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台灣 第79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 拾書所

【本期內容簡介】
臺灣東南區山區的櫟族物種多樣性,高居全臺第一,其中包含許多世界稀有和臺灣特有種,眾多珍貴裸子植物也並存在此。這片亞熱帶原始林是250萬年臺灣自然史天演的總成果。本期特別以「臺灣東南區植群 生態價值與植物多樣性」做為封面專題,有宏觀視野的報導,也有微觀的深切省思:包括摘錄學會調查團隊部分內容及重要發現,呼應三月舉辦的「臺灣東南區植群生態價值與植物多樣性BGCI / GCCO/IOS國際會勘暨研討會」,期盼公部門負起應有的保育作為,並引發更多人共同投入關注、珍惜此一極奇珍異的植群基因庫;省思大葉栲族群長程的遷移發展,如何形成此一區域獨特的「關鍵物種」,同時觀察其可對應的生態指標和意義。

林鐵不單是一條鐵道,而是250萬年地球天文、地文、生文、人文,在臺灣時空的生靈廊道,其間生機旺盛、變化萬千!〈林鐵行腳‧站之旅〉系列報導,本期繼續上行,將帶讀者一窺獨立山站至水社寮站這段林鐵風光。

隘勇線(警備線)的行山踏查,本期亦收錄兩篇,除了作者高俊宏帶領讀者繼續深入內山地帶新竹淺山地區加拉排山林探勘,還原當代時空場景;另有常駐六龜在吳憶萍、張心怡,在一次次的耆老訪談與田調中,挖掘出隱身山林的歷史印記。

《生態台灣》季刊,來自民間也始終保有理想性與反思性的環境生態刊物,宛如為台灣山林一般,用多元多樣的根系保有島嶼的無窮生機。根植此理念,本期多篇精彩好文,期待與您分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