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 輯錄二十多位紐約華文女作家的創作,風格各異,呈現如花朵般的斑斕與芬芳。
★ 特別收錄白舒榮、趙淑俠、王渝、趙淑敏與周勵等名家文章,加上新時代的華文女性作家作品,綻放紐約的多姿女力!序
▎序:哈得遜河畔的「文學女人」/陳瑞琳
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隨著大規模的移民流動,域外的華文創作忽然百川匯流、蔚然成氣,而其中以女性作家居多,其精神氣質及情感表達顯然與男性作家迥異,遂成為一脈引人矚目的文學現象。
解析當今海外文壇的「紅樓」現象,一來女人對於文學有天然的血脈,二來女人在海外生計的壓迫相對比男性少,再加敏感多情、渴望傾訴,於是春江水暖,女人先「知」,一代「文學女人」在海外應運而生。
我對紐約一向是敬畏的,這是我對美國東部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有多年的仰視。這些年一次次飛向紐約,或看百老匯的《美女與野獸》,或看大都會博物館,每次從空中俯瞰紐約,除了水泥鋼鐵的力和古今藝術的美相交合之外,這裡也是文學人永遠挖掘不盡的深山寶藏。
一個城市的魅力,首先是能給生命一個展現神奇的舞臺。曼哈頓的高樓固然如水泥的森林,冰冷而充滿壓抑,但它是那樣巍然雄風,壯懷激烈。紐約,顯然是締造英雄的地方,也是譜寫文學的戰場。生命在這裡不會萎縮,人性在這裡放射出光華。
因著這份特殊的情感,我心裡的紐約文友是特別了不起的。如果說美國西海岸的三藩市(即舊金山),是北美華文學的歷史發源地,那麼紐約就是當代北美新移民文學揚帆起航的地方。上世紀出版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和《北京人在紐約》,讓我們看到了紐約就像一杯多層次的雞尾酒,有清亮絢麗,也有苦澀和黏稠。顯然,紐約不相信眼淚,一個生命的種子撒落在這裡,沒有天賜的雨水給你澆灌,也沒有如煦的春風為你吹開花蕊,生命的成長全在每個人自己爆發的能量。
在文學的紐約裡,搖曳多姿的女作家無疑是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2021年10月的這個秋天,在收穫的季節裡,我忽然讀到了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梓櫻傳來的女作協會員作品集。讀的時候一會兒心潮激蕩,一會兒熱淚盈眶,這些文字彷彿是在壯懷激烈的旋律背後,升起的一曲曲溫柔纏綿的詠歎。
「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成立於2016年8月,是時代造就的機緣,也是文學姐妹們的集體澆灌。感恩顧月華大姐當年登高一呼,「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閃亮登場。五年的歲月成長如此迅速,會員們多次舉辦新書發布會,創作成果累累豐碩,不斷斬獲各種獎項,並積極舉辦各種文學講座,影響力日漸擴大。
都說女性的精神成長標誌著社會文明的高度,在我看來,女性的心理需求比男性離文學更近,因為文學的重要價值應該是「情感價值」,這,正是海外女性作家的創作追求。古來中國小說寫「人」,而女人重「情」,「人」之有「情」,才是一個斑斕濃郁的文學世界。觸摸著紐約女作家寫下的這一行行「情動於衷」的文字,我感覺自己終於發現了一條通向紐約之魂的神祕暗道。
這部《紐約芳菲》裡收入的作家,大都是神交多年的師友,一直有文學女人的相知相惜。海外的作家身分各異,生活節奏緊張,提筆寫作完全是內心情感的驅動,所以有一份特別的「真」。書中這些生活在「紐約」的女人,身分不同,卻都有自己想要寫的故事,想要表達的吶喊。異域的風情,文化的撞擊,生命的追尋,情感的掙扎,絲絲縷縷,由這些大都會身旁的女性們細細咀嚼,剪理成篇,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我的心頭。
