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葉至誠校長,系統性整理臺灣在步入超高齡社會前,應當具備的周延建置與作為。
2. 提倡「長照人才專業培訓計畫」,讓青年樂於投入長照,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目標。【序言】
從近百年來全球人口的變化趨勢來看,人口轉變(Population Transition)是各個國家人口發展的普遍模式,即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與低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與低增長率轉變的過程,其中全球性生育率的下降尤其引人注目。雖然不同國家所處的人口轉變階段可能不同,但是人口轉變所帶來的高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要議題。
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影響下,未來的世界將有嶄新的面貌,人力資源的發展也會有重大的改變,值得我們正視。由於知識經濟的到來,具有豐富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資源成為各種生產要素中最能帶來成效的資源。人力資源強調的是在服務中提高價值,在實踐中創造福祉。長照政策推動多年,社會輿論多以無法滿足有長照需求的評述,一路以來出現「不會用、不夠用、不好用」等盲點。愛因斯坦說:「我們不能以製造問題時的思維來嘗試解決既有的問題。」這個原則運用在長照制度的完善及長照人才的培育上是具有啟發,以塑造更合時宜的照顧作為和紮實的人才培育。
人口結構高齡趨勢是世界共同面臨的嚴峻考驗,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簡稱UNFPA)指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趨勢之一便是人口高齡化。自一九五○年起,全世界多數國家生育率與死亡率皆下降、高齡人口急遽增加,此現象稱為「全球高齡化」(global ageing)。預計在二○五○年時,全世界人民的平均壽命將高達七十七歲(United Nation, 2013)。相較於臺灣二○一八年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高達百分之十四,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二○二五年更將高達百分之二十的「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臺灣自一九九三年邁入「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伴隨人口結構急速老化,但對於長期照顧議題關注較慢,對於其人力培育規畫的投入更顯不足。衛生福利部與內政部於二○○三年整合「病患服務員」與「居家服務員」成為「照顧服務員」,並於當年公告「照顧服務員訓練實施計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前身勞委會職訓局)於二○○四年辦理照顧服務員技術士證照考試。為因應高齡照護需求,二○○七年政府公布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開啟建構臺灣長期照顧體系,並於二○一七年啟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政府雖推動服務體系及政策,但對於專業人才的培育卻有限,除單一級證照考核外,便無其他認證專業制度,以應對照顧服務第一線的人力,因應長照服務的快速需求。爰此,二○一八年監察院《國內照顧服務員之實際發展概況》揭示:照服員受訓結業後實際執業率僅有百分之二十一,顯然長照人力資源陷入困境,外籍看護需求依然日殷,人數直線攀升,目前在臺的外籍看護已超過二十六萬人;長照人力培育的作為,顯然無法滿足需照護者的需求。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的積累以及知識、科技的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動力。由此,人才則成為最寶貴的和最稀缺的資源,參酌「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出版的《論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指出,人力資本、技術知識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當照服人力的不足,是推動長照最大的問題,要有好的人才及充分人力,才會有好的服務品質;期間,專業分級推展、專業技能培訓、專業形象建立、職涯發展等,均是照服人力資源的重心,影響長照得否順利運行。
二○二五年臺灣老人人口將達百分之二十,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服務隨著長照政策蓬勃發展,但長照服務目前面臨照顧服務人力不足的困境,其相關執行人力的素質與數量則成為計畫執行成效良窳的關鍵,「人」是組織最重要的資源,如何妥善運用及有效管理人力資源,是政策能否落實、競爭力能否提升、服務品質能否改善的最關鍵因素。故人力培育面臨的問題及培育的有效因應策略顯得重要而迫切。
