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的來世 | 拾書所

延續「傳承」的思索與實踐 一起看見臺灣文學來世的動人風景

 

文學的來世指向未來,是一種複數的想像,不同的方法學有助於拓展新的論述空間。期盼本書能居於承上啟下的位置,邀請大家啟動討論的契機,及觀察與關心臺灣文學來世的起點。

 

全書共十三章,區分為三輯,分別從文本內緣與外緣分析,全面性勾勒臺灣1980 世代作家的各種創新形式、美學、主題、創作環境、跨媒介改編、政治關切與自身認同。輯一「新興主題與美學形式」(詹閔旭主編)從作品內緣角度出發,探討此一世代文學作品所揭示的嶄新主題、人物、場景與美學形式。輯二「媒介與文學環境」(謝欣芩主編)從跨媒介角度出發,探勘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電影、遊戲等媒介背後蘊含的意義與議題。輯三「新主體與身分認同」(王鈺婷、陳芷凡主編)從作者與作品裡的人物認同的角度出發,闢拓當代認同政治、寫作主體與位置(positionality)的新變貌。無論是形式美學、跨媒介敘事或寫作主體的演繹,本書結合文本內外緣的考察,探問並創生臺灣文學的多重未來性。

 

本書特色

1. 從臺灣解嚴後的新世代文學創作切入,再現千禧世代作家如何理解存在於世界以及之於世界的關係,並揭示他們在新千禧年代的文化景象中,自我書寫的重要與可能性。

2. 從歷史書寫、妖怪書寫、空間書寫、自然導向書寫等文類勾勒千禧世代作家文學作品裡出現的新興主題與美學形式。

3. 從電視劇、紀錄片、遊戲與跨界出版,探討不同媒介的改編、轉譯、創作與傳播過程,聚焦媒介與文學環境的發展等外緣因素,如何激發跨媒介創作與共生,並揭示四種展演臺灣文學來世的策略。

 

本書研究文本

l 《新寶島》,黃崇凱著。

l 《文藝春秋》,黃崇凱著。

l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新日嵯峨子著。

l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新日嵯峨子著。

l 《金魅殺人魔術》,新日嵯峨子著。

l 《花開時節》,楊双子著。

l 《花開少女華麗島》,楊双子著。

l 《臺灣漫遊錄》,楊双子著。

l 《綺譚花物語》,楊双子著。

l 《花甲男孩》,楊富閔著。

l 《準台北人》,陳又津著。

l 《藍莓夜的告白》,連明偉著。

l 《不測之人》,陳育萱著。

l 《泥地漬虹》,陳怡如著。

Reference demo_5
In stock 297 Items

Data sheet

Compositions
Viscose
Styles
Casual
Properties
Maxi Dress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