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道: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 | 拾書所

存在之道: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

$ 513 元 原價 650

只要能夠營造出真誠、肯定及理解的環境,
無論個人或團體,
都會由刻板轉為靈活,依賴轉為自主,抗拒轉為自我接納……
體現人的實現傾向。
──卡爾.羅傑斯

一九五0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改變了心理治療的面貌,創始者之一的卡爾.羅傑斯無疑是最關鍵的角色。他所倡議的「真誠一致、無條件接納、同理心」是當今助人工作者執業的圭臬,「以人為本」(Person-Centered)的工作取向更可說是美國版的存在主義哲學。

人本心理學相信人內在自有成長、修復傷痛、實現自我的動能,這在今天看來毫不奇怪。然若回到羅傑斯的時代,他這「以人為本」的理念顯得極為基進,不僅交織著他生命的匱乏,更是經過不斷試驗、抗爭才得以成形、實踐的信念。在晚年文集《存在之道》裡,羅傑斯將這段歷程娓娓道來,他談孤獨、談關係、談同理心與心理治療,溫婉而犀利,使本書成為人本心理學最重要的文本。

事實上,羅傑斯說,「我有個深信不疑的信念:我所提倡的人際關係哲學,可以應用到所有與人有關的情境。」因此,他懷抱全人教育的大願,推動校園教學的革新;他也將以人為本的方法實踐於政治、種族與文化衝突之調解。他憂慮人們執迷於物質科學、囚困於僵化體制,也鼓吹擁抱感性、靈性與大自然。《存在之道》裡,羅傑斯滿滿哲思,關懷整個地球,探索著以人為本的明日世界。他跨越了理性邏輯的高牆,將「以人為本」的內涵聯結了東方神祕的宇宙合一。

一如羅傑斯說:「我相信我所發展出來的存在理念及方法將繼續好一段時間,因此如若我走到了生命終點,我的某些方面仍將以多種方式活著。」時至今日,我們會看見他所憂慮者仍在,但他所懷抱的理念更生意盎然地四處生根。哲人已遠,但他留在本書的睿智話語,於專業、於生活,仍指引著我們安身立命的存在之道。

感恩,自年輕至今心中的專業大師能在這樣的時刻以這本《存在之道》再度引領我走向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曹中瑋/資深諮商心理師、臺北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書裡提到「我們有勇氣揚棄專業心態嗎?」是我年輕至今所參的「公案」,也是如今實踐生命教育的源頭。上世紀八○年代曾遠遠地望見這位老先生的身影,ㄧ念三千!
──楊蓓/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羅傑斯,誠摰、熱情、開放與無所畏懼——甚至有時會令人覺得不合時宜!而多年前他對美國心理學界的針貶,卻也鏡映著台灣心理學界的發展,值得我們深思。
──李維倫/政治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

人文主義大師的經典作品,提醒我們要關注現象,也要看到存在經驗的路途,是行路也是生活。
──翁士恆/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

我的薩提爾啟蒙老師貝曼,授業於卡爾.羅傑斯,薩提爾模式的核心精神,也與羅傑斯很有關連,因此,我至今仍常翻閱他的文章,看他受訪的對話記錄,每次都有很深的學習與領略。
──李崇建/薩提爾模式推手

我以為讀書至少有三種,第一種是學生時期為了成績、證照考試,大多是讀教科書;第二種是純粹放鬆、消遣、娛樂,大多是小說、雜誌、漫畫;第三種是年長之後開始接案、督導、教學,為了增加新知、提升專業素養,尋找理論或研究作為支撐。一直到我開始認真讀卡爾羅傑斯的《成為一個人》,我發現了第四種讀書,是為了認識自己、跟自己連結。
這種讀書不死記,不腦殘、也不燒腦,因為羅傑斯的文字向來自帶溫度與清香,他說深度傾聽會「聽到了深埋在表面下、不為人知之處所發出的深沉吶喊」,簡單的文字自然地把我的眼光往深處看到自己、想要跟自己「深層共鳴」。
羅傑斯強調同理且不帶評斷的傾聽,在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傾聽與被傾聽的雙方都備感欣慰而隨之成長,因為心敞開來了,情感交流傳遞,改變自然發生。
心敞開來,就如本書第四章所說,不只是變老,而是不停地好奇、學習、改變、成長!一直都在體驗中的羅傑斯相信「自己死時依然年輕」。
──黃素菲/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書名中譯用了個可以合理譯為「道」的字(way),一點也不是巧合,因為羅傑斯相當偏愛中國哲學中的《老子》一書。
在名著《成為一個人》之中,羅傑斯已經顯露出與東方自然哲學親和的徵象。到了晚年出版此書時,更令人清楚看出:他以人為本的取向,本質上乃是一種東方和西方思想融合後的結晶。孜孜不息的羅傑斯,到了年逾古稀,仍然辛勤於推展人本理念。但他已經逐漸離開胼手胝足的科學驗證工作,而戮力於哲學式的探索。他是個存在主義者?現象學家?或是個東方神祕主義者?本書輯錄的十五個篇章將可讓讀者在其中尋得一些答案。
──宋文里/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摘自《成為一個人》﹝左岸,20013﹞)

深受啟發,感動推薦──
李維倫 政治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
李崇建 薩提爾模式推手
呂嘉惠 心理師、性諮商師
宋文里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紀金慶 臺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翁士恆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
張達人 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
張凱理 台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馮喬蘭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素菲 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曹中瑋 資深諮商心理師、臺北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楊 蓓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
謝文宜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關永中 前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