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風雲第三部:天涯芳草(簡體中文版) | 拾書所

天涯風雲第三部:天涯芳草(簡體中文版)

$ 1,067 元 原價 1,350
◆這是《天涯風雲三部曲》第三部◆

改開浪潮中背井離鄉來到美國艱苦創業的男男女女,歷經艱辛困苦,在這片富饒卻又荊棘叢生的土地上立足,在不同程度上成就了一番事業。
他們的後代,為新時期華人移民的第二代,得益於嶄新的氣候與土壤的滋潤護養,像那朝氣蓬勃的秧苗,茁壯成長。在新的生活中,在學業、就業,以及婚姻戀愛過程中,衍生出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
新一代移民的父輩,在思維與行為舉止中,與根植與他們腦際裡的東方情結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錯綜複雜的關係,比如說語言文化,飲食習慣,民族種族認同,乃至政治定向等諸方面。新一代移民,在很多程度上,摒棄了他們父輩心理上沉重的精神負擔與思想枷鎖。他們是鳳凰涅槃之後嶄新的一代。他們敢於否定父輩們陳舊的思維模式,從全新的角度,去認知與理解他們周圍的社會與生活。
盛、祁二位的公子盛大衛與何學嫻喜結良緣,並在最後生子,是為第三代移民。樊一淮的公子樊殷雷竟然就與巫耀飛的女兒艾米結為伉儷。安靜的兒子跟黑人姑娘成婚,符月琴的兒子跟韓國女郎配對,計舜華與來自四川的姑娘兩情悅好……還有其他幾個移民二代,他們在學業、事業上的發展如何?在婚姻戀愛的路途上是否一帆風順?
第一代移民行將老去,漸次地推出太平洋彼岸的天涯大舞臺。令人欣慰的是,浪跡天涯的人,成為天涯飄萍,後有來者。
新一代移民,生活在天涯海角,天涯何處無芳草,芳草萋萋鸚鵡洲。他們,便是在異國他鄉茂盛生髮的離離芳草。

●書評●

“本書陳述的是近四十年來,從太平洋西岸漂泊來美國的華人的悲歡離合的故事。他們在沉默中戮力拚搏,在吶喊中搏擊勇進。期間的艱辛與磨難,唯當事人自知。過去了得,終將過去。“讓那過去了的,變成親切的懷戀”(俄‧普希金)。車轔轔、馬蕭蕭,斗轉星移,這不又是一年。時光轉瞬即逝,餘下的是永恆的記憶。記著那美好美妙的,同時也不必刻意遺忘那些並不盡如人意的人和事。

歷史歸歷史,時代歸時代,自己歸自己。做一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時代,對得起歷史的人,才是正道。

作為一個前半輩子苦苦掙扎在大洋西岸,後半輩子漂萍般求聞達於大洋東岸的一介書生,筆者的言談舉止,行文編排,儘量做到對得起手中的筆,對得起面前的鍵盤,也就足矣!”

──作者自述
[email protected]

“何先生巨作《天涯風雲三部曲》,其真實、鮮明的人物塑造,精巧、生動的情節構思,客觀、樸實的社會環境描寫,真善美的人類主題,必將在中美和世界讀者中引發共鳴,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廖文友書評

