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 新加坡土生土長的九〇後詩人,以文學的初心,展開了文字的冒險旅程,呈現出躍躍欲試的才情,以詩人敏感與細微的觀察,對城市景觀進行了檢視與叩問。
• 面對生活大課題時,詩人有意識地經營寫作題材與意象,再以舉重若輕之姿,轉化為文字和圖像,首首皆揮發出詩人獨有的特質與靈魂。
• 詩中對「麻醉」和「疼痛」的分解,是他藥劑師與詩人互通身份捕抓生活的感知;亦是九〇後現代的零碎線索與節奏,讓人在平淡的日常體味作者「構詩」的巧妙。序
白紙上的塗改液◎周昭亮
1.
「詩人,任何藝術的藝術家,誰也不能單獨具有他完全的意義。他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對他的鑒賞,就是鑒賞他和已往詩人以及藝術家的關係。你不能把他單獨評價;你得把他放在前人之間來對照,來比較。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歷史的批評原則,也是一個美學的批評原則。」――艾略特〈傳統和個人才能〉
「夢表現出一種特別的偏好,就是會把矛盾的兩造節合成一體,並使之再現為同一事或同一物。」 ――佛洛伊德〈釋夢〉
文學家和思想家,在上世紀初「現代主義」時期,提出大量關於生活在現代城市和對於過去和現在的困惑,還有個人意識中,正反之矛盾。一百年後,戰爭重現,我們的世界似乎並無異樣。
成長於國際大都會,初出茅廬而生活在當代新加坡的年輕人,總會遊走在過去和現在、明亮與暗淡之間,極力平衡。
2.
初閱伍政瑋《用白紙做的小孩》初稿時,我驚覺他的寫作視角,暗喜新詩人的出現,會心微笑――回想起了我寫詩最初時期的「直率」。年輕人總會觸碰對立之間的邊界,不論是個人的和社會的,或是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
詩集定稿分為兩輯。第一輯「十分痛」,詩人一直在探索年青人成長中,嘗試用現在去掩蓋過去,卻又發覺過去原來鑲在自己的細胞之中。第二輯「微雨之城」,詩人直接描繪一個絕對不准塗鴉的城市國家,在看見和看不見的空間之間,重疊、分身、面前、靠背,在怕死和怕輸之間掙扎求存。
既然要用塗改液,就是因為「曾經寫字」。不甘寂靜,但又怕被長輩批評為一片空言――看來這就是在千禧年之後長大的一代,心中無法排遣的壓抑和忐忑。政瑋在〈寫字〉中直接指出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對我們有著不能避免的影響:「是從小灌輸了的知錯能改。╱橡皮擦卻把字越擦╱越黑。╱墨筆在塗改液上,越畫╱越亂。╱沾上筆墨的白襯衫,越抹╱越髒。」
文字直接,意象準確。橡皮擦、塗改液和白襯衫是我們每個現代人都擁有過的物件,都跟我們有過親密的接觸,結實而不華麗。由橡皮擦、塗改液和白襯衫,隱隱道出從小學、中學,直至踏出社會工作的階段,我們遇到的體會,與前人的教誨,差毫千里。試問我們的成長,是不是就要用每天當下的血汗,塗在過往的聖賢石碑之上?而且,年輕人都用電腦「寫字」了!那些要每天用水稀釋的塗改液,或瓶內有鐵珠防止凝固的塗改液,不是八九十年代的遺物嗎?塗改液,又能真正地掩蓋所有曾經刻下的痕跡嗎?
