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在臺灣的植物、島嶼風光和歷史間探尋家族與自身的來處與記憶 | 拾書所

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在臺灣的植物、島嶼風光和歷史間探尋家族與自身的來處與記憶

$ 342 元 原價 380

 ──《衛報》2019年度選書──
──普立茲獎得主傑克.戴維斯、自然寫作名家羅伯特.麥克法倫盛讚──
 
一部結合自然寫作、山岳文學、旅遊紀實和回憶錄的詩意之作
 

「孕育了我親愛家人們的島嶼──台灣,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
 
台英混血.加拿大籍環境歷史學家李潔珂(Jessica J. Lee)循著台籍移民外公逝世後遺留的意外信件來到台灣,試圖探尋家族的過往
在城市、山林與湖海間,一步步親身認識這座負載了親人回憶與自身血脈的島嶼
它的過往,它的自然之美,以及它對家族與自己的意義
 
▌因阿茲海默症逝世的外公遺留的一封信件,帶她走上回返福爾摩沙的「尋鄉之路」
 
自從李潔珂有記憶以來,來自台灣的外公與外婆,就住在尼加拉瀑布旁的平房裡,外公在附近的義大利麵工廠當警衛,
外婆則是家管,平時不苟言笑。每逢假日、節慶,或者爸媽需要出差旅行的日子,李潔珂就會被送到外公外婆家,
也因此,外公與外婆是她童年時重要的陪伴者。
 
但到了李潔珂進入青春期,不多話但總是帶著微笑的外公,因阿茲海默症逐漸忘了她是誰,最後被送回故鄉台灣高雄的安養院,
不久後與世長辭;隨著衰老變得更加暴躁易怒的外婆,也在數年後離世。母親家族過往的故事,眼看就要從此消逝──但就在外婆留下的滿屋遺物中,
李潔珂的母親意外發現了一樣重要的東西:一封外公的信。
 
這封信中共有二十多張信紙,內容是他一生的自傳,可以回溯到他在中國的童年,在五四運動期間出生,在動盪的年代中成長,
在抗日戰爭期間成為中華民國空軍飛虎隊(美籍志願大隊)一員,以及1949年跟著國民黨來到台灣後擔任空軍教練的日子。
寫到最後,這封信開始變得重複、混亂,最後戛然而止──這些信紙,或許正是他試圖保留不斷流失的記憶所做的最後努力。
 
從這封信件中,李潔珂發現了她從未認識過的外公「曹崇勤」,而那些她感到陌生、對家族歷史來說卻無比重要的片段,
就遺落在她血脈的源頭之一──台灣。因此,她決定在三十一歲這年回到台灣,試圖找出外公信中記錄下的蛛絲馬跡,
以及外婆生前的話語,追尋外公與外婆年輕時的過往,以及家族的故事,並從文化與歷史中,深入認識台灣這個既遙遠又親近的「家鄉」。
 
▌從城市到田野,從山林到海洋,以全身五感認識這座既陌生又無比熟悉的島嶼──台灣
 
在這趟旅程中,她不只造訪家人們曾居住的城市,探訪仍在台灣的家族親友,曾受過專業的植物學訓練的她,
也進一步走入台灣的山林,登上高峰,深入秘境,也走向海洋與田野,企圖從她熱愛的自然中,用身體感受、探索台灣這片壯闊、神秘、多變而溫柔的土地。
 
她爬上能高越嶺古道、「黑色奇萊」、水社大山,走進阿里山中的堰塞湖「水漾森林」,記錄下豐富的植物觀察,
也前往台南曾文溪口的台江國家公園追尋黑面琵鷺的蹤跡;她也爬梳各種史料與作品,從郁永河的《裨海紀遊》、
前來台灣研究植物的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的主角蘇格蘭植物學家羅伯.福鈞(Robert Fortune),
到經典環保文學《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再到劉克襄、吳明益等當代自然文學名家,將豐富的知識與歷史編織進這部作品中。
 
結合了自然寫作、山岳文學與回憶錄,《雙木成林》娓娓道來一個埋藏在一個典型移民家庭背後的故事,既是小人物的生命故事,
亦是動盪大時代的縮影。書中交織著外公與外婆的人生故事,以及李潔珂對家族故事、自然環境及自我認同的追索與反思,
從這些人與自然的過去與現在,爬梳這個家庭、這座島嶼如何走到今日。敘事精煉而情感細膩豐沛的本書,既是關於一個家族的回憶錄,
也是一部近代台灣的小傳,更是一場以自己的全身感官去踏查、感受自身來處的雋永旅程,也讓生長在台灣的我們,能再次以全新的眼光認識這座島嶼的面貌與美麗。
 
【各界讚譽】
「《雙木成林》是一次精雕細琢的沉思,關於記憶、愛、風景──以及在語言中尋找一個家。書中的篇章精煉而閃耀著光芒,眷戀地向彼此傾靠;
不論是從形式或內容上而言,這都是一本美麗的書,關於人與人、地方與地方之間的距離,以及如何在他們之間架起橋梁。」
──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心向群山》、《大地之下》作者

「我真想像她一樣:李潔珂運用了她的所有感官,包括那個我們大多數人都忽略的感官──內在真我,去體驗了台灣的林地、濕原、高山、低地,
以及在其中、其上、其下的各種生物。而透過這本無與倫比的書,她真的帶我抵達了那些所在。」
──傑克.戴維斯(Jack E. Davis),2018年普立茲獎得主

「面對人與地方之間的關係,一場精妙而充滿力量的探尋,以及一次在暗夜中發光的召喚,喚起一片非凡的風景。」
──梅麗莎.哈里森(Melissa Harrison),作家

「《雙木成林》踏上一條蜿蜒的道路,穿過山徑,越過樹根,經過琵鷺,走進家族的過往。在這部富有思想的回憶錄中,
李潔珂邀請讀者思考,是什麼讓家鄉成為家鄉?是語言,家族,還是景色?讀完這本書我滿懷熱忱,迫不及待想知道那些標示出我的過往的每一棵樹的名字。」
──羅雲.荷薩奧.布坎南(Rowan Hisayo Buchanan),作家

「一份對家族美麗而淋漓盡致的致敬,也是一次勇敢而費盡心思,在霧中尋求理解的探尋。」
──艾咪.利普羅特(Amy Liptrot),著有《逃離之地:我在奧克尼群島的戒癮日記》

「雙眼清澄而內心溫暖,《雙木成林》是一次深刻而誠實的沉思書寫,關於塑造了我們的自然與家族景觀。
李潔珂是位獨具詩意的才女,對於神秘而極美的事物有著高度關心。」
──莎林.泰奧(Sharlene Teo),作家

一部哀悼之作;它將歷史和旅行的線索緊密結合在一起……提供了富美感也親密的視角,讓人看見一座島及一位作者由大環境與歷史事件所形塑出的樣貌。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在發現祖父零碎而帶有自傳色彩的文字書寫後,環境史博士李潔珂動身前往台灣島,尋找祖父故事中缺漏的部分,並試圖重新連絡上遠房親戚。
充滿詩意的島嶼之旅和反殖民式開墾在作者對島上動、植物相、自然災害和政治史的描述中躍然紙上。
──《電子文學》(Electric Literature)

作者將植物學家的精準與詩人的眼、耳結合在一起……這是當今探索景觀和身分認同最激動人心的其中一種聲音。
在本書中,作者創造出強而有力的優美文字,用以描述人與他們稱為家的地方之間的連結。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LS)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