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末清初理學文本與話語為主要研究對象,
試圖重探明清之際思想轉型的重大議題。
從儒者的生死觀、工夫論、舜的聖人形象、孝行與家禮、
夫婦之倫、人性論等主題,
分析明清之際儒學如何在歷史發展及反思中自我修正與轉化,
建構一個能兼顧個人道德修養與家庭社群人倫,能對治晚明學風之弊,
並在日用人倫中重建社會秩序的思想體系。
呂妙芬新作《成聖與家庭人倫:宗教對話脈絡下的明清之際儒學》鎖定明清之際(以十七世紀為主)的理學為主要研究範圍,試圖以更豐富而新穎的史料、新的研究議題與視角,來探討明清之際儒學的發展與轉型,也試圖回應一些過去學者提出的看法。
呂妙芬在本書裡認為理學的信念在清代仍是支持政治與社會的價值體系,理學的議題也仍是士人關心的問題,清代理學思想與話語也不盡然因襲舊說,而有其推陳出新之處,只是這方面較未被充分探討認知。
《成聖與家庭人倫》一書也強調當時儒學是在高度宗教對話的語境中發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