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做哪十件事會讓我感覺到愛 | 拾書所

家人做哪十件事會讓我感覺到愛

$ 279 元 原價 300
阿肥原本是「一條」快樂的狗,家人也都愛他,但家人溝通的方式常讓他覺得不知如何是好或很受傷。阿肥希望家人能用他喜歡的方式愛他,所以寫下「家人做哪十件事會讓我感覺到愛」,並決定在難得的日環食現象形成如同上帝的金戒指時,祈求願望的實現。阿肥的願望會實現嗎?

【給教師及家長的話】 
「家人做哪些事會讓我感覺到愛?」或許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絕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家人間的愛與聯繫,但同時我們也常看或聽到,許多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不知如何正向講話或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常見的溝通迷思例如:(1)愛用反諷口氣跟孩子溝通。就像有時孩子覺得自己穿了這件衣服變得好漂亮,父母明明也這麼覺得,但卻會脫口而出:「哪有?」、「不害臊!」;(2)常在應該提出建議、讓孩子有思考空間學會自我決策時,採強制的「這是為你好」萬用句。「這是為你好」這句話中潛藏著很大的陷阱,無形中未能呈現尊重,換句話說就是「你做的決定比較不好,最好在我設定的範圍內去做決定」或是「依照我的決定去做」,反而是剝奪孩子的自我決策能力;(3)自以為是的幽默卻在無形中傷了孩子。如同故事中的阿肥,家人一方面喜歡看他吃東西,常弄東西給他吃,卻又自以為幽默的用各種方式嘲笑他肥,讓阿肥喪失自信,不知如何是好;(4)比較或是壓力式的對話也容易讓孩子獲取愛的方式失焦。台灣有許多孩子是在「比較」中長大的,你考第三名,父母會問你一、二名是誰,如果考第一名,就會要你繼續維持;你常在及格邊緣浮沉,卻可能有疼愛你的阿嬤說如果你考100分,就會給你一百元。懸掛一個幾乎不可能得到的獎勵,以至於孩子也就不在意這個獎勵了。
我們可能很愛孩子,但卻很少貼近孩子的生活或個人特質來思考。其實不只要「愛」,還要「懂」;孩子需要沒有壓力的陪伴,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享有屬於自己的成就感,這些都是在相處時需要思考的重點。所以跟孩子溝通很重要,要讓他們能表達或做出決定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故而我讓繪本主角阿肥說出希望家人如何跟他相處的十件事,並說出為何他想這樣做的理由,希望父母或教師都能在「懂」的前提下去愛孩子,可以(1)協助孩子做出如何與他人溝通的決定,提升自我決策能力;(2)尊重孩子的決定,讓他學會自我負責;(3)如果孩子很猶豫而希望你幫忙做決定,那麼先貼近孩子的生活、分析理由,再給出選擇讓他做決定,而非只提供選擇逕自讓他做決定,如此很容易形成犯同樣錯誤或是直覺性的衝動選擇。決定不一定要最好,也不一定要分對錯。「不 O.K.也沒關係」(It's O.K. to Not Be O.K.)這句話是女子網球明星大 直美登上《時代》雜誌(Time)封面時的標題。2021年,大 直美在其個人推特宣布退出法網:「很遺憾我不能參加今年的法網了,我的腿部仍然感到疼痛,對我來說兩項大滿貫賽事離得太近了,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不 O.K.也沒關係,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識與重視。這不是說我們要教孩子什麼都不管、沒有競爭心態,而是教會他們可以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學會溝通與表達,善待自己的身心狀態,並不一定要去配合全世界的期望。
大家都說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家是講愛的地方。大家也都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愛就是愛,愛就是讓孩子活得自在,用他需要的方式來愛他。所以若不能用適合孩子的方式來愛他、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事情、尊重孩子的成長空間,孩子會知道我們愛他,但卻不會真正快樂!大人看到孩子的不快樂,又覺得自己犧牲很多,就會想不通而更不快樂!於是形成惡性循環。這就好像是一場沒有默契的棒球賽,投手與捕手間沒有花時間好好練習與溝通,也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眼中看不見彼此,只用自己的方式將球丟出,對方卻無法接或是不想接,在漏接與暴投的過程中,很多人生的遺憾就發生了!所以,陪著孩子一起讀這本繪本,然後我們可以運用這本書跟孩子或學生玩接龍遊戲:「家人做什麼事會讓我感覺到愛……」也可以是照樣造句:「朋友做什麼事會讓我感覺到愛……」、「需要我做決定時,我喜歡……」、「我做什麼事會讓爸媽感覺到愛……」、「我做什麼事會讓老師感覺到愛……」、「我做什麼事會讓阿公阿嬤感覺到愛……」、「我做什麼事會讓同學感覺到愛……」、「我做什麼事會讓地球感覺到愛……」等。讓我們都學會正向表達,有自由的成長空間,有受人尊重的生活,用我們喜歡的方式被愛,才是無價的真快樂!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