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自傳 | 拾書所

凌鼎年自傳

$ 1,185 元 原價 1,500
本書是中國微型小說宗師凌鼎年自傳。

凌鼎年,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獎得主,集作家、評論家、事業家與社會活動家於一身。凌鼎年的微型小說是一扇觀察社會、紀錄社會的視窗,而其作品走入中考與高考,走出國門與世界;文學界認為他與微型小說的關係,相當於李白與唐詩,持續地在互聯網的文字世界中翱翔奔放──無論為人抑或文字,彰顯出傳統文人的特殊魅力與風骨。

“寫作成了我一生的追求,看來,寫作就是我的宿命。在這本書裡,我從小到大的主要經歷都在裡面了,幾乎成了透明人了,為人為文,一覽無餘。有興趣的讀者,閒來可以翻翻。”──凌鼎年

●名人推薦●

凌鼎年是中國微型小說的一代宗師,也是開山祖師,就像武俠小說裡的大宗師,能實戰,有輝煌戰績,有創見,有理論,有組織能力,有號召力,而且大度包容,桃李自成蹊,我佩服他!
──溫里安/著名武俠小說大家,與金庸、古龍、梁羽生並列為新武俠四大宗師之一。

凌鼎年是我國微型小說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走進中考,走進高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母校爭光,為微型小說爭光,為中國文學爭光!
──曹文軒/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所長、中國作協幾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國家小學、初中統一語文教材主編之一,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

在我感覺裡,凌鼎年與微型小說的關係,相當於李白與唐詩的關係。
──施戰軍/博士,教授,評論家,《人民文學》主編。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微型小說是互聯網時代的文學,因一大批人的創作而風行全球,凌鼎年先生無愧幹世界微型小說的代表,他將以小見大,騰挪星轉,繪形傳神,妙語警人,耐人品味的微小說藝術發揮到極教,而讓人以最有限的時間獲得無價之認知、美感,達到了微型小說創作的時代高峰,可擬之為唐詩中的李白,武俠小說中的金庸。之所以如此,因凌鼎年先生是一位元學識宏博的學者,一位有時代擔當的志士仁人。他是太倉文化活地圖,也是太倉文化的時代承繼者,且見多精卓,標新領異,故能成就一代微型小說之大師。
──許建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古代典籍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凌鼎年先生是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界一位全能型的人物,集作家、評論家、事業家和社會活動家於一身,將心血傾注在微型小說事業上,因為他的努力,促進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的整體提速,文學史會記住他。
──龍鋼華/教授,湖南邵陽學院文學院副院長、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綜合研究”主持人。

凌鼎年先生對中國的微型小說事業,海外華文微型小說事業,乃至世界華文微型小說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在紐約向他頒發“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師獎”的重要原因。
──冰凌/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會長、美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主席、《文化中華》雜誌社社長、杭州商學院人文學院名譽院長、浙江中華文化學院、福州大學客座教授。

凌鼎年先生筆耕幾十年如一日,著作等身,且厚積薄發,品質上乘,是“以作品說話”的楷模。成就輝煌,堪稱文壇巨擘、微小說宗師。無論為人抑或文字,均彰顯出傳統文人的特殊魅力與風骨。
──陳小青/北美華府華文作協第十二屆會長、美國華府《文系中華》編輯部首任總編、現榮譽總編。

凌鼎年的微型小說是一扇觀察社會、記錄社會的視窗,不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具有連綿的不朽性,可供社會學家和歷史學者作為時代特徵,社會歷史的研究參考,其綜合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百年後仍是社會史料的研究資料。
──譚綠屏/德國作家、畫家,德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漢堡文化藝術協會“一切皆美”名譽主席、世界微型小說研究會歐洲理事。