●後記●
煌煌一百余萬言的故事,到這裡似乎是要畫上一個句號了。儘管鮮活的人物與實實在在的生活仍舊一如既往、從容不迫地在行進中。關於這部故事,數十年來,一直耿耿於懷,四處張羅,積累素材。一直處於焦慮不安、蠢蠢欲動的苦撐苦熬的焦急狀態,想下筆,卻又左顧右盼,不忍下手,似乎是在窮等,等待著那麼一天,碧空萬里,鳳凰來儀,麒麟再現,孔雀開屏,天鵝交頸,喜鵲送福,普天梵音佛號,那時,方是推出這樣一部作品的天助時機。
遺憾的是,好花不常開,好景難尋覓。下面收集的與文友的一段線上對話,蕩滌去本人心頭的顧忌,掃除去橫攔在眼前的霧霾,促使我終於橫下決心,拂筆開篇,敲鍵行文。
在2022年3月6號,遠在廣東深圳的文友廖先生,發給我短信,大體上內容如下:
何老師,……你具有不凡的寫作能力,文史哲知識淵博,社會閱歷廣泛,建議你寫一部在美留學生四十年甜酸苦辣奮鬥史。
我想你是完全有這個能力,經歷,水準,中美外交正常化四十年,有不少留學生作品,最走紅的就是《北京人在紐約》電視劇,但全面,真實,客觀,體現各階層留學生和中美社會結構差異,民族性格,歷史文化底蘊的幾乎沒有。
從積累素材,謀劃主題,結構,寫作手法都要花費相當長時間,雖然中美關係目前不佳,不正常,作為平民百姓我們無法得知大國外交博弈策略,但我們可以確信,……中美關係從破冰到友好合作共贏的總體趨勢是向前走的,目前的曲折是暫時的,你的鴻篇巨作構思也是會考慮和影響這個歷史潮流,畢竟人類總是走向文明進步。鬥則兩敗俱傷,和則雙方共贏。
看了你幾部小說以及讀史評論,佩服你的才華和勤奮,寫國內小說,你不如國內作家得天獨厚,寫中美留學生,移民,中美兩國風土人情,思想,性格,民族秉性差異,你得天獨厚,目前國內很多人對美國和西方認知有巨大的盲點和偏差,從此次俄烏戰爭網友言論表現就可知,你的小說可以起到啟民智,科普作用。
讓大多數移民和留學生在你的作品中能看到他們的半個影子,讓國內讀者明白中美二國的差異,接受,認同,感知,感動你作品中的故事,人物,以及兩國之間有趣的對比和常識。……
同廖文友的線上短信對話比較冗雜,這裡只是擷取了其中主要的文字。當時,我正在聚精會神重讀唐人白居易詩作,將其詩作中的情節現代化,撰寫聊齋式的短篇故事,已經寫出好幾篇近十萬字,本不想半途歇筆。像我這般年近七旬的人,落下的寫作計畫,說不定就束之高閣了。故而,對於廖先生的提議,只是‘呵呵’一笑。當晚也並沒做過多的考慮。
本人寫作,總是在夜間思考構思居多。當晚入夜,想起來老廖的話題,久久難以入睡,興會所致,乾脆和睡衣起床,閃身進入臥室隔壁的書房,草擬出故事梗概。
在故事人物發源地中、美兩國之間,第一部《浪跡天涯》中,用了大約三成的筆墨,渲染幾位主人公在中國過往的生活經歷,以及赴美留學、謀生等緣由,而從第二部開始,著筆的基點著重落在太平洋彼岸。
信筆草擬的數個主要人物,都是身邊的老同學老朋友。當然,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難免的就會‘添油加醋’,逐漸引入許多陪襯人物,使得整個畫面相對豐滿繁雜起來。
次日,也就是2022年3月7日,將起筆的六千餘字推出在‘美篇’上,獲得數千閱讀量,其中不乏平日的親朋故舊,但也摻雜進許多並不相識的讀者。一共在‘美篇’上推出60集約30萬字,之後便‘埋頭’作文,並將落成的文稿轉發給極為有限的幾位文友,敬請他們批評指正。
三部書,電腦文字122萬,刊印數位因為排版緣故一般會‘膨脹’15%,約140萬字,歷時11個月脫稿。
因為陳述的都是身邊的故事,很多地方細心的讀者保不齊會讀成作者本人的故事,或者乾脆就是他/她自己的故事。有些人物,形似與神似的交替延伸過程中,難免的會摻雜進去筆者的喜怒哀樂。作為一個‘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過來人,筆者行文,儘量秉持中允中庸的立場,同時,‘人之初性本善’,筆者更願意相信,人之始到人之終,離不開這個‘善’字,故而對於人物的交待,自始至終都採用悲天憫人的心態,用‘仁愛’、‘仁慈’的筆墨,去盡心盡力刻劃故事中的每一個人。他們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好人’!
在主要人物的編排上,窮二代巫耀飛(我要飛),紅二代樊一淮,中允人物老盛、老祁夫婦(注意:盛、祁二位在本書中,是一對主要人物,卻又是一對自始至終都有姓無名,他們是具有普遍性的美好人物的象徵!),美好賢淑的薑曉娟,文筆出眾的符月琴,一心牽掛兩頭的安靜(與德國人漢斯、舊相好沈誠的三角關係),以及與安靜的故事平行的薄世才(白瓊、袁淑嫻三角關係)自始至終貫穿全篇,其間也不乏出現許多‘逢場作戲’的時隱時現的跑龍套角色。