喜歡《紐約芳菲》這個名字,因為紐約就是人的花園,個性搖曳,色彩斑斕。都說女人主「情」,男人主「智」,「情」與「智」的交合與較量,不正是這世界最引人入勝的旋律?然而,對於女作家來說,她們把「情」看作是人性之魂,是這世界最真實的本源。
開篇讀到五位顧問老師的作品,白舒榮筆下的異域情懷、趙淑俠老師的生命哲學、王渝老師的悲傷小品、趙淑敏老師的大膽發現、周勵老師的激情探險,從不同的側面打開了一個廣闊而深邃的世界,悠然而穩健,見地不凡,散發著經典品質的光彩。
顧月華的創作一直以散文著稱,她的〈我與副刊的前世今生〉,往事追憶,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見證。梓櫻的〈一條花裙子〉構思巧妙,筆鋒轉回少年時的辛酸回憶,刻畫出歷史的煙雲塵埃。好喜歡紐約藍藍的〈幸福源自一張床〉,寫出了煙火氣,也寫出了對生命的熱愛。南希〈我認為好散文是這樣的〉,包含著真知灼見。唐簡的〈以後的夜,我也會快樂〉寫出了紐約夜的溫暖。江嵐的〈青春,曾許諾過張家界〉真是至情至性,令人神往。紐約桃花的〈千萬富翁的蘋果園〉則是寫出了紐約的神祕:大藝術家的率性故事。
書中特別讓人感動的是那些有關疫情生活的紀錄,作者們都非常大膽,如常少宏的〈討論疫情,有必要彼此拉黑嗎?〉,其中還特別寫到了自己對「方方日記」的感受,迴蕩著浩然正氣。陳曦的散文〈疫情下的避風港〉緊貼現實,為這個特殊的時代做了一份珍貴的紀錄。還有李喜麗的〈怎能忘記?─懷念文友張蘭〉,記錄了一個可愛可敬的張蘭,令人動容。
此外,女作家們展開了各自飛翔的翅膀,穿梭在饒有深意的主題之間。如湯蔚寫張愛玲〈她比煙花更寂寞〉,凌嵐寫梵蒂岡博物館〈只有十五分鐘〉,紅葉寫三文魚的洄游〈漫長的回家之路〉,何涓涓寫〈我的第一本英文書〉,海倫寫旅行故事的〈此情可待成追憶〉,梅菁寫自己如何〈愛上紐約〉,春陽寫苦盡甜來的〈第一杯青茶〉,之光的〈平視與婚姻〉,楊笛寫早年的〈中國人看電影〉等等,每篇作品都有自己鮮明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穩健風格。
書中尤其難得的是還收入了精美的詩歌,如饒蕾的〈山坡上〉,子皮的〈下雨的時候〉,李瑩的〈天空的項鍊〉,謝勤的〈秋約〉,裡面總有濃得化不開的情,讀來感人肺腑,韻味深長。
在這些紐約女作家的筆下,最難寫的是婚戀的苦果,尤其是面對婚外情的隱忍,那是新移民心中永遠的「痛」。李喜麗的小品〈搭錯車〉,可謂是奇絕的主題,真實到令人發顫。作者深刻地描寫了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生無奈,展現出人生最悲涼的一幕,精彩全文如下:
***
她匆匆進了地鐵站,聽到有地鐵開過來,一望車頭的號碼,恰好是她要搭乘的N號車。她趕緊快跑下樓梯,搶在車門關上之前,閃身進了車廂。她吁了口氣,慶幸自己及時搭上了車,今天的求職面試應該不會遲到。
地鐵轟隆隆地在黑暗中向前開進,她坐下來,腦子裡全是臨出門前丈夫的譏笑和大吼:「不懂英文,學歷低,沒工作經驗,哪家公司會請你?別做夢了!你吃靠我,住也是靠我!離開了我,你連居留權都沒了,等著被遞解回中國吧!……」她閉上眼睛,儘量想把那些不愉快忘掉,好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平復。
地鐵到了下一個站,她睜開眼瞄了一下站名,嘿,不對呀,她要去的地方在曼哈頓下城,而地鐵卻是往上城方向走,自己在忙亂中搭錯車了!她站起身想下車,可是太遲了,車門「咣啷」一聲,無情地關上了。她只好安慰自己:下一站下車,再轉車返回也還來得及。
不幸的是,她搭的是一輛特快車,地鐵出了曼哈頓進了皇后區,竟然連著幾個站都不停。她站在車內,看著時間一秒秒過去,又下不了車,愈發焦急。可是不管她如何心急如焚,地鐵飛越一個個車站,繼續向前疾駛而去。
