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之後,日本統治臺灣已逾25年,臺灣人明白武裝抗日行不通,乃積極轉以非武裝方式與殖民當局對抗。文化協會成立,《臺灣青年》、《臺灣民報》創刊,逐步喚醒民眾的抵抗意識,而後至1931年之前,陸續出現的農民組合、臺灣民眾黨、工友總聯盟、臺灣共產黨、臺灣自治聯盟等組織,路線左右紛呈,譜成臺灣第一個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因此,這十年不僅是一段重要的抗日史蹟,對於臺灣社會啟蒙與本土社會運動發展,也深具歷史意義,而當時先覺者的觀念,例如解放婦女,並不落於今人之後。
此外,其他的日治史著作,多半述而不論這段歷史,對於當時的人物,不論立場、路線是否始終如一,多半一律稱頌。本書作者以「歷史週期表」的概念,給予各個人物合適的歷史位階,還諸位先賢一個歷史的公道。
今日增訂版,在內容文字及照片略有增修,另新增六篇文章、附錄三篇,讓作者評論的觀點更形突顯,更具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