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早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田野寫作,本書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丘延亮副研究員於1978年出版的著作。
收錄篇章包括「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田野筆記「圓環二十三小時」、「一根根或深或淺的樁子」、小說創作「電魚」、詩歌「致高一峯筆下的馬」,田野筆記「樸素的敬禮、樸素的人、分享的壽龜、分享的神」與「匿名的夥伴──牛墟筆記」,回應三毛的「二毛到三毛 從『咱家』到『咱們』!?」與當時的文化論述「『現代』符咒硬憋下的台灣樂壇」、「異樣豐盛的饗宴」及「走出森嚴殿堂,幕天席地的高歌吧!」數篇文字。
其中民歌採集工作報告包括了當年挖掘恆春歌手陳達的第一手紀錄、「牛墟筆記」揭露了牛肉灌水的現象,多年後仍受到傳播媒體引用,對於建成圓環的文字記錄,更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全書亦是台灣少見的社會與文化田野寫作。
本書原由牧童出版社出版,本版次包含原版收錄的三毛〈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一文。
收錄篇章包括「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田野筆記「圓環二十三小時」、「一根根或深或淺的樁子」、小說創作「電魚」、詩歌「致高一峯筆下的馬」,田野筆記「樸素的敬禮、樸素的人、分享的壽龜、分享的神」與「匿名的夥伴──牛墟筆記」,回應三毛的「二毛到三毛 從『咱家』到『咱們』!?」與當時的文化論述「『現代』符咒硬憋下的台灣樂壇」、「異樣豐盛的饗宴」及「走出森嚴殿堂,幕天席地的高歌吧!」數篇文字。
其中民歌採集工作報告包括了當年挖掘恆春歌手陳達的第一手紀錄、「牛墟筆記」揭露了牛肉灌水的現象,多年後仍受到傳播媒體引用,對於建成圓環的文字記錄,更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全書亦是台灣少見的社會與文化田野寫作。
本書原由牧童出版社出版,本版次包含原版收錄的三毛〈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