好不容易車停了。車站是高高建在半空中的那種,她必須走樓梯下到地面,跨過街道,再從對面的樓梯上去,才可以搭回程車。她下到地面一看,嗨,倒楣的事全碰上了。對面的站口被圍欄圍住,正在維修,此路不通。無奈的她只好原路返回,一步一步攀上高高的樓梯,原本脆弱的神經再次遭到重挫,她頓感軟弱無力,欲哭無淚。
倉促中大意搭錯車,想回頭,竟那麼難,一時間甚至沒有回頭的路可走!正如她閃電式的異國婚姻,看似搭上了浪漫、前程錦繡的直通車,卻是朝相反方向行駛,性情不合的丈夫,陌生的語言和環境,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無助的孤獨與徬徨,離她想像的幸福愈來愈遠。無奈的是,居留身分和經濟顧慮讓她無法決然了斷錯誤的婚姻,日子在爭吵、摩擦與忍氣吞聲中一天天熬下去,不知何時是個盡頭。
明知前行是個錯誤,在可以搭上回程車之前,她無計可施,只能將錯就錯,隨反向的地鐵愈走愈遠。
***
讀了這篇小品,雖然字數短少,卻如千鈞,此書的分量可見一斑。真是應了那句古詩:「書中自有顏如玉。」情愛,人類生生不息的故事,卻有永遠寫不盡的結局;女人,如同這世上千萬種盛開不敗的花兒,各自吟唱著自己悲歡離合的歌。生命移植到海外,女人敏感脆弱的心最先領受到剝離土壤的痛,無論多麼苦澀與淒婉,女人依舊執著在女人的夢中,倔強而不甘,甚至浴「火」再生。
所謂海外作家的優勢是放飛了自由的心靈,還有作者觸摸生活的果敢真誠。域外寫作,無須「載道」,心靈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和自由的表達,因此可坦然觀照歷史並發掘情感的寶藏,再加上兩種異質文化的正面碰撞,從而將「生命自由」的個體意識空前地發揚。
近年來在北美崛起的新移民女作家,她們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有意識地保持了「邊緣地帶」與「本土文化」及「主流中心」的心理距離,從而構建了一個獨特的寫作空間,她們迅即地消解著「原鄉」的文化概念,自由地在「原鄉」和「異鄉」之間巧妙地切換,無論是痛苦的回首還是掙扎的反省,無論是懷戀的尋找還是超越的相容,都表現出卓然不凡的嶄新視野。
從《紐約芳菲》這部書中,令人欣喜地看到,紐約的年輕一代女作家正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狀態中艱難地成長起來。她們的可貴,是能夠冷靜地回首歷史,反省自己的內心。她們的努力,不僅僅是要告別「鄉愁文學」的限制,更還有對「個體生存方式」的深入探求。當然,作為一個變革時代的文學思潮這還遠遠不夠,但是,她們筆下的奇異和清澈,毫無疑問地為當代華語文學的洪流巨波,提供著一股來自哈德遜河畔的湍水清流,且意義深遠。
2021年11月1日於德州羅森堡鄉下湖畔
書籍簡介
▎特別推薦
喜歡《紐約芳菲》這個名字,因為紐約就是人的花園,個性搖曳,色彩斑斕。都說女人主「情」,男人主「智」,「情」與「智」的交合與較量,不正是這世界最令人惆悵的旋律?然而,對於女作家來說,她們把「情」看作是人性之魂,是這世界最真實的本源。
──著名文學評論家 陳瑞琳
▎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簡介
「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於2016年8月,在創會會長顧月華女士的倡導下成立。會員為散居於紐約、新州、康州、賓州的文學愛好者、作家、詩人,多為職場白領。會員們在工作、家庭生活之餘積極從事文學創作,五年來成績喜人:出版書籍近30本,獲得各種文學獎項過百種。現有平面媒體發表平臺《新州周報》《三州新聞》;網絡發表平臺「悠悠書屋」「紐約都市新聞網」;微信公眾號發表平臺「雲中錦書苑」,以及會員作品欣賞與專訪廣播節目,即「中國廣播網」的「紐約時光角」頻道等。疫情前,協會舉辦了多場新書發布會,疫情期間亦舉辦多場雲端新書發布會及文化講座,並與其他協會合作舉辦春遊、文友聯誼活動、元宵節聯歡、雲端文學講座等等。
