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作品,就沒有藝術家;沒有藝術家,歷史也就黯然無光。 戰後台灣曾以「經濟奇蹟」,受到國際社會的囑目。事實上在文化創新方面,也有足以傲人的成績,劉國松正是這些文化成就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 作為在戰亂中成長的孤兒,卻在一個原本異鄉的海島台灣,綻放出藝術動人的花朵,本身就是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劉國松的傳奇,幾乎成為戰後「台灣現代繪畫運動」,尤其是「現代水墨」的代名詞。一九六○年代影響台灣,一九七○年代影響香港,一九八○年代之後,進而影響水墨原鄉的中國大陸。 劉國松的堅毅、執著,乃至「革中鋒的命」、「革筆的命」等等充滿霸氣的主張,有人鼓舞、也有人不以為然,但沒有人能否定他在中國水墨現代化歷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使在邁入廿一世紀的當代,他的主張仍帶著極大的衝擊性與挑戰性,也證明仍具時代性與啟蒙性。 劉國松以他的作品,印證了他的主張的可行性與超越性,是廿、廿一世紀當代中國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