佛洛伊德(Sigmd Freud)的成長理論著重父母和孩子,在嬰兒時期的連結,而這份關聯將一直影響著孩童發展為成人的過程;現代教育制度,從小灌輸多組規則,在既定的範圍中游走出一條勝利之道。漸漸地,有一大堆預設的正和反在我們的思想和生活,而我們就把自己配合在模具之中。有些人告訴著我們這是落伍、這是先進、這是有用、這是多餘;這個邊界,就像是雲朵的邊緣,像霧像花,要不是天空是藍色的,這條邊界又何嘗存在?在〈路人〉,政瑋反詰,不在天際,卻確確實實在路上的邊界:「人行道――/一半水泥/一半磚紅色的防滑道/和奧運賽道同一款紅色/水泥歸給行人的蹣跚/磚紅歸給腳車的飛奔/紅色是/告誡那一邊的路多快速/只屬那些與時間、金錢賽跑的人」
句子簡短,沒有忸怩,詩集中其他作品亦沒有太多贅肉。詩人直接描述生活中理所當然的界線:快的一邊,慢的一邊,同一條路,平行方向,左右兩邊目標各異,那麼,生活在同一天空下,我們會否「殊途同歸」?或許,在我們的無意識中,「就是會把矛盾的兩造節合成一體,並使之再現為同一事或同一物。」
從自我到社會,詩人也嘗試以詩關心國家。新加坡人喜歡稱這個赤道島國為「小紅點(Little Red Dot)」――在地圖上的一個紅色小圓點而已,卻有五百多萬人在這裡居住,以此島為家。在小國成長,站在世界大舞台上,總有一點身份認同的困惑。 尤其是,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和多語言的國家,又以英文為普遍語言,文化發展的定點就總有一點隱晦:如何向大國的朋友介紹新加坡是一個怎樣的國度?詩人到日本旅遊的時候,不忘深思這個「定義」,在詩集最後一首詩〈風雨不改〉,政瑋比較這兩個 一南一北的島國:「日本的風如此大/直到湖面不再波瀾/日本把他叫做『凪』//新加坡的風如此小/直到電話鈴聲不再響起/也就顯得大氣/我們常説『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用地道語入詩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音韻和語調,要拿捏準繩;但另一方面,地道語卻又是反映當地人民和生活最精確的「定義」。能好好運用地道語,詩人需要有非常敏感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對當地語言的語感也要非常在意。剛剛開始寫詩,有這樣的膽識,確實是「好消息」。
3.
從出版社編輯們的口中知道有一個年輕新加坡人,投稿出版詩集,我既驚又喜:是誰又有這樣的傻勁!再看到初稿,雖然詩藝尚在萌芽階段,詩意卻自然而深情,詩質穩穩滲出一股潛能,我跟編輯們說:「怪不得你們誠意推介!」後來,遇見政瑋的真人,我更覺驚嘆:一個從著名英文中學和預科初院理科組畢業,又剛剛才完成藥劑學學士的新加坡人,選用華文書寫,還要寫詩!言談間我方發現,他對華文現代詩的認識,才在剛起步的階段,有如此的作品,實在難得。
這份感覺是如此多麼熟悉――我也曾經從沙漠走到現代詩的綠洲,一往而深。我知道《用白紙做的小孩》的出版,將會引領政瑋繼續研究和深探這個文學桂冠上的鑽石。我相信詩人將會努力在語言的運用和變化,意象的新奇和跳躍,與傳統的借鑒和創新上學習。一直在白紙上寫字,用塗改液掩蓋過去,又把現在記錄下來,再塗抹,再寫字,再塗抹,再寫字,一層又一層,與未來對話,成長應該就是這樣吧?當痕跡和填補堆疊起來,矛盾的兩造節也合成一體,乾涸的塗改液一塊一塊的浮游在白紙上,那些邊界就從此消失。 書籍簡介
