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這個空間、主體、生命都逐漸進入整編化、規訓化、秩序化的全球資本社會,人們似乎已逐漸喪失了主動想像與創造的能力,其中一個明顯的徵兆就是人們與現實的過度貼近,所有新科技的發明似乎都在強化主體與現實的連結。正因如此,空間與主體之間可能萌生的豐富關係,將會是當前影像藝術研究最具發展性的論述軸線之一,這樣的論述方向能深入探索電影在虛實之間穿梭的本質,進而思考電影如何以影音科技的結構,成就一種融匯、打通虛實世界的媒介。
本書收錄了國內外學者共11篇論文,分析範疇橫跨台灣、中國與香港電影,在各自展現華語電影研究的多元取徑的同時,也共同展現了研究者重新詮釋經典、並連結媒介史與電影史的重要性。唯有當我們能以多元的研究方法重溯不同時期的電影生產、展示與流通,以及其中的虛實映照,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電影在當代社會文化當中佔有的關鍵位置。
在這個空間、主體、生命都逐漸進入整編化、規訓化、秩序化的全球資本社會,人們似乎已逐漸喪失了主動想像與創造的能力,其中一個明顯的徵兆就是人們與現實的過度貼近,所有新科技的發明似乎都在強化主體與現實的連結。正因如此,空間與主體之間可能萌生的豐富關係,將會是當前影像藝術研究最具發展性的論述軸線之一,這樣的論述方向能深入探索電影在虛實之間穿梭的本質,進而思考電影如何以影音科技的結構,成就一種融匯、打通虛實世界的媒介。
本書收錄了國內外學者共11篇論文,分析範疇橫跨台灣、中國與香港電影,在各自展現華語電影研究的多元取徑的同時,也共同展現了研究者重新詮釋經典、並連結媒介史與電影史的重要性。唯有當我們能以多元的研究方法重溯不同時期的電影生產、展示與流通,以及其中的虛實映照,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電影在當代社會文化當中佔有的關鍵位置。