長期照顧工作具有不可被取代性、專業性、價值性的特性,在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最具重要性,自然成了現代管理的核心。不斷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水準,不僅是當前發展經濟、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長期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更是一個現代人充分開發自身潛能、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重要措施。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社會大眾的認知及重視,並樂於投入這項工作,使長期照顧人力的培育能符應現行長期照顧的需求,確保長者得享健全化的長期照護服務,達成連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目標。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組織對於能創造績效價值員工的重視,因而催化了人力資本觀點的盛行。人才既是位處組織發展最重要的基石,而培訓的關鍵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儲存。即要通過培訓提高專業人員將「知識」轉化為「執行」的能力,以促進專業人員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爰此,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正需要重塑高齡社會的人力資源,以為發揮價值和達成可長可久的長照體系。
筆者任教大學校院已逾三十寒暑,常期能體現韓文正公所言「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將此專業知識擴及教室之外的社會大眾,以能對社會教育略盡棉薄的貢獻。感謝秀威數位科技出版公司的玉成,方能完成這本著作。惟知識分子常以「金石之業」、「擲地有聲」,以形容對論著的期許,本書距離該目標不知凡幾。唯因忝列杏壇,雖自忖所學有限,腹笥甚儉,然常以先進師長之著作等身,為效尤的典範,乃不辭揣陋,敝帚呈現,尚祈教育先進及諸讀者不吝賜正。
葉至誠 謹序長期照護專業人才為應社會需求必須有更完善的教育訓練,
以青年為骨幹,藉由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
落實「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安」的理想社會結構。
臺灣從進入高齡化社會至邁入超高齡社會約三十二年左右,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約為五十到一百年,臺灣因應人口老化預作準備的時間較短。由於社會家庭結構功能改變,由以往家庭為主的照顧,轉變為尋求外部專業照顧,對長期照顧資源及長期照顧專業人力的需求,與日俱增。
本書以「長期照顧為經,人力資源為緯」,探討經由人才培育以促成長期照顧的周延建置與作為。透過多方招募、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可有效納入專業人才。除培育長期照護相關技能外,亦可跨領域至職能治療、護理、老人服務、社工、輔具設計等長照產業所需之專業服務,讓民眾獲得多元、便捷的照顧。而人才培育的另一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民眾的認知及重視,讓更多人尊重且樂於投入長照工作,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重要目標。
2. 提倡「長照人才專業培訓計畫」,讓青年樂於投入長照,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目標。【序言】
從近百年來全球人口的變化趨勢來看,人口轉變(Population Transition)是各個國家人口發展的普遍模式,即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與低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與低增長率轉變的過程,其中全球性生育率的下降尤其引人注目。雖然不同國家所處的人口轉變階段可能不同,但是人口轉變所帶來的高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要議題。
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影響下,未來的世界將有嶄新的面貌,人力資源的發展也會有重大的改變,值得我們正視。由於知識經濟的到來,具有豐富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資源成為各種生產要素中最能帶來成效的資源。人力資源強調的是在服務中提高價值,在實踐中創造福祉。長照政策推動多年,社會輿論多以無法滿足有長照需求的評述,一路以來出現「不會用、不夠用、不好用」等盲點。愛因斯坦說:「我們不能以製造問題時的思維來嘗試解決既有的問題。」這個原則運用在長照制度的完善及長照人才的培育上是具有啟發,以塑造更合時宜的照顧作為和紮實的人才培育。
人口結構高齡趨勢是世界共同面臨的嚴峻考驗,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簡稱UNFPA)指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趨勢之一便是人口高齡化。自一九五○年起,全世界多數國家生育率與死亡率皆下降、高齡人口急遽增加,此現象稱為「全球高齡化」(global ageing)。預計在二○五○年時,全世界人民的平均壽命將高達七十七歲(United Nation, 2013)。相較於臺灣二○一八年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高達百分之十四,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二○二五年更將高達百分之二十的「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臺灣自一九九三年邁入「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伴隨人口結構急速老化,但對於長期照顧議題關注較慢,對於其人力培育規畫的投入更顯不足。衛生福利部與內政部於二○○三年整合「病患服務員」與「居家服務員」成為「照顧服務員」,並於當年公告「照顧服務員訓練實施計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前身勞委會職訓局)於二○○四年辦理照顧服務員技術士證照考試。