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陪伴嗎?你懂陪伴嗎?
如果陪伴是一份禮物,你想要怎麼給予?
你知道眼淚即將落下的那一刻,發生了什麼嗎?
你知道嘴角上揚的微笑浮上之前,心震盪了什麼嗎?
★心理師的老師──哈克獨創,讓陪伴的智慧,像床邊故事一樣溫暖動人,而且每個人都用得上!
哈克把多年諮商工作與人生的體會都記錄在書裡,這些文字搭建了一個鬆鬆柔柔的世界。在那裡,陪伴者不必強迫自己扮演權威的治療者、諮商師,或解決問題的人,可以學習依情況調整,表露不同程度的欣賞、好奇、掛心,還有可愛。
陪伴時,你可以是不同溫度的光!
用溫度包裹真誠的回應,
用美感點綴赤裸的觀察,
用趣味攪拌人生的掙扎。
「找到自己喜歡的陪伴模樣像什麼,好像就不會過度的扭曲自己、過分的壓榨自己、過頭的砥礪磨損自己,於是,大小剛好,容量挺好,那一份陪伴的能量似乎就有了順暢的可能……」──哈克
【各界推薦】
這本哈克壓箱底的故事,有夢、有生涯、有催眠、有隱喻,更藏著對每一個生命的寵愛,一字一句的讀下去,你將喚醒「深愛自己」的原由。
──陳怡璇(劇作家)
整本書是哈克為你特製的恆溫湯泉,無論你在何時何地,翻開任何一頁,你都會感受到哈克獨特的溫柔,陪伴你更懂自己,也更懂你所愛的人。
──楊嘉玲(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沒有要讓讀者只看到近三十年的火候。陪伴心理學,哈克在書中細緻引導,讓讀者很有身體感地接收,「帶著感受的學習」出入書間。於是回到現世若被某些景象襲上心頭,在轉角處安靜的用樸實無華的鐵桶,烘烤新鮮蕃薯的哈克阿伯,想傳遞的陪伴火候經驗自然而然的就來到讀者如你我的心裡成為火種。
──方素婷(諮詢專線志工/努力懂自己的人)
你曾在艱難的時候,有人如一陣一陣的浪,不曾退去地陪你到天明嗎?或者,你在別人艱難的時候,也想用這姿態安穩地陪在一旁?對我來說,這本書沒有太多的技法與系統理論,但滿滿的都在說著關於那一陣陣海浪的種種。
──黃錦敦(敘事治療取向訓練講師與督導/作家)
【推薦序】
〈推薦序 一應俱全的豐盛〉
陳怡璇
你,愛過自己嗎?
二○一六年的六月,是我人生的重整年,也是初識哈克的季節,他刷著吉他,彈奏著自己的原創曲目〈這會不會是最後一次的纏綿〉,緩緩開口問:「你的生命和愛情,如果有一個元素,是你最後一次和它纏綿,那是什麼?」
躺平大半年的我,迎來年度第一個punch:「好好活著!」
哈克唱了兩句,接著又問:「你的生命和愛情,如果失去了什麼,你思念的浪花會像海一樣綿延?」
沒想到年度第二個punch只隔了半分鐘,我就聽見心底傳來:「生命力。」
席間,我帶著前半生的執著,上前和哈克交談。
「執著是歲月的禮物,不用努力『不執著』,而是『選擇執著』喜歡的就好!」哈克如是說。
這就是哈克的語言、文字最大的魅力──甦活人心。
對我來說,哈克不只是心理陪伴者,更是一位心靈嚮導,他在《陪伴心理學》裡引用達文西說過的話:「一個好的教堂,應該使人感覺到是進入了人的內心世界。」
這樣的句子,轉化成我對哈克的感受,我會說:「一位好的心靈嚮導,會輕輕敲開內心的麻痺,使人真情湧現。」
這本哈克壓箱底的故事,有夢、有生涯、有催眠、有隱喻,更藏著對每一個生命的寵愛,一字一句的讀下去,你將喚醒「深愛自己」的原由。
(本文作者為劇作家)
〈推薦序 哈克限定──特製恆溫湯泉〉
楊嘉玲
如果你問我,所有認識的人當中,一開口講話,最有魔力的人是誰?