【作家詩人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周昭亮、林偉傑、洪均榮、黃文傑、曾國平、蔡欣洵、歐筱佩】
• 文字直接,意象準確。句子簡短,沒有忸怩,詩集中其他作品亦沒有太多贅肉,而地道語反映新加坡人民和生活最精確的「定義」。――周昭亮,新加坡詩人、醫生
• 政瑋的首本詩集,通過形式與圖像詩的實驗,將華文詩賦予新生命,調皮且充滿趣味,引人入勝。而譏諷與批判性質的作品,看似輕描淡寫,但卻深藏著對社會與人世的洞察,掐著要害。――林偉傑,新加坡作家、詩人
• 讀政瑋的詩,會被他直率和獨特的洞察力所吸引,甚至對一些較為特殊的意象和表現方式會心一笑。然而,靜下心來反思後才會驚覺於詩句背後對於現實輕輕的戲謔。 ――洪均榮,新加坡詩人、新文潮創社編輯
• 這是政瑋第一本華文詩集。短詩如匕首,要快狠準。讀政瑋的短詩,能感受到其中的鋒芒。有的詩句能把人的心臟刺得酸痛,有的文字則表現出他非凡的巧思與內涵。――黃文傑,新加坡詩人
• 政瑋的詩靈動多變,嘗試不同主題技巧和形式,愛思考而不給讀者壓力。他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詩。因為有一顆年輕乾淨的童心,因此語言也是清新乾淨的。 ――曾國平,新加坡詩人
• 新詩,是自由的。政瑋在他的第一本詩集就以不同的手法,甚至是圖表、圖像,來表達年輕人對於當代現象的看法和感受,讓人眼前一亮。――蔡欣洵,新加坡作家、詩人
• 詩歌裡的真,是鬧市種出的鮮花,錯過了現在的初初,它日便摘不回來。政瑋文字如在實驗中過濾餘留後的自己,自由地剖析另一個失重的世界。――歐筱佩,馬來西亞詩人
《用白紙做的小孩》是伍政瑋首本詩集,也是這位九〇後詩人的「長成記」,記錄了他二〇一八至二〇二二年的詩作,試將求學、畢業、工作與生活的日常熔煉成一行行的詩句。在變幻莫測的新時代裡,詩人解析了他對於美醜、對錯,個人與集體經驗的各種矛盾,並從中成長的各種躁動不安裡,以文字來撫慰與寬容。詩人內心的孩子,純淨如白紙,希望他能包容生命即將灑下的艷麗與灰黑。
• 新加坡土生土長的九〇後詩人,以文學的初心,展開了文字的冒險旅程,呈現出躍躍欲試的才情,以詩人敏感與細微的觀察,對城市景觀進行了檢視與叩問。
• 面對生活大課題時,詩人有意識地經營寫作題材與意象,再以舉重若輕之姿,轉化為文字和圖像,首首皆揮發出詩人獨有的特質與靈魂。
• 詩中對「麻醉」和「疼痛」的分解,是他藥劑師與詩人互通身份捕抓生活的感知;亦是九〇後現代的零碎線索與節奏,讓人在平淡的日常體味作者「構詩」的巧妙。序
白紙上的塗改液◎周昭亮
1.
「詩人,任何藝術的藝術家,誰也不能單獨具有他完全的意義。他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對他的鑒賞,就是鑒賞他和已往詩人以及藝術家的關係。你不能把他單獨評價;你得把他放在前人之間來對照,來比較。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歷史的批評原則,也是一個美學的批評原則。」――艾略特〈傳統和個人才能〉
「夢表現出一種特別的偏好,就是會把矛盾的兩造節合成一體,並使之再現為同一事或同一物。」 ――佛洛伊德〈釋夢〉
文學家和思想家,在上世紀初「現代主義」時期,提出大量關於生活在現代城市和對於過去和現在的困惑,還有個人意識中,正反之矛盾。一百年後,戰爭重現,我們的世界似乎並無異樣。
成長於國際大都會,初出茅廬而生活在當代新加坡的年輕人,總會遊走在過去和現在、明亮與暗淡之間,極力平衡。
2.
