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同語言的人,在古代可以用同樣的文言文筆談?
‧日本人、韓國人都能直接用自己的語言,唸出《論語》的內容?
‧「訓讀」到底是什麼?
‧中國翻譯佛經竟影響了日本跟朝鮮半島的世界觀?
‧越南文原來受到中文影響這麼深?
‧元朝的文體竟然在日本可以找到對應?
‧契丹人原來也會寫漢詩?
就算同樣用漢字,不代表我們都一樣!
跳脫中國中心論與漢字文化圈的「同文」迷思,
重新以全東亞格局,
一窺你所不知道的漢字漢文故事
精通多國語言,作者自著自譯|中文版全新增補內容
漢字,起源於上古中國,傳播則遍及東亞,日本、朝鮮半島、越南,以及周邊歷朝歷代的各民族,皆深受其影響。時至今日,除了中文世界外,日本也依舊使用漢字,所以懂中文的人,無論是去日本旅行或是看到日文標示,經常倍感親切。亦曾有日本學者將東亞視為「漢字文化圈」,認為漢字與漢文曾經是東亞的書面通用語(lingua franca),不同語言、文化的人們,都能透過漢字來「筆談」交流。
然而,即便漢字是全東亞共同享有的符號系統,具體的使用情況卻大不相同,小至單一漢字的讀音、大至語法語序,最終導致口頭上說的與書面紙筆寫下的,其實有不少落差及相異。表面上起來,寫的同樣都是漢字,但在背後,這些差異卻竟逐漸催生出各地對於漢字的不同利用方式,甚至有的以漢字為基礎,創造出屬於自身的符號系統,最終也形塑各種不同的語言觀、民族觀、世界觀。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關鍵,莫過於「訓讀」(kundoku)。所謂訓讀,是指古代中國近鄰的異民族,因為語言不同,所以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便發展出一種特殊的解讀方式,其會在文字旁邊加註符號,用以標明調動文字的順序,方便理解。這種方法至今在日本仍於國民教育中延續著,而韓國、越南等國在歷史上,也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現象。
這種顛倒語序、便於理解的方法,最早可上溯至古代漢譯佛典的過程,是古代東亞不同文化接觸、交流的印記。但是這套方法對於中文母語使用者來說,卻相當陌生;從傳統中國中心的價值觀來看,這套方法也屬於非正規的變體漢文。而且,隨著東亞的現代化,除了日本之外,各地也幾乎忘卻這個歷史交流的過程。然而,非正規、變體,也同時意味著豐富的可能性,能開拓我們的認知與想像。《漢文與東亞世界》便是從這樣的角度切入,透過考察日本、朝鮮半島、越南,以及歷史上契丹、回鶻等不同使用漢字、漢文的情況,來探討東亞各國不同的語言觀、價值觀、國家觀以及世界觀。
本書原為二○一○年日本岩波書店所出版的《漢文と東アジア―訓読の文化圏》。作者金文京教授精通日、中、韓等語言,此書亦由作者本人翻譯,並針對中文世界讀者加以解釋,更補充了近年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與臺灣相關的部分,幾乎已是一本全新著作。作者綜合文學及史料解讀,重寫漢字與漢文的身世脈絡,是此一主題新穎全面且深入淺出的難得著作。
這本書除了能打開讀者眼界之外,也能讓我們反思自身認知,破除刻板印象:即使同樣都使用漢字,但並不表示漢字就將整個東亞世界給同質化了,反而,是在看似相同的表象之下,潛藏著許多我們過往並不清楚理解的獨特性與差異。透過考察歷史上漢字漢文如何被使用的另一條身世脈絡,我們才更可能鑑往知來,思索未來應該走往何處。
‧日本人、韓國人都能直接用自己的語言,唸出《論語》的內容?
‧「訓讀」到底是什麼?
‧中國翻譯佛經竟影響了日本跟朝鮮半島的世界觀?
‧越南文原來受到中文影響這麼深?
‧元朝的文體竟然在日本可以找到對應?
‧契丹人原來也會寫漢詩?
就算同樣用漢字,不代表我們都一樣!
跳脫中國中心論與漢字文化圈的「同文」迷思,
重新以全東亞格局,
一窺你所不知道的漢字漢文故事
精通多國語言,作者自著自譯|中文版全新增補內容
漢字,起源於上古中國,傳播則遍及東亞,日本、朝鮮半島、越南,以及周邊歷朝歷代的各民族,皆深受其影響。時至今日,除了中文世界外,日本也依舊使用漢字,所以懂中文的人,無論是去日本旅行或是看到日文標示,經常倍感親切。亦曾有日本學者將東亞視為「漢字文化圈」,認為漢字與漢文曾經是東亞的書面通用語(lingua franca),不同語言、文化的人們,都能透過漢字來「筆談」交流。
然而,即便漢字是全東亞共同享有的符號系統,具體的使用情況卻大不相同,小至單一漢字的讀音、大至語法語序,最終導致口頭上說的與書面紙筆寫下的,其實有不少落差及相異。表面上起來,寫的同樣都是漢字,但在背後,這些差異卻竟逐漸催生出各地對於漢字的不同利用方式,甚至有的以漢字為基礎,創造出屬於自身的符號系統,最終也形塑各種不同的語言觀、民族觀、世界觀。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關鍵,莫過於「訓讀」(kundoku)。所謂訓讀,是指古代中國近鄰的異民族,因為語言不同,所以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便發展出一種特殊的解讀方式,其會在文字旁邊加註符號,用以標明調動文字的順序,方便理解。這種方法至今在日本仍於國民教育中延續著,而韓國、越南等國在歷史上,也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現象。
這種顛倒語序、便於理解的方法,最早可上溯至古代漢譯佛典的過程,是古代東亞不同文化接觸、交流的印記。但是這套方法對於中文母語使用者來說,卻相當陌生;從傳統中國中心的價值觀來看,這套方法也屬於非正規的變體漢文。而且,隨著東亞的現代化,除了日本之外,各地也幾乎忘卻這個歷史交流的過程。然而,非正規、變體,也同時意味著豐富的可能性,能開拓我們的認知與想像。《漢文與東亞世界》便是從這樣的角度切入,透過考察日本、朝鮮半島、越南,以及歷史上契丹、回鶻等不同使用漢字、漢文的情況,來探討東亞各國不同的語言觀、價值觀、國家觀以及世界觀。
本書原為二○一○年日本岩波書店所出版的《漢文と東アジア―訓読の文化圏》。作者金文京教授精通日、中、韓等語言,此書亦由作者本人翻譯,並針對中文世界讀者加以解釋,更補充了近年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與臺灣相關的部分,幾乎已是一本全新著作。作者綜合文學及史料解讀,重寫漢字與漢文的身世脈絡,是此一主題新穎全面且深入淺出的難得著作。
這本書除了能打開讀者眼界之外,也能讓我們反思自身認知,破除刻板印象:即使同樣都使用漢字,但並不表示漢字就將整個東亞世界給同質化了,反而,是在看似相同的表象之下,潛藏著許多我們過往並不清楚理解的獨特性與差異。透過考察歷史上漢字漢文如何被使用的另一條身世脈絡,我們才更可能鑑往知來,思索未來應該走往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