我會毫不遲疑地告訴你,這個人絕對是哈克。
與哈克認識了將近十餘載,見過他在啟點的教室裡完成大大小小的工作坊,我非常幸運地可以在第一現場搖滾區,親身經歷哈克的治療功力。就像哈克在書中反覆提到,當年他是如何透過幫外國心理治療大師翻譯,把重要的治療心法給偷偷學起來;某種程度上,我也是透過與哈克合作舉辦課程,見證了怎麼運用語言安放一顆顆焦躁的心。
好多次,哈克一開場,吉他一刷下去,開口講幾句話後,臺下的學員眼淚就開始撲簌簌一直掉。這個畫面對參加過哈克好幾次工作坊的學員來說,並不罕見,可是對新朋友而言,卻是很大的衝擊,心中立即浮起許多問號:「他們為什麼哭了?」「這有什麼好哭的?」「我哭不出來,我是不是很奇怪?」
這時候,如果有機會,我會趁休息時間上前交談兩句:「放輕鬆,剛開始有點不習慣是正常的,哈克示範的是另一種思維模式和生活態度,你不需要一模一樣,你只需要先泡著就好。」
是啊!不管是上哈克的工作坊,還是跟在他身邊一起工作,就像是泡一池很舒服的溫泉,身心舒暢──這是最多人體驗完的感想。而且不知不覺就會被哈克感染,講話變得溫柔,眼睛變得清澈。
寫到這,我想來個故事接龍。哈克在書中的2-1節描述了一個在「電梯裡跳舞的小男孩」,短短半分鐘不到的搭乘時間裡,哈克一開口就安撫了兩個大人的心,同時讓小男孩的獨特,擁有了一個帶著祝福的新定義,翻轉了電梯裡原本緊張、一觸即發的衝突。
我也曾經在電梯裡,見過一位可愛的男孩。
某早,我搭電梯準備下樓遛狗(一隻十六歲的約克夏,小名coco)。途中,電梯在十樓停了一下,一對年輕爸媽牽著身穿麥當勞叔叔紅色條紋褲、上衣是充滿朝氣的天空藍,眼神靈活有光、約莫五、六歲的小男孩進來。我點點頭和這家人道早安,小男孩留意我牽著狗,用很稚嫩的聲音指著coco說:「牠好可愛。」
我很快回應:「跟你一樣可愛!」
男孩聽到後,睜大眼睛說:「真的嗎?」
下一秒,電梯裡三個大人同時爆出笑聲。媽媽摸摸男孩的頭:「是啊!你不相信喔?」
男孩點點頭,露出靦腆的笑容。同時,電梯門也開了,我輕輕跟他們道別,並在心裡祝福男孩有個愉快的一天。
這一段生活剪影在我心中迴盪了一陣子,我也留意到自己的改變。過往抽離工作狀態後,我是個不太喜歡主動跟人攀談的人。因為與人連線,對我來說需要承擔許多情緒壓力,所以非必要,若不是學員或一起工作的同事,在人群中,我會盡量低調,避免有太多互動。
但這些年,跟在哈克身旁,不知不覺就學到他那簡單卻充滿祝福的回應,明白了,這份真心並不是技術,而是一種對生命深深的相信。助人並不需要總是充滿憂傷氣氛的,陪伴自己或他人,只要能帶著一份真摯的態度,哪怕是平凡的一句話,放在合適的位置,就會產生撼動心靈的波瀾。
想要感受這份強大的語言魅力嗎?現在,就趕緊把這本書帶回家吧!讓哈克的文字,一字一句舒展你的心靈筋骨。整本書是哈克為你特製的恆溫湯泉,無論你在何時何地,翻開任何一頁,你都會感受到哈克獨特的溫柔,陪伴你更懂自己,也更懂你所愛的人。
(本文作者為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推薦序 有時陪伴有時農務有時音樂──相傾相隨〉
方素婷
當哈克邀請我為這本書寫推薦序時,我想都沒想以零秒的速度回應:「可是我沒有『名』耶。」
說完當下,我與哈克同時大大聲地笑了好一會兒。然後,他很認真地說:「素婷,妳看得懂我在寫的東西。」
