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慢性疼痛,10秒消失!:只有1%物理治療師才懂!驚人的「關節重置術」,找出真正痛因,快速根除多年不適痛感 | 拾書所

九成慢性疼痛,10秒消失!:只有1%物理治療師才懂!驚人的「關節重置術」,找出真正痛因,快速根除多年不適痛感

$ 288 元 原價 320
為何按摩、鬆筋、伸展,甚至注射、手術,都無法真正止痛?
X光和任何儀器皆難查出,
針灸、電療、整脊……全無效,怎麼辦?
日本關節促進學會SJF得獎物理治療師,
獨創「關節重置術」,短短10秒,解痠止痛超有感!

►按摩肌肉、鬆弛筋膜都無法真正止痛,針灸、電療也只能暫時緩解痛楚,為什麼?
►光是伸展肌肉,只會導致反效果?勤做瑜伽,竟會造成身體極大負擔?
►太多慢性疼痛者錯在非成因部位注射甚至手術,最終仍無法消除痛楚,你也是這樣嗎?
►閃到腰如何在10秒內解決?為何明明腳底在痛,卻要從腰部著手?

根據統計,全臺灣有超過70萬人飽受慢性疼痛折磨,
這種長期的痛楚雖不致命,日日纏身也夠惱人了!究竟,該怎麼解才好?

很多時候,難以消除的頑強疼痛並非慢性發炎,而是關節功能障礙所致
――當關節不在正確路徑上、產生位移時,就會產生揮之不去的疼痛!
其中的關鍵就在腰薦椎關節,光是偏移數毫米,便會經由骨膜將疼痛傳至全身各處!

本書作者羽原和則是日本知名物理治療師,曾協助多位奧運選手治療運動傷害,
就連體重近200公斤的相撲力士,也在他的協助下重拾關節健康、恢復行走能力!
他更獲得日本SJF關節促進學會殊榮,獲頒每年僅有一個名額的「SJF獎」;
至今仍以每年治癒300人的速度,持續創造醫療奇蹟。

★無效的治療,做再多也沒用!解痠止痛新常識,首度大公開!

►按摩:僅能提供「被觸摸的舒適感」;先用力按壓再放鬆,將引起更嚴重的疼痛。
►伸展操:過度伸展將使關節超出可動範圍並產生位移、肌肉更不易收縮。
►筋膜鬆弛法:單純以手指或手肘,搓揉按壓局部僵硬的肌肉,不過是「按摩+指壓」。
►整脊:成效就和折手指沒兩樣,還可能導致脊髓損傷,甚至腦中風!
►針灸、電療:針灸說穿了就是一種麻醉;電療則透過強大刺激讓你暫時忘卻痛楚。
►人工關節:並非一勞永逸,平均每15年就要開刀替換!
►X光檢查:關節的脫離路徑幾乎只有1~2公釐,再強的X光都拍不出關節毛病!

★SJF得獎療師獨創「10秒關節重置術」,九大部位完整照護!

慢性疼痛的「部位」,和產生疼痛的「病灶」往往不一致
――為此,找出疼痛的起源之處並予以矯正,才是有效治痛的關鍵!

本書教你以腰薦椎關節為中心,透過簡單動作重置位移之處,
涵蓋腰、膝、肩、頸、背部、髖部、腳踝、眼耳、頭部,10秒解決九成以上慢性疼痛!

►膝蓋痛
【檢查】:抓住右腳踝,確認膝蓋能彎曲到哪裡?是否產生痛感?
【鍛鍊】:仰躺在地上,雙手抱住右腳踝,將膝蓋往胸前彎曲。

►肩膀痛
【檢查】:以坐姿將肩膀大幅旋前旋後,確認動作是否順暢?
【鍛鍊】:雙臂彎曲成直角,高舉至頭部上方;以手肘畫圓,慢慢放下雙臂。

►腰痛
【檢查】:以站姿將上半身往右傾,確認右手指尖能碰到哪裡?會在何處產生痛感?
【鍛鍊】:仰躺併攏雙膝並屈起,分別將左右骨盆朝頭部方向移動,進一步重置關節。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10秒關節重置術」可解決的症狀和疾病,包括:
風濕痛、閃到腰、五十肩、頸椎痛、背痛、中風偏癱、椎間盤突出、
扳機指、眩暈與耳鳴、偏頭痛、肋間神經痛、甩鞭式創傷、自律神經失調……等,
超過20種以上久痛難治的身體病痛,都能解決!

九成的慢性疼痛,問題出在關節位移!
根治慢性疼痛,就從10秒關節重置開始!

本書特色

◎日本SJF關節促進學會得獎治療師,獨創「關節重置術」,短短10秒,解痠止痛超有感!
◎各種解痠止痛新常識首度公開!破除錯誤迷思,清楚說明慢性疼痛的成因與解痛之道。
◎涵蓋腰、膝、肩、頸、背部、髖部、腳踝、眼耳、頭部,九大部位完整照護!