初閱伍政瑋《用白紙做的小孩》初稿時,我驚覺他的寫作視角,暗喜新詩人的出現,會心微笑――回想起了我寫詩最初時期的「直率」。年輕人總會觸碰對立之間的邊界,不論是個人的和社會的,或是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
詩集定稿分為兩輯。第一輯「十分痛」,詩人一直在探索年青人成長中,嘗試用現在去掩蓋過去,卻又發覺過去原來鑲在自己的細胞之中。第二輯「微雨之城」,詩人直接描繪一個絕對不准塗鴉的城市國家,在看見和看不見的空間之間,重疊、分身、面前、靠背,在怕死和怕輸之間掙扎求存。
既然要用塗改液,就是因為「曾經寫字」。不甘寂靜,但又怕被長輩批評為一片空言――看來這就是在千禧年之後長大的一代,心中無法排遣的壓抑和忐忑。政瑋在〈寫字〉中直接指出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對我們有著不能避免的影響:「是從小灌輸了的知錯能改。╱橡皮擦卻把字越擦╱越黑。╱墨筆在塗改液上,越畫╱越亂。╱沾上筆墨的白襯衫,越抹╱越髒。」
文字直接,意象準確。橡皮擦、塗改液和白襯衫是我們每個現代人都擁有過的物件,都跟我們有過親密的接觸,結實而不華麗。由橡皮擦、塗改液和白襯衫,隱隱道出從小學、中學,直至踏出社會工作的階段,我們遇到的體會,與前人的教誨,差毫千里。試問我們的成長,是不是就要用每天當下的血汗,塗在過往的聖賢石碑之上?而且,年輕人都用電腦「寫字」了!那些要每天用水稀釋的塗改液,或瓶內有鐵珠防止凝固的塗改液,不是八九十年代的遺物嗎?塗改液,又能真正地掩蓋所有曾經刻下的痕跡嗎?
佛洛伊德(Sigmd Freud)的成長理論著重父母和孩子,在嬰兒時期的連結,而這份關聯將一直影響著孩童發展為成人的過程;現代教育制度,從小灌輸多組規則,在既定的範圍中游走出一條勝利之道。漸漸地,有一大堆預設的正和反在我們的思想和生活,而我們就把自己配合在模具之中。有些人告訴著我們這是落伍、這是先進、這是有用、這是多餘;這個邊界,就像是雲朵的邊緣,像霧像花,要不是天空是藍色的,這條邊界又何嘗存在?在〈路人〉,政瑋反詰,不在天際,卻確確實實在路上的邊界:「人行道――/一半水泥/一半磚紅色的防滑道/和奧運賽道同一款紅色/水泥歸給行人的蹣跚/磚紅歸給腳車的飛奔/紅色是/告誡那一邊的路多快速/只屬那些與時間、金錢賽跑的人」
句子簡短,沒有忸怩,詩集中其他作品亦沒有太多贅肉。詩人直接描述生活中理所當然的界線:快的一邊,慢的一邊,同一條路,平行方向,左右兩邊目標各異,那麼,生活在同一天空下,我們會否「殊途同歸」?或許,在我們的無意識中,「就是會把矛盾的兩造節合成一體,並使之再現為同一事或同一物。」
從自我到社會,詩人也嘗試以詩關心國家。新加坡人喜歡稱這個赤道島國為「小紅點(Little Red Dot)」――在地圖上的一個紅色小圓點而已,卻有五百多萬人在這裡居住,以此島為家。在小國成長,站在世界大舞台上,總有一點身份認同的困惑。 尤其是,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和多語言的國家,又以英文為普遍語言,文化發展的定點就總有一點隱晦:如何向大國的朋友介紹新加坡是一個怎樣的國度?詩人到日本旅遊的時候,不忘深思這個「定義」,在詩集最後一首詩〈風雨不改〉,政瑋比較這兩個 一南一北的島國:「日本的風如此大/直到湖面不再波瀾/日本把他叫做『凪』//新加坡的風如此小/直到電話鈴聲不再響起/也就顯得大氣/我們常説『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用地道語入詩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音韻和語調,要拿捏準繩;但另一方面,地道語卻又是反映當地人民和生活最精確的「定義」。能好好運用地道語,詩人需要有非常敏感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對當地語言的語感也要非常在意。剛剛開始寫詩,有這樣的膽識,確實是「好消息」。
3.