●寫作是我的宿命(代後記)●

2022年是個多事之秋,疫情反反復複,蘇州、上海尤甚,夾在蘇州與上海之間的太倉,先是蘇州影響太倉,再是上海影響太倉,從年初到年底,一年來我居住的小城太倉多次有驚無險,並經歷了封城,還好只半個月,比之上海,算不幸之中大幸,從三月份以來,核酸做了一次又一次,毛估估,我做了一百幾十次,喉嚨快捅出老繭了。
我從2021年10月下旬應邀去蘇州天成中學講《中考作文與微型小說》後,就很少離開過太倉,是多年來外出活動最少的一年,很多活動或叫停,或延遲,或取消。若放在以往,每個月都有好幾次活動邀請,本地的,外地的,甚至還有海外的。好在我坐得住,靜得下。人間四月天時,太倉小城也全城靜默,被封控在家,連樓也下不去,真正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我也就心如止水,心無旁騖,一門心思寫東西。宅在家,最大的收穫是多寫了不少作品。自1970年開始文學創作以來,累計已超過8000篇(首),微型小說也超過2000篇了,並且均有年月日標注,沒有丁點水分與虛頭。
2022年,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有失有得的,至少有八件值得一寫的事。
其一,《凌鼎年文學紀年》終於出版了,這是蘇州吳文化研究中心的一個省級社科基金項目,做了三年多了,原本2021年結題,2021年底要出版的,因快出版前,責任編輯突然患病,拖了下來,拖了整整半年。2022年3月,換了編輯,出版流程得重新來過。也好,增補進去了若干新的內容。
其二,凌鼎文學館開館在即。元月25日,著名作家賈平凹題寫館名的銅字就上牆了,原定4月10日開館,那時春暖花開,文學館邊上的一排櫻花那幾日應該是開得最燦爛的日子。可惜,因疫情,學校停課,封校,施工人員進不去,布館人員進不去。4月10日,正好太倉開始封城,也就拖了下來。5月份繼續布館,到8月底布館完成,開始預展,開館典禮估計得明年了。
其三,2021年底出版的微型小說集《庚子年筆記》,進入第八屆魯迅文學獎作品集公示,這已是第四次有微型小說作品集進入魯迅文學獎作品集公示,也算是對我微型小說創作的一種認可吧。更開心的是,集子出版後,有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北京的劉群偉博士、中國礦大的顧建新教授、南京大學的徐雁教授、遼寧師範大學的喬世華教授、湖南邵陽學院的袁龍副教授、湖南工業大學的張春副教授、蘇州健雄學院的鄧全明副教授、湖南文理學院的汪蘇副教授、江蘇師範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仇璿嘉、河南評論家張中傑、廣東作家余清平、浙江作家王石良、周星光、吉林作家劉曉紅、黑龍江作家劉君、太倉日報原副總編宋祖蔭、加拿大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崔淼淼、澳大利亞原外交官、漢學家麥高文、澳大利亞女作家郭燕等二十多位先後寫了評論,做了專訪。
其四,澳大利亞學者鄭蘇蘇翻譯的中英文對照本《風光旖旎的世界》,2022年3月在美國華盛頓作家出版社出版,亞馬遜全球發行。到8月底,他翻譯的另一本微型小說集《撲朔迷離的世界》也交稿了,組成了他翻譯的《凌鼎年微型小說三部曲》,正在外文出版社審稿中。
其五,我的第62本集子《最出名的一男一女――凌鼎年閃小說集》,2022年6月在美國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出版,美商漢世紀數位文化公司、臺灣學人出版網發行,世界各國亞馬遜網站有郵購。
其六,我的第63本集子《守拙廬漫筆》(隨筆集)在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其七,與奧地利索納塔圖書國際出版社編輯王靜簽了翻譯、出版合同,把小小說集《反語國奇遇記》翻譯為德語,在奧地利維也納索納塔圖書國際出版社出版。
其八,新疆阿克蘇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維吾爾族翻譯家肉孜•蘇皮正在把我的微型小說集《反語國奇遇記》翻譯成維吾爾文,準備在新疆維吾爾文出版社出版,已翻譯過半。
還有就是這本《凌鼎年自傳》的完稿。這事醞釀已久,本來文友想為我撰寫《凌鼎年評傳》,但執筆者與我並不生活在同一個省,更不在同一個市,瞭解有限,資料都得我自己提供,且他是大忙人,一拖再拖,遲遲未能交稿,權衡再三,最後只好自己動筆最省事最快捷,評傳也就成了自傳,辜負了文友的一番美意。
前幾年,朋友為我寫的評論,專訪、對話等都收入《凌鼎年與小小說》《凌鼎年文學紀年》。今年又收到多篇,考慮再三,就一併附錄於書中。感謝海內外文友對我的褒獎、美言。謝謝!謝謝!
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今年已72歲了,對吃對穿都無所謂,最大的興趣最大的愛好就是寫作,只要寫得動,我不會封筆。寫作成了我一生的追求,看來,寫作就是我的宿命。
在這本書裡,我從小到大的主要經歷都在裡面了,幾乎成了透明人了,為人為文,一覽無餘。有興趣的讀者,閑來可以翻翻。

2022年12月9日於太倉先飛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