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本人親授釋夢方法,並與學識淵博的分析師們對夢境相互激盪,見證分析心理學的發展。
★課堂對話平易近人,是學習分析心理學中原型、集體無意識、個體化等概念的絕佳入門。
這個研討會,準確地說,是在對夢中的「內在小孩」進行工作。——李孟潮,《榮格的30個夢》作者
夢是探索無意識心靈的重要入口,而孩童的夢境相對單純,也最容易從中識別出無意識的作用以及各種原型意象及其場景。本書收錄的,是分析心理學創建者、瑞士精神科醫師榮格從1933年起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一系列座談中的四次關於孩童夢境的研討會內容,令人得以一窺榮格解夢與授課的風采,更見證分析心理學概念的形成歷程。
在本書中,榮格首次有系統地提出他的釋夢方法:夢境具有類似「起-承-轉-合」的結構,並依據意識與無意識的作用程度,將夢做初步的分類。他將擴大法(amplification)應用在解夢上,擴充意象的意涵。他在研討會上耳提面命各種要領,一步步帶領與會者對夢境做出聯想,上天下地探索諸文明神話中的線索,並對具有靈視或預言性質的夢境,提出解析的方向。
本書內容是《榮格全集》(Collective Works)的附錄之一,是理解分析心理學的重要史料。有別於榮格其他著作的艱澀,本書是對話實錄,顯得平易近人,不只記錄與會者帶來的各式兒童夢境和精彩見解,更呈現了榮格天才式的解夢直覺以及一針見血的建議,活生生的臨場感,讓讀者大呼過癮。不過,榮格也建議本書讀者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
榮格的釋夢筆記——
★我堅持在每個夢境分析中必須檢視全盤的語言象徵。
★孩子使用的語言,比起他們本身古要老得多。整個心理與精神文化就是透過語言傳承下來的,而語言中隱藏著整個人類的史前史。
★夢的問題一旦得到解決,夢就從記憶中消失了。然而如果它一直存在於記憶中,就說明問題還未解決,或是夢觸及到的問題還沒有被理解。
★你們要把夢想像成無意中從收音機或電話中聽到的對話。你聽到對話中的一句,接著對話又中斷了。現在你應該重新構建那人說過什麼,這才是你們思考夢的正確方式。
★我們應該從因果的觀點來檢視夢。……我們從這個假設進一步認為心靈本質是帶有目的性的,展現在其無意識地朝向某個目標。因為在與夢歷程工作時,有個前提:我們將夢視為有目的的以及有意義的因果關聯。這對於理解夢境是關鍵的一點。
專文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李孟潮|精神科醫師,《榮格的30個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