故事中還穿插進去一個悲劇性人物秦怡然。其實,這個人物還是應該多著墨幾行才是。對於秦怡然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作者感到無比的惆悵與悽惶。其實,她應該跟她的師長奧瑪博士結成一對,過上無憂無慮的無比幸福的生活才是。
盛先生夫婦、巫耀飛、計健、任一品等人,在異國他鄉學有所成。他們兒女輩中,盛大衛、艾米、樊殷雷、計舜華、苗懷越、苗懷楚等下一代,在大洋彼岸的‘天涯’蓬勃發展,芳草萋萋,昭示著留美華人源遠流長、薪火不絕,極其美好的未來。
在篇末,盛大衛與何學嫻生兒子,樊殷雷與艾米•巫也要生兒子。天涯何處無芳草,芳草萋萋鸚鵡洲。一代人,離鄉背井來到天涯,是為先行者,開拓者;又一代人,克紹箕裘,繼承了父輩的衣缽,負重前行,用自己的能力,在異國他鄉劃開了一片又一片沃土;第三代人,也孕育在繈褓中……
華人在陌生的土地上,繁衍發展,蓬勃興旺!
在篇末,順理成章地講述了一段北京人韶元君來美國前後的際遇。有些突兀,卻又神色兼備,刻劃出新時代某些背景人物的複雜心態和難得與他人道的怪異舉止。令人高興的是,在為時不久的一段時間內,少不更事的韶元君在潛移默化中認清自我,從而重新給自己定位。
有一篇文字叫做《誰是最可愛的人》,其實,應該寫一篇與之相對應的文字,叫做《誰是最可憐的人》。本部故事中,安排了好幾段有關‘雙喜屯’(二奶村)的群芳圖像。說實話,筆者在描述她們時,心情是複雜甚至是萬分沉重的。舊時代的悲劇,竟然給大張旗鼓地演繹成明目張膽的惡作劇,竟然還堂哉皇哉地演繹到太平洋的彼岸!
誰之過!
在和平年代,得益於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某些國家與民族出現較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怪,也不怪。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高處在哪?高處有瓊樓玉宇?高處有瑤池蓬萊?高處不勝寒!在任何地方,原本就不存在不勞而獲、一蹴而就,手到擒來的好事。任何成功,都得依靠自己的揮汗努力與機緣。在中國如此,到美國也一應如此。
美國不是地獄,美國也同樣不是天堂。中、美兩國,地域不同,人種各異,文化語言差異,歷史、政治背景有別,這些,在本部作品中作了一定的描述,雖然浮光掠影,但力求面面俱到。
本書的篇目,原先是這樣擬定的:
《洋插隊》三部曲
第一部《美國蹉跎歲月》
第二部《飄萍》
第三部《天涯芳草》
經過再三斟酌,更改成
《天涯風雲》三部曲
第一部《浪跡天涯》
第二部《天涯飄萍》
第三部《天涯芳草》
這裡的‘天涯’,喻指的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
這幾天情緒極其低落。相隨相伴將近一整個年頭的故事中的人物,即將離我而去。就好像漂泊在天涯海角的一群人,相依為命一整年,驟然之間,便得揮手告別,說是依依不捨,那肯定是輕描淡寫。實際上,書中近百號人物,他們的前世今生,一直與我相依相伴,在夢中,在冷冽的寒冬裡。
宋•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詞人表達的,又何嘗不是筆者此時此刻的心情。
過去了的,終將過去。‘讓那過去了的,變成親切的懷戀’(俄•普希金)。車轔轔、馬蕭蕭,鬥轉星移,這不又是一年。時光轉瞬即逝,餘下的是永恆的記憶。記著那美好美妙的,同時也不必刻意遺忘那些並不盡如人意的人和事。
歷史歸歷史,時代歸時代,自己歸自己。做一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時代,對得起歷史的人,才是正道!
作為一個前半輩子苦苦掙扎在大洋西岸,後半輩子飄萍般求聞達于大洋東岸的一介書生,筆者的言談舉止,行文編排,儘量做到對得起手中的筆,對得起面前的鍵盤,也就足矣!
晚間,苦無下酒菜肴,僅用三片比薩餅,小酌一杯茅臺。茅臺酒就比薩餅,土洋結合,正是本部作品的真實寫照!
何曉曦
時齡六十八,寫成於美國亞特蘭大松竹居
時2023年元月28日星期六,農曆癸卯正月初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