為因應高齡照護需求,二○○七年政府公布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開啟建構臺灣長期照顧體系,並於二○一七年啟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政府雖推動服務體系及政策,但對於專業人才的培育卻有限,除單一級證照考核外,便無其他認證專業制度,以應對照顧服務第一線的人力,因應長照服務的快速需求。爰此,二○一八年監察院《國內照顧服務員之實際發展概況》揭示:照服員受訓結業後實際執業率僅有百分之二十一,顯然長照人力資源陷入困境,外籍看護需求依然日殷,人數直線攀升,目前在臺的外籍看護已超過二十六萬人;長照人力培育的作為,顯然無法滿足需照護者的需求。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的積累以及知識、科技的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動力。由此,人才則成為最寶貴的和最稀缺的資源,參酌「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出版的《論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指出,人力資本、技術知識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當照服人力的不足,是推動長照最大的問題,要有好的人才及充分人力,才會有好的服務品質;期間,專業分級推展、專業技能培訓、專業形象建立、職涯發展等,均是照服人力資源的重心,影響長照得否順利運行。
二○二五年臺灣老人人口將達百分之二十,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服務隨著長照政策蓬勃發展,但長照服務目前面臨照顧服務人力不足的困境,其相關執行人力的素質與數量則成為計畫執行成效良窳的關鍵,「人」是組織最重要的資源,如何妥善運用及有效管理人力資源,是政策能否落實、競爭力能否提升、服務品質能否改善的最關鍵因素。故人力培育面臨的問題及培育的有效因應策略顯得重要而迫切。
長期照顧工作具有不可被取代性、專業性、價值性的特性,在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最具重要性,自然成了現代管理的核心。不斷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水準,不僅是當前發展經濟、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長期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更是一個現代人充分開發自身潛能、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重要措施。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社會大眾的認知及重視,並樂於投入這項工作,使長期照顧人力的培育能符應現行長期照顧的需求,確保長者得享健全化的長期照護服務,達成連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目標。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組織對於能創造績效價值員工的重視,因而催化了人力資本觀點的盛行。人才既是位處組織發展最重要的基石,而培訓的關鍵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儲存。即要通過培訓提高專業人員將「知識」轉化為「執行」的能力,以促進專業人員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爰此,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正需要重塑高齡社會的人力資源,以為發揮價值和達成可長可久的長照體系。
筆者任教大學校院已逾三十寒暑,常期能體現韓文正公所言「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將此專業知識擴及教室之外的社會大眾,以能對社會教育略盡棉薄的貢獻。感謝秀威數位科技出版公司的玉成,方能完成這本著作。惟知識分子常以「金石之業」、「擲地有聲」,以形容對論著的期許,本書距離該目標不知凡幾。唯因忝列杏壇,雖自忖所學有限,腹笥甚儉,然常以先進師長之著作等身,為效尤的典範,乃不辭揣陋,敝帚呈現,尚祈教育先進及諸讀者不吝賜正。
葉至誠 謹序長期照護專業人才為應社會需求必須有更完善的教育訓練,
以青年為骨幹,藉由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
落實「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安」的理想社會結構。
臺灣從進入高齡化社會至邁入超高齡社會約三十二年左右,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約為五十到一百年,臺灣因應人口老化預作準備的時間較短。由於社會家庭結構功能改變,由以往家庭為主的照顧,轉變為尋求外部專業照顧,對長期照顧資源及長期照顧專業人力的需求,與日俱增。
本書以「長期照顧為經,人力資源為緯」,探討經由人才培育以促成長期照顧的周延建置與作為。透過多方招募、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可有效納入專業人才。除培育長期照護相關技能外,亦可跨領域至職能治療、護理、老人服務、社工、輔具設計等長照產業所需之專業服務,讓民眾獲得多元、便捷的照顧。而人才培育的另一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民眾的認知及重視,讓更多人尊重且樂於投入長照工作,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