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帶領同學們練習水彩調色、將陶土捏塑成形的美術老師,
是臺灣人普遍領會美感、認識美學的啟蒙推手。
在臺灣教育發展的歷史語境中,
美術作為一門20世紀後才被納入學校教育的新興科目,
誰有資格能夠作為這些教導學生的美術老師?
而美術老師們又是透過哪些專業的養成訓練,
成為一位向學生傳遞美學感知、帶領學生前進的美感引路者?
《踏實.穩健.韌性──戰後臺灣小學美術師資養成教育》為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黃冬富的最新研究著作,匯集其自2003年以來,針對戰後臺灣小學美術教師培育歷史的研究成果。
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專業美術教育,以培育小學美術師資的師範學校藝師科為其端緒。由於公費生時期的師範生素質高,無升學和就業壓力,因而不少人能依其興趣投入藝文領域鑽研。除了專業美術教育的藝術師範科,包班制師資養成的普通師範科,也是美術人才輩出,形成許多在小學任教的教師,同時也以藝術家身分在藝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