★ 輯錄二十多位紐約華文女作家的創作,風格各異,呈現如花朵般的斑斕與芬芳。
★ 特別收錄白舒榮、趙淑俠、王渝、趙淑敏與周勵等名家文章,加上新時代的華文女性作家作品,綻放紐約的多姿女力!序
▎序:哈得遜河畔的「文學女人」/陳瑞琳
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隨著大規模的移民流動,域外的華文創作忽然百川匯流、蔚然成氣,而其中以女性作家居多,其精神氣質及情感表達顯然與男性作家迥異,遂成為一脈引人矚目的文學現象。
解析當今海外文壇的「紅樓」現象,一來女人對於文學有天然的血脈,二來女人在海外生計的壓迫相對比男性少,再加敏感多情、渴望傾訴,於是春江水暖,女人先「知」,一代「文學女人」在海外應運而生。
我對紐約一向是敬畏的,這是我對美國東部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有多年的仰視。這些年一次次飛向紐約,或看百老匯的《美女與野獸》,或看大都會博物館,每次從空中俯瞰紐約,除了水泥鋼鐵的力和古今藝術的美相交合之外,這裡也是文學人永遠挖掘不盡的深山寶藏。
一個城市的魅力,首先是能給生命一個展現神奇的舞臺。曼哈頓的高樓固然如水泥的森林,冰冷而充滿壓抑,但它是那樣巍然雄風,壯懷激烈。紐約,顯然是締造英雄的地方,也是譜寫文學的戰場。生命在這裡不會萎縮,人性在這裡放射出光華。
因著這份特殊的情感,我心裡的紐約文友是特別了不起的。如果說美國西海岸的三藩市(即舊金山),是北美華文學的歷史發源地,那麼紐約就是當代北美新移民文學揚帆起航的地方。上世紀出版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和《北京人在紐約》,讓我們看到了紐約就像一杯多層次的雞尾酒,有清亮絢麗,也有苦澀和黏稠。顯然,紐約不相信眼淚,一個生命的種子撒落在這裡,沒有天賜的雨水給你澆灌,也沒有如煦的春風為你吹開花蕊,生命的成長全在每個人自己爆發的能量。
在文學的紐約裡,搖曳多姿的女作家無疑是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2021年10月的這個秋天,在收穫的季節裡,我忽然讀到了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梓櫻傳來的女作協會員作品集。讀的時候一會兒心潮激蕩,一會兒熱淚盈眶,這些文字彷彿是在壯懷激烈的旋律背後,升起的一曲曲溫柔纏綿的詠歎。
「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成立於2016年8月,是時代造就的機緣,也是文學姐妹們的集體澆灌。感恩顧月華大姐當年登高一呼,「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閃亮登場。五年的歲月成長如此迅速,會員們多次舉辦新書發布會,創作成果累累豐碩,不斷斬獲各種獎項,並積極舉辦各種文學講座,影響力日漸擴大。
都說女性的精神成長標誌著社會文明的高度,在我看來,女性的心理需求比男性離文學更近,因為文學的重要價值應該是「情感價值」,這,正是海外女性作家的創作追求。古來中國小說寫「人」,而女人重「情」,「人」之有「情」,才是一個斑斕濃郁的文學世界。觸摸著紐約女作家寫下的這一行行「情動於衷」的文字,我感覺自己終於發現了一條通向紐約之魂的神祕暗道。
這部《紐約芳菲》裡收入的作家,大都是神交多年的師友,一直有文學女人的相知相惜。海外的作家身分各異,生活節奏緊張,提筆寫作完全是內心情感的驅動,所以有一份特別的「真」。書中這些生活在「紐約」的女人,身分不同,卻都有自己想要寫的故事,想要表達的吶喊。異域的風情,文化的撞擊,生命的追尋,情感的掙扎,絲絲縷縷,由這些大都會身旁的女性們細細咀嚼,剪理成篇,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我的心頭。