其實我的懂,是懂哈克有很深的傳承心意在這本書裡,且在這些文章裡,哈克已用自己的眼睛如嚮導般引領讀者進入陪伴場景,看入風景裡的風景。如書內與不同年輕一輩助人工作者的來回對話紀錄,常常是讓我感動的地方。這些散落在各地、用心學習的年輕一輩,傳承哈克阿伯的心法,為島嶼帶來的溫度呀,一想到這些畫面就有很多暖意與微微笑。
幾年前,哈克移居東部荷鋤為農;至今,日常餐桌食材已有近半產出於自家土地,自給自足且有餘與親友分享。今年看他與收成的一顆重達六點五公斤的大山藥合影時,那大大的笑臉,真是好看。耕耘一方豐饒的土地,參與四海因緣匯集而來的種子在地裡變化的祕密,深深佩服他的意志力。
「王神父的心裡,活得很飽滿,碰觸自己碰觸天地很流暢,所以,可以看山看海不看瑕疵。感覺得到天空的色彩,吹得到太平洋的風,可以閉上眼睛飽滿的感受到陽光和月光的愛。」
想起六月初看到一張很美的照片,是哈克從皇帝豆種植區的視角看到的都蘭山。在書裡看著這段文字的我想著,會不會哈克已與帶領他走入潛意識豐富世界的恩師王輔天神父一樣,活得很飽滿,碰觸自己碰觸天地很流暢。所以,可以看山看海不看瑕疵。獨對一山寧謐,俯身謙卑叩向大地,與天地成為相倚相識的關係。
也是幾年前,他給自己一個重新學習的開始,彈吉他、詞曲創作。創作過程中,修改歌詞、反覆調動五線譜上的音符居處,無數次。日日彈奏練習哼唱扎實打底。如今,自彈自唱一首首為故事寫下的創作曲,做為工作坊的結束與開始,已是哈克獨特的風格。
這本書一篇一篇文稿產出自都蘭山下的土地上、回老家路過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外地工作短暫停駐的飯店、咖啡館……五十三歲的哈克,一路回望陪伴過的故事,寫下三十年陪伴心法祕訣。閱讀時,我常常停在某些段落,由心升起很大的好奇,想知道大大撼動著我的解構視野,哈克那很底層對人的相信、敬意與慈愛是怎麼來的?像是……
「高高的牆,裡面啊,總是藏著一顆柔軟的心。」
「我猜他應該是在跳舞吧~帶著祝福的命名。」
「當陪伴者擁有了相信,於是才有跟上的力量可以陪伴需要的人。」
「越有良心的孩子,越是想扛起自己生命責任的孩子,就越容易討厭自己。」
秋分後,心裡惦記要幫植栽補新土、施肥。
「不能狂妄的以為你準備的這個有機土很好,就要占據它的世界。這個準備好的外來的有機土,倒到田地裡,倒下去只是薄薄的一層粉而已,連化妝的粉都不夠。」
寒露之日,看著院落一角、年初買來剩餘半麻袋的黑芝麻渣,心裡浮上書裡這段文字,想像半麻袋的黑芝麻渣灑到大片田地上、似微塵與田土不成比例的畫面。
「這裡再來一個深呼吸~吸收的關鍵,不是匆匆的讀過去,而是,深呼吸之後的往身體裡面沉入」。
深呼吸,見到自己的渺小,在生命之前我們真的只能謙卑。
沒有要讓讀者只看到近三十年的火候。陪伴心理學,哈克在書中細緻引導,讓讀者很有身體感地接收,「帶著感受的學習」出入書間。於是回到現世若被某些景象襲上心頭,在轉角處安靜的用樸實無華的鐵桶,烘烤新鮮蕃薯的哈克阿伯,想傳遞的陪伴火候經驗自然而然的就來到讀者如你我的心裡成為火種。
最後給所有看到這本書的朋友一個很重要的提醒,當你準備進入Part 3「潛意識工作真是太好玩了」,不要邊喝水邊看,有濃情有搞笑讓人哭笑很流動的哈克,在這裡。
(本文作者為諮詢專線志工/努力懂自己的人)
〈推薦序 共享同一股力量〉
黃錦敦
哈克將陪伴的能量以詩意文字、好聽故事,如神燈精靈般鎖存於書中。當你拿起這本書,摩擦三下,我想喚醒的不只是這本書的陪伴能量,也將喚醒你自身本就擁有的溫柔金黃光亮。
