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一真法界 讀華嚴 | 拾書所

入一真法界 讀華嚴

$ 553 元 原價 700
●簡介●

《華嚴經》是佛教的根本大法,每一本佛經,可說都只是華嚴的一部分。祖師告訴我們:「不讀華嚴,不知佛之富貴。」認識了華嚴佛境界的依正莊嚴,才能真正了悟自性無量的德能、相好、光明。多少人想接觸華嚴,但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因其奧義而退怯。你會想找這樣的一本書,表示你已經走在「始覺」的路上。光明就在眼前,華嚴就在當下。

作者蔡武陽,台大物理系第一名畢業,獲哈佛大學優渥獎學金,師從物理大師諾貝爾獎得主 J. Schwinger,攻讀理論物理。蔡博士一生專研量子力學、高能物理及天文物理等,曾任大學教授並在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工作近20年。

蔡博士退休後潛心精研《華嚴》諸法實相多年,禪教並修。他於書中一文〈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與真空妙有、剎那生滅〉提到,早期他所寫的論文,大多與量子電磁場論(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有關,其中有兩篇是關於卡西米爾效應的計算,當時他不知其重要性,至今才知,原來它與宇宙大爆炸的關聯,以及它是解說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的“剎那生滅、真空妙有”的最佳例證。

蔡博士以淨空法師講解多年的華嚴經為基礎,再經多年深入研讀解悟唐朝清涼國師的《華嚴大疏》及李通玄長者的《合論》,最後融入宗門禪法,並佐以自己科學的專長,一以貫之。華嚴浩瀚,蔡博士脈絡清楚地,將畢生所學所知濃縮並貼文於其「信堅園地」網路道場(https://www.worldofmastermind.com)。這本書,是編輯群不忍如此珍貴的法寶失佚,希望蔡博士嘔心瀝血之作的佛法真義能在世間普傳,怎奈囿於頁數限制,僅能精選「諸法實相、華嚴解說、善財五十三參」單元裡精華中的精華付梓,衷心期盼有緣讀者珍之惜之,依教奉行,同登佛地。

●自序●

何謂「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華嚴》的華藏世界,也是淨土宗的「西方極樂世界」。一真法界,是華嚴宗所用極理之稱,即天台家所稱「諸法實相」。

唐朝清涼國師《華嚴經疏》曰:「往復無際,動靜一言,含眾妙而有餘,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歟。」「以一真法界,為玄妙體。」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塵,盡為一真法界也,其體絕待故曰一,真實故曰真,融攝一切萬法,故曰法界。

「一真法界」乃《華嚴經》一部之主旨。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唯一真實,不可思議,是名一真法界。淨土八祖蓮池大師形容:「一真法界,無形無相,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

不讀華嚴,不知佛之富貴。但《華嚴經》境界深廣無際,自古以來,不少人都想入華嚴境界,卻不知如何契入。杜順和尚(華嚴初祖)慈悲,著《妄盡還源觀》,之後,智儼、賢首(法藏國師)、清涼、宗密代代承傳,將華嚴深廣無際的教義,拈出修行切要的精髓。“妄盡還源”,意為妄盡心澄,還復清淨圓明之本源、自性。

《修華嚴奥旨妄盡還源觀》,是賢首大師(法藏國師)晚年寫的一部觀法著作,備尋三藏教典而集成,是《華嚴經》修學的綱領,是華嚴宗前面三代祖師修行證果的方法,也是《華嚴經》的精華奥旨。

賢首大師將《華嚴經》修學的方法,特别是如何契入華嚴境界,用很簡單的六門列出來。教修華嚴之觀法,斷除諸妄,還歸於一心之本源,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全文分作六門: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行四德、入五止、起六觀。前三門講看破,解說靈界諸法實相,後三門講放下,教導如何妄盡返源。

一體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宇宙間森羅萬象的本體,它能生萬法,起二用、示三遍。起二用是生起依、正二報。“示三遍”是所生的依、正二報的德性。依報微塵,正報毛孔,它有三種性德:普周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一粒微塵跟自性本體一樣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微塵裡面有整個宇宙,它俱足自性裡的圓滿性德。每一粒微塵裡面都包含了整個宇宙信息,好像全息圖。任何一粒塵沙俱足整個宇宙(就是整個法性)裡面圓滿的資訊。

“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達此理趣而修萬行,莊嚴佛果”,這叫華嚴。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華嚴經是對法身菩薩(分證佛)及大心凡夫(發菩提心的上上根人)而說,講說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以及如何斷無始無明習氣的進階法門。

“一心修之,謂之三昧”。華嚴三昧是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論的依據,通達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把它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世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與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相應,就叫莊嚴佛國、華嚴三昧,也就是《華嚴經》最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讀經書解說,要讀見性古德的講解。諸法實相,唯證乃知。由其真修實證,所作解說才是經文言外之意。普通禪師解說都依俗諦,依文解義,未至大乘佛法,更談不上一乘佛法。據信堅所知,最好的五十三參解說,是唐朝清涼國師《華嚴疏鈔》及李長者《華嚴合論》。

善財童子的根本指導老師是文殊菩薩,善財慧根深厚,他與文殊師資道合,在文殊座下明心見性後,為饒益一切世間,為救護一切眾生,為勤求一切佛法故,南行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念念不離菩提之心,恭敬親近善知識,廣學多聞增長智慧,不捨凡夫法,等持佛法,不捨一切智,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和光同塵,增長信樂,堅固不動,寄位修行,最終斷盡無始以來無明習氣,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究竟成佛。

善財第五十一參來到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欲參訪彌勒菩薩。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重重無盡,無門可入,這個境界“唯種智而妙達”。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就是一真法界,它重重無盡,無門可入。“入無門之法門“,即入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法門。

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所入,普賢願行是能入。〈普賢行願品〉是《四十華嚴》最後一卷,是華嚴修證的總綱領。普賢菩薩告諸菩薩及善財言:「若欲成就如來無量殊勝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此十大行願,是願中之王,因此又稱為「普賢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

華嚴經的修證法門是「信解願行證」,有行布門與圓融門。「行布門」有如爬山,由低向高,漸次行進,由信起解,信解之後發願,以願導行,以願行證入不思議法界。「圓融門」是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一證一切證,如燈燈相照,互融互入。

華嚴經中以普賢菩薩及文殊菩薩來襄輔毘盧遮那佛的教化,三者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大行。藉由文殊智慧契入佛法妙理,繼之以普賢大行,而得證悟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所以“華嚴三聖”意謂著如來“解行並重、定慧雙修”的圓滿教法。行者若能悟得此理,即能圓修圓證,寸步不移,現處極樂。

蔡武陽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