喜歡《紐約芳菲》這個名字,因為紐約就是人的花園,個性搖曳,色彩斑斕。都說女人主「情」,男人主「智」,「情」與「智」的交合與較量,不正是這世界最引人入勝的旋律?然而,對於女作家來說,她們把「情」看作是人性之魂,是這世界最真實的本源。
開篇讀到五位顧問老師的作品,白舒榮筆下的異域情懷、趙淑俠老師的生命哲學、王渝老師的悲傷小品、趙淑敏老師的大膽發現、周勵老師的激情探險,從不同的側面打開了一個廣闊而深邃的世界,悠然而穩健,見地不凡,散發著經典品質的光彩。
顧月華的創作一直以散文著稱,她的〈我與副刊的前世今生〉,往事追憶,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見證。梓櫻的〈一條花裙子〉構思巧妙,筆鋒轉回少年時的辛酸回憶,刻畫出歷史的煙雲塵埃。好喜歡紐約藍藍的〈幸福源自一張床〉,寫出了煙火氣,也寫出了對生命的熱愛。南希〈我認為好散文是這樣的〉,包含著真知灼見。唐簡的〈以後的夜,我也會快樂〉寫出了紐約夜的溫暖。江嵐的〈青春,曾許諾過張家界〉真是至情至性,令人神往。紐約桃花的〈千萬富翁的蘋果園〉則是寫出了紐約的神祕:大藝術家的率性故事。
書中特別讓人感動的是那些有關疫情生活的紀錄,作者們都非常大膽,如常少宏的〈討論疫情,有必要彼此拉黑嗎?〉,其中還特別寫到了自己對「方方日記」的感受,迴蕩著浩然正氣。陳曦的散文〈疫情下的避風港〉緊貼現實,為這個特殊的時代做了一份珍貴的紀錄。還有李喜麗的〈怎能忘記?─懷念文友張蘭〉,記錄了一個可愛可敬的張蘭,令人動容。
此外,女作家們展開了各自飛翔的翅膀,穿梭在饒有深意的主題之間。如湯蔚寫張愛玲〈她比煙花更寂寞〉,凌嵐寫梵蒂岡博物館〈只有十五分鐘〉,紅葉寫三文魚的洄游〈漫長的回家之路〉,何涓涓寫〈我的第一本英文書〉,海倫寫旅行故事的〈此情可待成追憶〉,梅菁寫自己如何〈愛上紐約〉,春陽寫苦盡甜來的〈第一杯青茶〉,之光的〈平視與婚姻〉,楊笛寫早年的〈中國人看電影〉等等,每篇作品都有自己鮮明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穩健風格。
書中尤其難得的是還收入了精美的詩歌,如饒蕾的〈山坡上〉,子皮的〈下雨的時候〉,李瑩的〈天空的項鍊〉,謝勤的〈秋約〉,裡面總有濃得化不開的情,讀來感人肺腑,韻味深長。
在這些紐約女作家的筆下,最難寫的是婚戀的苦果,尤其是面對婚外情的隱忍,那是新移民心中永遠的「痛」。李喜麗的小品〈搭錯車〉,可謂是奇絕的主題,真實到令人發顫。作者深刻地描寫了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生無奈,展現出人生最悲涼的一幕,精彩全文如下:
***
她匆匆進了地鐵站,聽到有地鐵開過來,一望車頭的號碼,恰好是她要搭乘的N號車。她趕緊快跑下樓梯,搶在車門關上之前,閃身進了車廂。她吁了口氣,慶幸自己及時搭上了車,今天的求職面試應該不會遲到。
地鐵轟隆隆地在黑暗中向前開進,她坐下來,腦子裡全是臨出門前丈夫的譏笑和大吼:「不懂英文,學歷低,沒工作經驗,哪家公司會請你?別做夢了!你吃靠我,住也是靠我!離開了我,你連居留權都沒了,等著被遞解回中國吧!……」她閉上眼睛,儘量想把那些不愉快忘掉,好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平復。
地鐵到了下一個站,她睜開眼瞄了一下站名,嘿,不對呀,她要去的地方在曼哈頓下城,而地鐵卻是往上城方向走,自己在忙亂中搭錯車了!她站起身想下車,可是太遲了,車門「咣啷」一聲,無情地關上了。她只好安慰自己:下一站下車,再轉車返回也還來得及。
不幸的是,她搭的是一輛特快車,地鐵出了曼哈頓進了皇后區,竟然連著幾個站都不停。她站在車內,看著時間一秒秒過去,又下不了車,愈發焦急。可是不管她如何心急如焚,地鐵飛越一個個車站,繼續向前疾駛而去。
好不容易車停了。車站是高高建在半空中的那種,她必須走樓梯下到地面,跨過街道,再從對面的樓梯上去,才可以搭回程車。她下到地面一看,嗨,倒楣的事全碰上了。對面的站口被圍欄圍住,正在維修,此路不通。無奈的她只好原路返回,一步一步攀上高高的樓梯,原本脆弱的神經再次遭到重挫,她頓感軟弱無力,欲哭無淚。