專業審訂

王偉全

復健科醫師,現任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超全能診所院長。大學時因一場車禍造成頸椎損傷,四肢癱瘓兩個多月,歷經漫長復健之路,致力投入鑽研「疼痛與失能」的領域。
2014年成立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毫不藏私分享對症治療關鍵和診療經驗。數年來踏遍世界各地,探尋治療的各種可能性。2021年8月開立超全能診所,建構「健康金三角:結構、化學、情緒」的全人治療理念,賦權更多人啟動自癒超能力。

審訂者的話

重拾一把治痛的鑰匙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超全能診所院長/王偉全

日本的醫療文化在世界獨樹一格,不但融合了許多當地習慣與本土研究,同時不忘與世界接軌。在日本隨處可見接骨院、整脊、整體術……再加上發明大國的創意,坊間各種治療技術可說是五花八門、競爭激烈。
因此,當我收到這本出自日本物理治療師的著作《九成慢性疼痛,10秒消失!》時,自然非常興奮,更覺躍躍欲試。書中提到腰痛治療的關鍵是腰薦椎關節,這個關節支撐起了整個脊椎,又承接了薦椎及薦髂關節;第五節腰椎又藉由髂腰韌帶與整個骨盆連結,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以往在臨床治療上只重視薦髂關節,但在診療現場,我發現許多病人前彎後仰的時候,往往就是腰薦椎關節在痛。而在施作了增生療法之後,疼痛便大幅改善。想想很有道理,腰薦椎關節的韌帶承受著極大的壓縮力與剪切力,也是脊椎最常滑脫或椎間盤突出之處,或許作者羽原和則找到了一把被我們遺忘已久的鑰匙,使人們得以更快走向健康樂活的康莊大道。
書中提及的「10秒關節重置術」(以滑囊關節促進法[即SJF]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徒手治療技術)也是非常有趣的想法。只要隔著衣服,將手放在關節上輕柔搖晃,就能使關節附近的筋膜放鬆,將關節凹凸的接合處重置於正確的路徑上,如此一來,就不會刺激到骨膜並產生疼痛。羽原老師更強調關節並不是像鉸鏈那樣,只在單一軸上活動;使關節的滑動與旋轉毫無阻礙,才能確保日常動作順暢無虞。這樣嶄新的想法,無疑是將治療手法從靜態平衡轉移至動態平衡的典範,更與最新的物理治療概念十分契合。
然而,我身為臺灣的復健科醫師,仍有兩點立場必須表明:

一、本書主張按摩、伸展、整脊、筋膜鬆弛法、針灸、瑜伽等療法對於治痛皆無用,我認為不盡然。儘管可以理解羽原老師所述「關節若不在『正確路徑』上,就會產生疼痛」的想法,但若依此觀念,善用評估分析(例如暢銷書《解剖列車》提及的多項做法、精選功能性動作評估[Selective Functional Movement Assessment, SFMA]等)找出關節路徑不正確的肇因、放鬆過於緊繃的肌筋膜、強化弱連結,同樣也能發揮調整關節路徑的功效。因此,堅稱SJF以外的療法完全無用,實則有些偏頗。

二、文中也提到「請盡量避免注射」。身為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的理事長,我必須嚴正聲明:注射治療的效果,與醫師的診斷、注射技術、內容物,有極大的關係。根據我過往與日本醫師交流的結果,日本醫師是以注射類固醇居多,因此羽原老師才會提倡減少注射。實際上,當今臺灣、美國、香港,甚至全世界,注射高濃度葡萄糖、PRP(富血小板血漿)、細胞製劑等再生注射療法盛行,就是因為已有許多文獻證實,這樣的做法對於關節疼痛、肌腱韌帶損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書中「請盡量避免注射」的建議也是有待商榷的。

本書還有一個很棒的點:強調許多疼痛與關節障礙並非X光可見,並倡導減少施作外科手術。這與部分國家「若未經過徒手運動療法、注射療法,便不得直接進行手術」,將手術列為「最後訴求」十分近似。篇末羽原老師提到自己曾因徒手治療了病患,反遭骨科醫師責罵的經驗,實在令人惋惜。我相信只要是以助人為出發點,確實改善病人症狀,能得到的價值絕對遠高於代價。此書懷抱著極大的理想與抱負,欲將更正確的解痛之道傳遞給大眾與醫界,若能獲得越多人認同,未來必定越能減少不必要的手術、提升全民整體的健康意識、重拾人生的目標與興趣,引領無痛且豐富的人生。

(本文作者王偉全為復健科醫師,現任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超全能診所院長。大學時因一場車禍造成頸椎損傷,四肢癱瘓兩個多月,歷經漫長復健之路,致力投入鑽研「疼痛與失能」的領域。
2014年成立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毫不藏私分享對症治療關鍵和診療經驗。數年來踏遍世界各地,探尋治療的各種可能性。2021年八月開立超全能診所,建構「健康金三角:結構、化學、情緒」的全人治療理念,賦權更多人啟動自癒超能力。)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