺脫纏足,從「不能運動」到「可運動」甚至是「喜愛運動」的身體,進而參與運動競技的時代背景!序
〈推薦序〉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許義雄

今年五月,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臺灣肆虐延燒,疫情嚴峻,確診或死亡人數逐日攀升,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管制階段,人心惶惶,生活作息,備受考驗。這時,接到摯友湘斌教授大作:《日本時代臺灣運動員的奧運夢:林月雲的三挑戰與解開裹腳布的女子運動競技》乙書。當下,想到湘斌真夠認真,學校已柔性封閉,停課不停學,甚囂塵上,或採遠距視訊,補足實際教學者有之;或以彈性考核,線上互動者有之,師生手忙腳亂,不難想見,應變策略,各顯神通,難求一致,而湘斌仍能從容不迫,氣定神閒,出版專書,體現「戰時如平時」的穩健,值得敬佩。
本書是湘斌任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以後的第三本專業著作。三兩年內,能陸續出版專書,不只產量驚人,內容豐富,品質尤佳,除展現湘斌為學功力深厚,執著踏實,自我精進不懈,當為同儕肯定外,本書的適時問世,頗具下列重要意義:
第一,13年漫長歲月的積累,成品彌足珍貴。林月雲的再現,湘斌費盡苦心,從起心動念撰述開始,到著手廣泛蒐集相關資料,四處奔波訪談,歷經13年,沒有相當的堅持,超強的毅力,無以克竟全功。相信,湘斌近年來熱心臺灣體育運動史的研究,累積的研究能量,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運用科技,還原現實場景,值得推崇。歷史的限制,在於時間一去不復返,歷史之無法避免後設建構,實有其不得不然的困境。本書除實體文物呈現外,透過文物修復與老照片著色,使再現歷史更貼近現場,不只增加閱讀興趣,更具臨場感,增添不少歷史的生命力。
第三,追尋臺灣女子身體文化的發展軌跡,功不可沒。多年來,湘斌致力探索日治時期臺灣女子身體文化議題,有目共睹。從女子纏足到身體解放,從學校女子體育課程的開設,到女子競技運動的參與,甚至臺灣女子運動水準得有機會與日本國內的選手相抗衡,並大放異彩,展現臺灣環境的特殊性,更顯露臺灣女子運動才華的優越性,值得重視與開發。
第四,得到文教基金會的支持,協助出版,值得喝采。湘斌於2020年,曾以臺灣政商名人「陳啟川」為對象,出版《日本時代臺灣運動員的奧運夢:陳啟川的初挑戰》,獲得肯定。本次專書出版經費,「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基於認同臺灣田徑運動文史的重要性,慨然應允贊助,意義非凡。
總之,本書起承轉合,結構嚴謹,從引言到結論,論述皆有所本,除林月雲生前故事外,將珍藏的成績紀錄、獎牌、獎狀及現場畫面等文物資料,一一披露,最後並附有林月雲年表,藉能深入瞭解其人其事,生動感人,是值得閱讀的好書。付梓前夕,先睹為快,略綴數語,藉申賀意,是為序。



〈推薦序〉

文/財團法人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紀政

某年某月某日的晚上,我被邀請到國父紀念館去觀賞由雲門舞集林懷民總監所執導的《薪傳》。其實這已經我是第N次欣賞這齣戲了,我還曾經因為要看表演而前往香港,事實上,這齣舞臺劇就是編得那麼好,那麼令人感動,完全將先人渡海到臺灣的精神,透過舞蹈演出展露得如此真切。
我記得坐在第一排的是懷民父母親,我前去打招呼時,曾經擔任過交通部長,也曾經連任兩次嘉義縣長的林金生先生,對著我說:「我們家最適合從政的是林懷民,但他對舞蹈的執著更是瘋狂」。
當時坐在我後面的是李永萍女士,她在馬英九市長時代,曾擔任過臺北市副市長,也擔任過立法委員及臺北市文化局長,而坐在我右手邊的是李永萍的母親,突然間,她問我:「你認識林月雲嗎?」我回答:「當然認識,而且她真是偉大,她是我的標竿。」結果李母說:「林月雲是我的阿姨。」哇,真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李永萍要稱呼林月雲老師「姨婆」耶!
從金湘斌教授所著的《日本時代臺灣運動員的奧運夢:林月雲的三挑戰與解開裹腳布的女子運動競技》這本書,才知道從前纏足的婦女有多可憐,想著想著,我外婆的影子出現了,她也是小時候被纏足,長大了再被解放的婦女,但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還可以看到她被纏足留下的遺痕。
我認識林月雲老師時,她在彰化商職任教,那時她是省運會好幾項紀錄的保持者。對於這位大前輩,我除了尊敬,還是尊敬,萬萬沒有想到她竟然是李永萍的姨婆。
透過金教授的書,我覺得我才是真正深入認識林月雲老師這位大前輩。林老師三度追尋奧運夢想,她那鍥而不捨的精神,更是令我感佩不已,從本書中的描述得知,林老師這三次追逐奧運之夢,很可惜每次都擦身而過,留下終身遺憾。
可能是巧合吧!林月雲老師三度追逐奧運之夢,而我竟然也剛好參加了三屆的奧運會─1960年羅馬奧運、1964年東京奧運和1968年墨西哥奧運。儘管林老師奧運之夢未能如願,但她在日本女子體育專門學校時打敗日本女選手的偉大成就,以及所展現之運動員精神,絕對值得永誌臺灣的體育運動史。書籍簡介
林月雲,1915年9月8日出生,臺灣彰化和美人,先後就讀彰化女子公學校(今彰化縣民生國小)、臺中州立彰化高等女學校(今國立彰化女中)、日本女子體育專門學校(今日本女子體育大學)。身為臺灣初代「女飛人」的她,於1931年9月的「第十二屆全島陸上競技大會」中,表現一鳴驚人,被膺選成為第一位代表臺灣參賽明治神宮體育大會的「正港」臺灣本土女子運動員,並以驚人的爆發力與絕佳的彈跳力揚名明治神宮體育大會、聲名大噪,更在日本內地舉辦的各賽事中,多次登上80公尺跨欄、三級跳遠、跳遠等項目的后座,甚至曾經一度突破當時的日本紀錄!1932、1936、1940年,林月雲三次參與奧運會選拔,雖然三次皆因各種原因功敗垂成,未能達成「光耀臺灣」的理想,只能收起釘鞋、裝備,轉身漸漸淡出熟悉的田徑跑道,但她的追求無疑已為日後臺灣女子運動員擘畫出努力的方向與目標,當然亦為日後挑戰參加奧運會樹立起標竿和典範的作用。
金湘斌被林月雲三度追逐奧運會夢想的過程所深深吸引,甚至因此解鎖了新的研究天地――「臺灣女子體育運動史」。在林月雲對奧運會選拔的三挑戰以外,本書附篇〈纏足到競技〉則梳理臺灣女性擺脫長久以來纏足對身體的束縛、參與運動競技的時代背景,深入淺出地呈現臺灣女子體育運動史;由此,讀者方能清楚瞭解林月雲代表臺灣名揚日本明治神宮體育大會和三度試圖挑戰登上奧運會舞台的不易。同時,本書亦收錄百餘張珍貴歷史相片,令人仿若穿越時空、親歷田徑場,目睹林月雲以及同時代運動員的颯爽英姿。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