***
幾年前,生命有股轉換能量來到,但要轉去哪裡卻又摸不著頭緒,也因此,那段時間身心特別容易感到艱難。為了這緣故,那幾年我在海邊長租了一個房間,在幾個難以入眠的夜晚,都是那一陣一陣的海浪陪我安定下來,找回呼吸。
讀哈克這本書,常想起那一陣陣的海浪。
你曾在艱難的時候,有人如一陣一陣的浪,不曾退去地陪你到天明嗎?或者,你在別人艱難的時候,也想用這姿態安穩地陪在一旁?對我來說,這本書沒有太多的技法與系統理論,但滿滿的都在說著關於那一陣陣海浪的種種。我讀了很有感,我就來說說我的這些感動。
容器
想著心理治療,我心裡會浮現一個畫面:當事人走進諮商室,把心裡的那些千言萬語卻常又說不清的種種慢慢倒出來,讓兩個人可以一起看著這倒出來的心事,慢慢沉澱,逐步梳理,等到好像多看見些什麼的時候,當事人才能伸手到這心事裡,把自己想要的取回來。這過程,「如何讓人把心事倒出來」或「倒出來後如何梳理沉澱轉化」正是許多心理治療教導時極其關注的地方。但卻少有心理治療的書籍,好好地談關於「裝載倒出來的心事的這個空間」的種種細節。見著哈克在書中好好談這部分,用情感談,用好聽的故事談,我對他不禁升起了一種謝意。謝謝他願意用文字把這些留下來。
喜歡自己
這陣子我最常讀這本書稿的地方,是家裡院子大葉欖仁樹下的一座木製平臺,我常閱讀到一半時,就跑到一旁的菜園裡,蹲下來看起韭菜花、小黃瓜。哈克書中說起了蘭嶼芋頭,我就想起自己也有美麗的白色韭菜花朵。我想這是哈克的神奇魔力,不論是我們相識多年的互動經驗,或是閱讀此書的許多片刻,聽著哈克說著美好的當下,看見的不只是他口中的美好,也常自然回頭開始看見自己的。
在心理治療裡,讓人把眼神看著問題或看向自己,是兩種方向,兩種目標。在書中,哈克總是帶著我們把觀看問題的眼神更延伸一點,讓人在這過程中看向自己,這是我在本書一再感受到且十分喜愛的。我想,「讓人真心的可以喜歡自己」是哈克的心腸裡,讓我最動容的地方。
視角
四十七歲那一年,哈克跑去學吉他,開始寫自己的歌,我則跑去學衝浪。我們都想多認識另一個讓身心更快樂的世界。
寫歌與衝浪,多麼不同,但這兩者如果也都拿來看人與困境之間的關係,卻可以看出另一番滋味。
生命有艱難,如果能把這其中的種種譜成歌,開始唱,那艱難好像就會被我們唱出另一種質地。歌讓我們記得:在艱難之中,人還是有旋律的。
生命有艱難,像是一道又一道的浪,帶著力度朝我們而來,學習衝浪其實是學習與浪合作,讓我們能在這迎面而來的力量中,滑出一道屬於自己的軌跡。
歌唱與衝浪,說著人們面對困境時兩種可能的視角,這兩者都解構了對問題的單一看法,也都讓我感受到一種生命之美,這是在二十歲剛學習心理治療的我未能想像的視角。
在這本書裡,哈克帶著讀者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溫度,一次次重新回看所謂的問題、所謂的困難,有的如歌唱,有的如衝浪,有的如攝影,有的如種植……我想,這本書可以為許多想多理解心理治療的人帶來許多驚喜。
某種程度來說,我和哈克是不同取向的陪伴者。哈克是潛意識工作者,我則專注在敘事治療。但讀這本書時,我常邊讀邊點頭,包括「接觸情感」「陪他找到屬於他的療癒方式」「帶著祝福的命名」「土要自己翻過」「將眼前的人當成是一部文學作品」……甚至點頭的次數會多到有種「我們根本是同一個學派」的錯覺。不過仔細想想,這也不算錯覺,我們的用語、技術手法或許有些地方不同,但看著家裡院子牆角的薔薇和大門右手邊的黃鐘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