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臺灣原住民住家研究的出:兼談博物館展示與部落文化的重建 | 拾書所

探索臺灣原住民住家研究的出:兼談博物館展示與部落文化的重建

$ 432 元 原價 480
本書特色
★本書繼承日治以來的臺灣原住民族住家研究的傳統,另一方面也關注自20世紀末開始,南島語族文化圈的概念逐漸被介紹進入臺灣的新氣象。立基於這兩個思潮脈絡,從歷史的時間與地理的空間等寬廣角度,思考臺灣原住民住家的根源、現況與未來發展的方向,進而集結了目前第一線從事臺灣原住民家屋研究的學者,以實際的田野出發,建構獨自的理論性觀察,藉以理解原住民建築文化,合作完成了這本成果論文集。

★本書雖然稱為臺灣原住民住家研究,但擁有俯瞰全球的視野。其視線不只向著臺灣原住民,而且也朝向了中國南部、東南亞、甚至大洋洲。黃蘭翔老師曾經在中國建築史研究泰斗田中淡老師門下研究,因此深諳中國傳統建築;加上東南亞傳統住家的部分,本書收錄長年聚焦田野現場調查的佐藤浩司老師的研究,他以印尼木造建築為主題的報告,讓本書內容在時空上更為深遠與寬大。

★本書的編輯與出版,必然有助於臺灣原住民族傳統住家的研究與未來在新的住家進行規劃設計時,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編後語|

1990年代初期,我在日本京都大學留學期間,當時適逢亞洲建築史與世界建築史著名學者布野修司教授初到京都大學任教,他邀請了佐藤浩司教授前來京大演講。聽後,被他用雙腳踏遍東南亞的田野工作,以及從田野第一手資料所獨創的「人們住進穀倉的干闌構住家發展理論」所吸引。這種作學問的方法不但日本國內少見,放眼世界也甚為稀少。

佐藤先生的曾外祖父是臺灣著名的農田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偶而佐藤先生也會前來臺灣從事原住民住家的調查。長期以來,即已心生引介他的工作與作學問的方法到臺灣來,讓臺灣原住民族的研究可以打開門窗通向外面的世界。終於在2019年11月,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2019重建臺灣藝術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時,有機會邀請他來臺發表「從南島語族世界觀點下的臺灣原住民族住家」(Indigenous Taiwanese Architecture seen from the Austronesian World)論文。

這次獲得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我的朋友祖祖樂(kaka Zuzule)女史的協助,得有機會申請原民中心以佐藤教授的工作為中心的出書計畫,得以實踐長期以來的願望。因為這份計畫的執行,也邀請了目前站在臺灣研究原住民族建築文化第一線學者林建成教授、吳金鏞教授、許勝發教授、足立崇教授等人共襄盛舉,提供他們的論文,讓本書不但在世界史的時間與空間上定位臺灣原住民建築文化的特質,也讓現在正在進行的原住民族文化之保存與居住的住宅聚落的新建議題收錄於本書裡,供讀者閱讀參考。

本書得以出版還要感謝吳瑞真女史在行政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在公司業務繁忙下的好友岸野俊介先生與繁重課業壓力之下的綱川愛實女史,願意在編輯的最後階段,出書在即的情況之下,毅然撥開手邊的工作,全時全心地協助論文的翻譯。最後能夠成書要特別感謝的,是我的好友呂權豪先生及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在籍的吳宥葳小姐,因為他們細心的潤稿校閱,讓本書的錯誤減到最低。

黃蘭翔
國立臺灣大學樂學館
2021 年冬初書籍簡介
台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之一支,甚至是南島語族發展的起源地。雖然在這十數年來,臺灣的研究者也察知這項國際學術界頻繁論述的議題,特別是住家和聚落的研究,前往南島語族所棲息地從事實際田野工作收集第一手資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但是台灣學術界受限疏於克服這種要求,一直都無法有以台灣為出發點的亞洲觀與世界觀之原住民族家屋研究。本書不但在實際田野調查與廣而深的文獻收集上,在第一手資料的辯證分析上也都有重大的突破。另一核心焦點是,本書的論文也觸及了原住民文化保存與展示,以及家屋新建和都市集體居住的現代性議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