倉促中大意搭錯車,想回頭,竟那麼難,一時間甚至沒有回頭的路可走!正如她閃電式的異國婚姻,看似搭上了浪漫、前程錦繡的直通車,卻是朝相反方向行駛,性情不合的丈夫,陌生的語言和環境,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無助的孤獨與徬徨,離她想像的幸福愈來愈遠。無奈的是,居留身分和經濟顧慮讓她無法決然了斷錯誤的婚姻,日子在爭吵、摩擦與忍氣吞聲中一天天熬下去,不知何時是個盡頭。
明知前行是個錯誤,在可以搭上回程車之前,她無計可施,只能將錯就錯,隨反向的地鐵愈走愈遠。
***
讀了這篇小品,雖然字數短少,卻如千鈞,此書的分量可見一斑。真是應了那句古詩:「書中自有顏如玉。」情愛,人類生生不息的故事,卻有永遠寫不盡的結局;女人,如同這世上千萬種盛開不敗的花兒,各自吟唱著自己悲歡離合的歌。生命移植到海外,女人敏感脆弱的心最先領受到剝離土壤的痛,無論多麼苦澀與淒婉,女人依舊執著在女人的夢中,倔強而不甘,甚至浴「火」再生。
所謂海外作家的優勢是放飛了自由的心靈,還有作者觸摸生活的果敢真誠。域外寫作,無須「載道」,心靈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和自由的表達,因此可坦然觀照歷史並發掘情感的寶藏,再加上兩種異質文化的正面碰撞,從而將「生命自由」的個體意識空前地發揚。
近年來在北美崛起的新移民女作家,她們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有意識地保持了「邊緣地帶」與「本土文化」及「主流中心」的心理距離,從而構建了一個獨特的寫作空間,她們迅即地消解著「原鄉」的文化概念,自由地在「原鄉」和「異鄉」之間巧妙地切換,無論是痛苦的回首還是掙扎的反省,無論是懷戀的尋找還是超越的相容,都表現出卓然不凡的嶄新視野。
從《紐約芳菲》這部書中,令人欣喜地看到,紐約的年輕一代女作家正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狀態中艱難地成長起來。她們的可貴,是能夠冷靜地回首歷史,反省自己的內心。她們的努力,不僅僅是要告別「鄉愁文學」的限制,更還有對「個體生存方式」的深入探求。當然,作為一個變革時代的文學思潮這還遠遠不夠,但是,她們筆下的奇異和清澈,毫無疑問地為當代華語文學的洪流巨波,提供著一股來自哈德遜河畔的湍水清流,且意義深遠。
2021年11月1日於德州羅森堡鄉下湖畔
書籍簡介
▎特別推薦
喜歡《紐約芳菲》這個名字,因為紐約就是人的花園,個性搖曳,色彩斑斕。都說女人主「情」,男人主「智」,「情」與「智」的交合與較量,不正是這世界最令人惆悵的旋律?然而,對於女作家來說,她們把「情」看作是人性之魂,是這世界最真實的本源。
──著名文學評論家 陳瑞琳
▎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簡介
「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於2016年8月,在創會會長顧月華女士的倡導下成立。會員為散居於紐約、新州、康州、賓州的文學愛好者、作家、詩人,多為職場白領。會員們在工作、家庭生活之餘積極從事文學創作,五年來成績喜人:出版書籍近30本,獲得各種文學獎項過百種。現有平面媒體發表平臺《新州周報》《三州新聞》;網絡發表平臺「悠悠書屋」「紐約都市新聞網」;微信公眾號發表平臺「雲中錦書苑」,以及會員作品欣賞與專訪廣播節目,即「中國廣播網」的「紐約時光角」頻道等。疫情前,協會舉辦了多場新書發布會,疫情期間亦舉辦多場雲端新書發布會及文化講座,並與其他協會合作舉辦春遊、文友聯誼活動、元宵節聯歡、雲端文學講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