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一百周年、英美詩歌史的里程碑《荒原》
詩藝圓熟的高峰作品《四重奏四首》
世紀詩人艾略特&翻譯名家黃國彬
詩人、作家:王姿雯、向陽、李敏勇、徐佩芬、唐捐、陳克華、陳黎、曹馭博、崔舜華、須文蔚、楊照、蔡琳森、鴻鴻、羅任玲
學者:張寶云(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彭鏡禧(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劉亮雅(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跨世代推薦
繼但丁《神曲》後,黃國彬再度以精妙譯筆與深厚學養,精選譯介世紀詩人艾略特的詩作名篇。第一冊輯艾略特作品十首,不僅錄有《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洛克的戀歌》、《一位女士的畫像》等傑作,更包含英美詩歌史的里程碑《荒原》。第二冊輯艾略特作品十首,其中包括詩人的高峰作品《四重奏四首》。
《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洛克的戀歌》以獨白形式刻畫面對愛情害羞畏怯的男子形象,使人一窺詩人纖敏的內心世界;《一位女子的畫像》語調暗含反諷,也與諸多作品互文對話。一九二二年,世紀詩歌《荒原》一出,引起詩壇極大震撼。詩中大量剪貼死亡與重生的意象,融合宗教、哲學與歷史典故,拼湊出現代文明的荒原景象。該詩開頭瀰漫悲觀氛圍,象徵人類精神的萎靡貧瘠,直到結尾才窺見一絲救贖的希望。
《空心人》用典晦澀,論者認為是詩人自剖個人經歷最深刻的作品;《聖灰星期三》以豐富意象,描摹凡人覓神的奧秘經驗。《三王來朝》則化用《聖經》典故,敘寫三王迢迢朝拜聖嬰,旅程結束後,心靈與信仰都經歷巨大的震撼,結果獲得重生。集大成作品《四重奏四首》內涵豐富,討論歷史、宗教、時間本質以至神秘經驗。意象的推演呼應音樂式的進行,四首四重奏分別對應風、土、水、火四種元素,詩中,艾略特回溯歷史,凝視未來,寄託自己對神性的理解,並探求人與宇宙整體的關係。
艾略特詩作以晦澀費解著稱,須經適切的指引才能進入其語言世界。黃國彬精通數國語言,翻譯時能細膩貼近原文脈絡,精求真義;同時,也在中譯的音韻節奏上字字斟酌,凝鍊詩意,並保留詩作獨特的音樂性。詩末附有大量譯註,細緻介紹創作背景、文史典故,其詳盡、精細的程度為中文世界罕見。黃國彬以中外文學的豐富學養底蘊,帶領讀者悠遊於浩繁的意象之海,洞見字句背後的文學傳統與脈絡。
研究艾略特超過半世紀,黃國彬在堅實的研究基礎上重新以客觀公允的目光審視,這位風雲詩人何以能影響現代詩歌超過一世紀。透過《空心人》、《聖灰星期三》、《四重奏四首》等名篇的閱讀,重新建構艾略特的創作歷程,形塑對其詩藝與詩觀的了解,更能領略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時代風景與現代文明下人類的精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