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七輯,66篇文字,發表年代橫跨近五十年,從少年初遇「貝德麗采」── 讓他迷茫的少女,以及山壁上的海膽化石開始,一方面藉宋詞「哀絃語」呻吟少年維特的煩惱,另方面在古生物實驗室埋稿,走上終生學術的長途。 文字有少年情傷,有青年吶喊;更有壯年書懷,到不知老之將至。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讀者可將全書看成作者的「生痕化石」,看一個地質人如何「為地球而科學」,在五十年生涯中展開各類文體,全方位的書寫與呼喊。 數位儲存與搜尋,讓一切無所遁逃,一切都在一個字串與幾個鍵擊之間。 但是,誕生於有限傳播、個別蒐集時代的零星資訊,變成了數據宇宙的長尾;隨時間消失,那細絲線的尾巴也就斷了。 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追求「記得」,而化石是那幸運的一抹記憶。 這本書「救援」了作者由從高中文青以至教授科普的作品,記記錄了五十年來他致力於將中國傳統文字情調注入現代科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