從出版社編輯們的口中知道有一個年輕新加坡人,投稿出版詩集,我既驚又喜:是誰又有這樣的傻勁!再看到初稿,雖然詩藝尚在萌芽階段,詩意卻自然而深情,詩質穩穩滲出一股潛能,我跟編輯們說:「怪不得你們誠意推介!」後來,遇見政瑋的真人,我更覺驚嘆:一個從著名英文中學和預科初院理科組畢業,又剛剛才完成藥劑學學士的新加坡人,選用華文書寫,還要寫詩!言談間我方發現,他對華文現代詩的認識,才在剛起步的階段,有如此的作品,實在難得。
這份感覺是如此多麼熟悉――我也曾經從沙漠走到現代詩的綠洲,一往而深。我知道《用白紙做的小孩》的出版,將會引領政瑋繼續研究和深探這個文學桂冠上的鑽石。我相信詩人將會努力在語言的運用和變化,意象的新奇和跳躍,與傳統的借鑒和創新上學習。一直在白紙上寫字,用塗改液掩蓋過去,又把現在記錄下來,再塗抹,再寫字,再塗抹,再寫字,一層又一層,與未來對話,成長應該就是這樣吧?當痕跡和填補堆疊起來,矛盾的兩造節也合成一體,乾涸的塗改液一塊一塊的浮游在白紙上,那些邊界就從此消失。 書籍簡介
【作家詩人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周昭亮、林偉傑、洪均榮、黃文傑、曾國平、蔡欣洵、歐筱佩】
• 文字直接,意象準確。句子簡短,沒有忸怩,詩集中其他作品亦沒有太多贅肉,而地道語反映新加坡人民和生活最精確的「定義」。――周昭亮,新加坡詩人、醫生
• 政瑋的首本詩集,通過形式與圖像詩的實驗,將華文詩賦予新生命,調皮且充滿趣味,引人入勝。而譏諷與批判性質的作品,看似輕描淡寫,但卻深藏著對社會與人世的洞察,掐著要害。――林偉傑,新加坡作家、詩人
• 讀政瑋的詩,會被他直率和獨特的洞察力所吸引,甚至對一些較為特殊的意象和表現方式會心一笑。然而,靜下心來反思後才會驚覺於詩句背後對於現實輕輕的戲謔。 ――洪均榮,新加坡詩人、新文潮創社編輯
• 這是政瑋第一本華文詩集。短詩如匕首,要快狠準。讀政瑋的短詩,能感受到其中的鋒芒。有的詩句能把人的心臟刺得酸痛,有的文字則表現出他非凡的巧思與內涵。――黃文傑,新加坡詩人
• 政瑋的詩靈動多變,嘗試不同主題技巧和形式,愛思考而不給讀者壓力。他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詩。因為有一顆年輕乾淨的童心,因此語言也是清新乾淨的。 ――曾國平,新加坡詩人
• 新詩,是自由的。政瑋在他的第一本詩集就以不同的手法,甚至是圖表、圖像,來表達年輕人對於當代現象的看法和感受,讓人眼前一亮。――蔡欣洵,新加坡作家、詩人
• 詩歌裡的真,是鬧市種出的鮮花,錯過了現在的初初,它日便摘不回來。政瑋文字如在實驗中過濾餘留後的自己,自由地剖析另一個失重的世界。――歐筱佩,馬來西亞詩人
《用白紙做的小孩》是伍政瑋首本詩集,也是這位九〇後詩人的「長成記」,記錄了他二〇一八至二〇二二年的詩作,試將求學、畢業、工作與生活的日常熔煉成一行行的詩句。在變幻莫測的新時代裡,詩人解析了他對於美醜、對錯,個人與集體經驗的各種矛盾,並從中成長的各種躁動不安裡,以文字來撫慰與寬容。詩人內心的孩子,純淨如白紙,希望他能包容生命即將灑下的艷麗與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