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幼稚,該如何守護我自己:即使不被肯定,你依然可以欣賞自己的美好 | 拾書所

父母情緒幼稚,該如何守護我自己:即使不被肯定,你依然可以欣賞自己的美好

$ 324 元 原價 360

【全球暢銷《假性孤兒》作者最新作品】

 

情緒幼稚的父母通常缺乏同理心,忽視孩子的需要,

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以為,有自己的意見就是「不聽話」、

拒絕別人的要求就是「自私」、即使一次犯錯或失敗都代表「不完美」……

然而,這是真的嗎?

 

「我還不是為你好。」

「你以後就會感謝我。」

「辛辛苦苦養你有什麼用?」

為什麼我會因為這些話語內疚不已?

 

致,過度懂事而傷痕累累的你──

透過11種自我覺察項目,修復來自原生家庭的錯誤信念,擺脫惡性循環。

 

▌不是所有的愛都不會傷人,也不是什麼傷害都能被原諒

暢銷書《假性孤兒》作者及心理學家琳賽.吉普森博士,

專為有童年情感忽視經驗的人們提供心理治療。

她深知被情緒不成熟父母養大的孩子,往往心中有個情感的黑洞,

即使長大了,仍然會不斷批判自己;遇到衝突時,更不敢輕易拒絕他人。

 

但在一段關係裡,設定界線或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壞事,

唯有在互相平等、尊重的前提下,我們才有可能建立更深層的連結。

 

▌破解錯誤信念 × 擺脫負面迴圈,你能成為「情緒成熟」的大人

琳賽‧吉普森博士將累積超過二十年的諮商見解、專業技巧,

整合成一篇篇精闢又充滿智慧的暖心隨筆,

引導你在迷惘時,找到適合你和當下情況的解決方案。

 

書中提供的自我覺察,從三大層面出發,

全面分析我們可能會遇到的失衡困境,以及提供如何接納並保護自己的方法。

 

我與自我──設立界線會不會毀了關係?

「設立界線」不是刁難或控制別人,而是告訴對方什麼讓你感到自在和安全。

懂得尊重你的人不會故意越界,他們會在乎你的感受。

 

我與他人──她雖然很刻薄,但其實是個好人?

不要替傷害你的人辯解。

別因為某個人有一些優點,便否定你情感受傷的事實。

 

我與逆境──我會失敗和犯錯,都是因為「我不夠好」?

遇到困境時,如果常常陷入「都是我的錯」的迴圈中,

試試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專注在自己可以「做什麼」。

 

每當你陷入自我懷疑時,本書將能加強你的自我覺察,

目的不是要找出「誰有錯」,而是體會到「這不是你的錯」,

並讓你能從痛苦迴圈中解脫,重新獲得獨立和自由。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